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环境光色对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幼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幼鱼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和体色变化特点。设置白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五个光照试验组,每组三个重复,试验周期120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幼鱼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重率在红光组和绿光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鱼红光组红色皮肤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蓝光、黄光和绿光组(P<0.05);白光组红皮中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蓝光组(P<0.05);在眼、肝、肌肉和白色皮肤组织中胡萝卜素含量在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光组肝组织中酪氨酸酶活性活性显著高于红光组(P<0.05);在眼、皮肤、肌肉组织中各试验组酪氨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白条双锯鱼在红光环境下体表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而酪氨酸酶活性减弱,有提高鱼体色泽鲜艳度的作用,此研究结果可为人工养殖海水观赏鱼的体色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条双锯鱼 光色 生长 体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粉酶基因克隆表达与油脂的组分分析

中国酿造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实现解脂亚罗威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直接利用菊粉进行油脂生产,将外切菊粉酶基因INU1与表达质粒p INA1317连接,在解脂亚罗威亚酵母(Y.lipolytica)ACA-DC尿嘧啶缺陷突变菌株中表达。以尿嘧啶缺陷型筛选作为筛选标记获得转化子C37,经过培养菊粉酶酶活达到37.15 U/mL。在2 L发酵罐中,转化子C37以菊粉为底物进行发酵,油脂产量和细胞干质量分别为49%和14 g/L。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总和占总脂肪酸的92%以上,其中油酸含量高达59%,表明通过菊粉酶基因在解脂亚罗威亚酵母中的表达,实现了以菊粉为底物一步发酵产单细胞油脂。

关键词: 解脂亚罗威亚酵母 菊粉酶 单细胞油脂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大豆油替代鱼油对银鲳运输前后应激指标及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通过检测运输胁迫前后血清皮质醇、葡萄糖和乳酸浓度以及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变化,以研究饲料中大豆油替代鱼油对银鲳运输前后应激指标及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配制4种试验饲料,分别以100%鱼油(FO组)、70%鱼油+30%大豆油(FSO组)、30%鱼油+70%大豆油(SFO组)、100%大豆油(SO组)为脂肪源,饲喂平均体重(17.2±6.7)g银鲳60 d后进行4 h运输胁迫。每种饲料饲喂3个水泥池(重复),每池投放50尾试验鱼。结果显示:4 h运输胁迫后,各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有所增加,其中SO组变化显著(P<0.05),升高1.89倍,SFO组变化程度最小;各组血清葡萄糖浓度均略有增加,其中SFO组增加最少,但变化均不显著(P>0.05);各组乳酸浓度则均出现显著增加(P<0.05),尤其是SO组;各组脑部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力均出现显著减弱(P<0.05),而SFO组无论是在胁迫前还是在胁迫后在各组中均有最高活力;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其中SO组上升幅度最大;虽然各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有所增强,但只有SO组变化显著(P<0.05);肝脏和肌肉CAT活力仅SO组显著增强(P<0.05),其余各组变化不显著(P>0.05);SO组血清SOD和CAT活力显著增强(P<0.05)。由此可见,SO组银鲳在运输后机体健康情况较差,应激反应较为剧烈,说明投喂过量添加大豆油的饲料不利于银鲳的机体健康和长途运输,而在保持鱼油含量的前提下适当添加大豆油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银鲳 运输 脂肪酸 应激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鳞副泥鳅肠道黏液细胞及消化酶活性分布特征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阿利新兰-碘酸雪夫氏反应(AB-PAS)染色法及酶学方法研究了大鳞副泥鳅成熟个体肠道各段黏液细胞分布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肠道黏液细胞分为Ⅰ、Ⅱ、Ⅲ和Ⅳ4种类型。前肠至后肠,黏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前肠主要分布Ⅲ和Ⅳ混合型黏液细胞,后肠则以Ⅱ和Ⅳ型酸性黏液细胞为主。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淀粉酶和脂肪酶。且后肠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前肠和中肠。根据黏液细胞及消化酶活性分布特点,表明大鳞副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前肠为其主要的消化吸收场所,后肠中性黏液细胞的数量较少以及消化酶活性较低,表明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弱,与其为辅助呼吸功能的特点相关。

关键词: 黏液细胞 消化酶 大鳞副泥鳅 肠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南支宝山近岸水域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2017

摘要:为探明不同潮水环境条件下长江口南支宝山近岸水域水环境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5年5—6月期间在大潮、小潮及涨潮、落潮不同潮期条件下进行水环境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水质除总磷、总氮部分站位劣于二类水质标准,氨氮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外,其他参数均符合一类水质标准。Cu,Zn,Pb,Cr和悬浮物明显表现出大潮期含量高于小潮期的特征,其他参数在不同潮期含量差别不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物源输入是影响该水域水环境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为污染也不可忽视。

