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火龙果波段筛选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卫星高光谱影像分辨率低、获取周期长、价格昂贵等问题,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传感器能够获取分辨率高、价格较低且时效性较好的优势,以关岭县上关镇乐安村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Foo-Lon')种植示范园区为研究区域,使用六旋翼无人机M600搭载PikaXC2传感器获取高分辨率的高光谱影像数据.结果表明,通过对高光谱影像波段标准差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初步筛选出适合火龙果分析研究的波段185个,其中可见光波段109个、近红外波段76个,波段相关性系数的分布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可见光波段相关性系数均值均大于近红外波段内部之间的均值.
关键词: 高光谱影像 波段 无人机 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Foo-Lon’)


贵州玉米灰斑病病原鉴定与抗病品种筛选
《中国植保导刊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贵州玉米种植区所发生的灰斑病的病原种类,在贵州省毕节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以及黔南州采集病样,单孢分离得到菌株,扩增ITS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贵州玉米灰斑病菌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 zeina).对95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灰斑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有9个品种为高抗品种、22个品种为抗病品种、37个品种为中抗品种、27个品种为感病品种,可为贵州玉米种植区灰斑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干热冲击处理对石漠化环境适生树种马桑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中国西南石漠化地区环境适宜性树种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Wall.)种子为试材,采用室内干热冲击处理方法,研究了萌发前干热冲击处理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探讨植物对高温长期干扰的适应进化,以期为利用马桑开展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相比对照,60℃(10、20、30 min)和40℃(40、60 min)5种干热冲击处理对马桑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缩短萌发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间,提高萌发率、萌发势和萌发指数,其中60℃(20 min)干热冲击处理促进效果最佳,表明短时间高强度干热冲击能一定程度上促进马桑种子萌发.2)80℃干热冲击处理对马桑种子萌发除了能够显著缩短萌发开始时间外有小幅抑制作用或略微促进,表明马桑种子不能承受高强度和长时间干热冲击.3)不同温度处理的时间效应存在一定差异,40℃干热处理所需的处理时间显著高于60℃和80℃,而高温干热冲击处理则效果不佳,表明马桑种子可以承受较高强度瞬时干热冲击,并在低强度适度时间干热冲击下种子萌发能力得到提升.综上所述,马桑种子具有明显的热冲击效应,经适当温度和时间的干热冲击处理能够促进马桑种子萌发能力,缩短萌发时间,提高萌发率、萌发势和萌发指数,初步揭示了马桑种子在高温条件下的萌发适应特征.


基于GC-MS和电子舌技术的白芽奇兰灵芝菌茶风味特征研究
《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电子舌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相结合,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夏秋白芽奇兰灵芝菌茶的滋味与香气品质特征进行判定。结果表明:与夏秋白芽奇兰红茶相比,白芽奇兰灵芝菌茶在滋味与香气特征上具有显著变化。HPLC检测结果显示儿茶素类、咖啡碱类苦涩味物质及部分氨基酸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电子舌结果表明苦味、鲜味响应值降低,甜味响应值增加。挥发性成分上,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选取模型中VIP值>1的香气化合物作为2组样本之间的差异香气特征化合物,经筛选得到差异香气化合物共43种:其中酮类化合物6个,醛类化合物11个,醇类化合物12个,酯类化合物6个,酸类化合物3个,其他芳烯类、呋喃等烷烃类化合物共5个;有16个差异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升,27个差异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总体表现为,灵芝菌对夏秋白芽奇兰红茶滋味与香气特征具有改善作用。


无明矾荞酥复合膨松剂优化及风味物质分析
《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荞酥的酥脆性,以碳酸氢钠、葡萄糖酸-δ-内酯、分子蒸馏单甘酯及磷酸二氢钙添加量为单因素,以质构和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因素水平,结合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荞酥感官评分为响应面值,对无明矾荞酥工艺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传统明矾荞酥与改良后的无明矾荞酥风味物质,旨在获得较优复合膨松剂配方。结果表明:最优复合膨松剂添加量为碳酸氢钠0.36%、葡萄糖酸-δ-内酯0.35%、分子蒸馏单甘酯0.50%、磷酸二氢钙0.22%,在此工艺下荞酥的感官评分达97.4,且改良荞酥风味物质种类优于传统荞酥。