关键词: 长江口南支 近岸水域 水环境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

生态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对长江口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脊尾白虾体长在25~75 mm,优势体长范围为35~55mm,平均体长(48±9)mm;周年间月性比变化介于0.89~1.63,年平均性比为1.12±0.22,卡方检验雌雄数量差异不显著;长江口脊尾白虾繁殖期在3—10月,繁殖高峰期在5—8月;5—6月繁殖群体以越年虾为主,7月繁殖群体以当年虾为主;个体绝对生殖力(F)在660~8000粒,与体长(L)呈直线相关,F=68.86L-2072(R2=0.498);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重(W)也呈直线相关,F=318.5W+267.0(R~2=0.504)。

关键词: 长江口 脊尾白虾 性比 生殖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消落区鱼卵、仔稚鱼种类的鉴定及分布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峡库区水位从每年3月的175 m逐步降低至6月的145 m,水位下降时间与库区部分鱼类产卵同步,对鱼类早期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以距离大坝150 km至330 km范围的消落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普查方法收集暴露于水面或残留于浅滩的鱼卵和仔稚鱼,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其种类,初步分析其鱼类组成和分布。通过对收集的样本进行mt CO I序列比对分析,可将其分为14种序列类型,其中10种类型鉴定到种的水平。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占测序样本比例最大,分别为50.0%、24.6%,且分布范围最广。在研究区域内,干流上游样品数量和种类均比下游多,另外,在支流磨刀溪采集了733粒鱼卵和108尾仔稚鱼、鉴定到9种鱼类,是本次研究中样品和种类最多的区域,表明磨刀溪受三峡库区消落影响最严重,间接暗示了该支流鱼类资源丰富,应给予重点保护。本研究旨在为全面评估三峡库区消落对鱼类早期资源的影响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三峡消落区 DNA条形码 mt CO I 鱼卵 仔稚鱼 分布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藻水华发生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养殖水体蓝藻水华从暴发到降解的整个过程中水体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于2015年5—7月在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基地进行为期8周的室内模拟试验,模拟养殖水体蓝藻水华从暴发到降解的整个过程,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蓝藻水华发生过程中水体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组成在蓝藻水华从暴发到降解的整个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水体中的比例随蓝藻水华的暴发而上升,随蓝藻水华的降解而下降;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水体中的比例随蓝藻水华的暴发及降解呈现一直下降的趋势;蓝藻水华衰败末期水体中的溶解氧几乎耗尽,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厌氧菌嗜阳菌属(Heliophilum)在水体中的比例升高;试验期间养殖水体的细菌多样性,随蓝藻水华的暴发而降低,又随蓝藻水华的降解而升高。

关键词: 养殖水体 蓝藻水华 高通量测序 拟杆菌门 放线菌门 厚壁菌门 细菌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章鱼胺受体(OA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章鱼胺受体(octopamine receptor,OAR)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中,具有调节神经肌源性节奏收缩、调节c AMP水平、参与磷酸化途径等多种重要功能,但其在贝类中的研究却很少。该研究克隆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OAR基因(pf OAR)的c DNA全长序列,比较分析了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幼体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以及贝壳损伤后该基因在外套膜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pf OAR的c DNA全长1 890 bp,开放阅读框1 659 bp,编码552个氨基酸,有7个跨膜结构域,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的共性。pf OAR在6个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外套膜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幼体发育过程中pf OAR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变态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时期;人为损伤贝壳36 h后,pf OAR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结果表明pf OAR在合浦珠母贝中可能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参与了贝壳的形成和修复,为进一步开展pf OAR的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章鱼胺受体 生物矿化 变态发育 缺刻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池塘底泥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

海洋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释鱼、蚌生态混养的可行性,通过建立微型生态系统,探索不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池塘底泥释放营养盐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对pH、DO和总固溶物的影响总体不明显,但能够显著降低浊度和Chl-a含量(P<0.05),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9.2%和83.4%;背角无齿蚌对营养盐的净化效果受到处理时间、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P<0.05);TN、NO_3~–-N和NO_2~–-N呈现升高的趋势,而能够显著降低NH_4~+-N、TP和PO_4~(3–)的含量(P<0.05),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0.9%、55.6%和52.9%。响应面优化分析显示蚌养殖密度和处理时间的配比分别为27个/m~3和22.63 d、25个/m~3和23.69 d时,对TP和PO_4~(3–)的去除率可进一步提升至68.9%和58.1%。本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有潜力用于养殖池塘底泥富营养化的防控。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底泥 营养盐 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