聚谷氨酸增效肥料对贵州黄壤区露天茄子生物效应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聚谷氨酸增效肥料(PAF)在茄子上的科学施用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同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FP)、聚谷氨酸增效肥料1 875 kg/hm~2(PAF1)、聚谷氨酸增效肥料2 250 kg/hm~2(PAF2)、聚谷氨酸增效肥料2 625 kg/hm~2(PAF3)、聚谷氨酸增效肥料3 000 kg/hm~2(PAF4)],研究不同PAF施用量对贵州露天茄子产量、品质、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施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可以使露天茄子产量显著提高3.65%~13.76%,以PAF2处理产量最高;施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使茄子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2.37%~14.88%,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分别显著提高了13.97%~22.52%和7.77%~13.57%;施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养分积累量和肥料利用率,其中以PAF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29.35%、19.00%、34.22%;施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处理的茄子产值和纯收入分别提高了3.65%~13.76%和2.46%~12.09%,均以PAF2处理的效果最佳。综合来看,聚谷氨酸增效肥料能够实现茄子增产提质、肥料增效和效益增收,推荐2 250 kg/hm~2作为贵州黄壤区露天茄子栽培种植的最适施用量。
关键词: 聚谷氨酸增效肥料 茄子 产量 品质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埋藏深度对茶树修剪物腐解特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埋藏深度对茶树修剪物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的影响,为茶树修剪物还田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个埋藏深度处理,包括表层覆盖(T1)、埋藏10 cm(T2)和埋藏20 cm(T3).采用尼龙网袋法,在盆钵中进行周年腐解试验,评估不同埋藏深度对茶树修剪物腐解率及养分归还特征的影响.[结果]埋藏20 cm处理下,茎腐解最快,周年腐解率为45.99%;埋藏10 cm处理下,叶和茎叶混合腐解最快,周年腐解率分别为58.79%和51.89%.周年腐解后,茎、叶的养分富集系数差异明显,叶与茎叶混合的养分富集系数则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表层覆盖处理下,茎中氮和磷的富集系数分别增至1.46和1.36,叶中钾的富集系数降至0.64;埋藏10 cm处理下,茎中钾的富集系数降至0.23,叶中磷的富集系数增至1.41,碳和氮的富集系数下降为0.81和0.80,钾仅为0.22;埋藏20 cm处理下,茎中氮的富集系数增至1.30,钾降至0.27,叶中碳、氮和钾的富集系数分别降为0.77、0.88和0.24.养分释放率方面,埋藏10 cm处理下,碳和氮养分释放较快,叶的碳、氮释放率分别为66.7%和67.1%,显著高于茎的碳、氮释放率(P<0.05,下同);埋藏20 cm处理下,茎的磷释放率为50.7%,高于叶的磷释放率(48.6%);钾的养分释放率受还田方式影响较大,叶在埋藏10 cm处理下钾的养分释放率为90.6%,显著高于表层覆盖处理(62.5%).[结论]深埋会促进茶树修剪物茎叶的腐解,叶的腐解速率更高;深埋可提高修剪物碳氮磷钾养分释放,其中钾元素释放最快,氮和磷较缓慢.在实际生产中可将茶树修剪物茎叶混合后深埋至10~20 cm耕层进行还田,以改良茶园土壤.


3株魔芋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中国蔬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镰刀菌引起的魔芋茎腐病是魔芋栽培过程中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贵州省兴义市魔芋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2019年从贵州省兴义市采集魔芋茎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基于rDNA-ITS与tef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经组织分离法共获得3株镰刀菌纯培养物,经鉴定分属于2个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腐镰刀菌(F.solani);致病性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菌株xymy-8没有致病性,茄腐镰刀菌菌株xymy-7、xymy-9有致病性,且致病性有差异,其中菌株xymy-7的致病性强于菌株xymy-9的致病性.试验结果为魔芋茎腐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丛枝菌根真菌对桑树根系氮积累及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能与大部分植物形成共生关系,有效提高宿主植物对氮源的吸收利用。本文以桑树(Morus alba)品种‘桑特优2号’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CK组(不接种处理)、Fm处理(接种摩西斗管囊霉)和Ri处理(接种根内根孢囊霉),测定桑树的菌根侵染率、根系水分含量、氮积累量和水通道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处理80 d后,桑树的菌根侵染率达60%以上,桑树根、茎叶生物量均大于CK组,其中Fm处理生物量为CK的136.07%和121.12%, Ri处理生物量为CK的136.61%和108.87%。接种AM真菌的桑树根、茎叶氮积累量均显著大于CK, Ri处理根部氮积累量显著高于Fm处理,茎叶氮积累量与根部氮积累量显著正相关。利用荧光定量分析测定主根、侧根、须根中3个PIPs和4个TIPs类水孔蛋白基因表达, Ri处理上调主根TIP2.3、侧根PIP2.7、须根TIP2.1等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 Fm处理上调侧根PIP2.7、TIP2.3等基因表达。通过相关分析,根系氮积累与主根PIP2.2、PIP2.7、TIP1.3、TIP2.1,侧根PIP2.2、TIP2.1、TIP4.1,须根PIP2.2、PIP2.7、TIP2.1、TIP4.1表达显著负相关,而与侧根PIP2.7表达显著正相关。初步探明AM真菌通过调节桑树根系中PIPs和TIPs家族基因的表达,促进桑树水分吸收利用提高对氮素吸收。


红肉火龙果HpCYP76AD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检测果实甜菜红素含量,克隆HpCYP764D1 基因并分析其表达模式,分析基因表达与甜菜红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红肉火龙果果实甜菜红素积累的分子机制和改良果实营养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比色法测量果实成熟期间甜菜红素的相对含量,基于果实转录组测序数据结合RT-PCR克隆获得HpCYP76AD1基因,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系统进化关系,通过qRT-PCR检测HpCYP76AD1基因在果实成熟期间的表达模式.[结果]红肉火龙果果实成熟期间甜菜红素快速积累,成熟果实(授粉30 d)中的含量约是授粉20 d的150倍.HpCYP76AD1基因的开放读码框长度为1521 bp,编码长度为50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序列.HpCYP76AD1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57.5 kDa,预测等电点为8.86.HpCYP76AD1氨基酸序列与梨果仙人掌 OfCYP76AD8 相似度最高,达 89.96%.HpCYP76AD1 与甜菜 BvCYP76AD1、紫茉莉 MjCYP76AD3 和紫色苋菜花 AcCYP76AD2属于CYP76AD1家族α类,HpCYP76AD1在果实甜菜红素积累的两个羟基化反应中均具有催化活性.HpCYP76AD1基因在果实成熟期间显著上调表达,与果实甜菜红素的积累模式正相关.[结论]红肉火龙果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HpCYP76AD1基因属于α类,可能在甜菜红素积累的两步羟基化反应中均具有催化活性;在果实成熟期间大幅上调表达,参与果实甜菜红素积累.
关键词: 红肉火龙果 氨基酸序列 甜菜红素 细胞色素P450家族 基因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