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广东仁化白毛茶优异株系遗传多样性的EST-SSR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3份白毛茶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应用32对EST-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茶树品种均表现出多态性,共检测到71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到2.3个。等位位点的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30,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34,引物扩增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平均为0.39,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3。从UPGMA聚类图中可以看出,13份白毛茶单株系可分为3个类群,大叶青、大叶黄独自聚为第Ⅰ类群;丹霞4号、特白、丹霞7号、丹霞2号、丹霞11号、丹霞13号和丹霞14号聚为第Ⅱ大类群,丹霞1号、丹霞5号、丹霞6号和丹霞8号聚为第Ⅲ类群。

关键词: 茶树 白毛茶 遗传多样性 EST-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部分黄皮种质资源观察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广西无核、园皮、鸡子皮、鸡心和甜皮等5个黄皮品种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园皮、甜皮早熟,这是因为其果实生长期较其他品种短;5个品种一年抽4~5次梢,其中第1次和第4次梢抽发时间受天气影响程度较大,第2次梢均在4月抽发,第3次梢在采收后抽出,在高温多雨的秋冬季部分品种抽出第5次梢。在5个黄皮品种中,果实品质以甜皮最佳,其次是鸡子皮、无核,园皮、鸡心的品质较差。

关键词: 广西 黄皮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杂交组合抗青枯病能力鉴定及与抗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蚕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抗青枯病能力较强的桑树资源人工组配了24个杂交组合,并鉴定其抗病能力;对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杂交组合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物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抗病能力鉴定结果表明,24个桑树杂交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04-19×抗10和69×98-8为2个强抗组合。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桑树叶片中的POD活性与桑树杂交组合抗青枯病能力有密切关系,强抗性杂交组合的POD活性明显高于感病杂交组合。可将桑树叶片中的POD酶活性作为生化遗传标记之一,并结合常规抗病鉴定方法应用于桑树抗青枯病品种的杂交亲本选择。

关键词: 桑树 杂交组合 青枯病 抗性鉴定 过氧化物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石榴叶黄酮的微波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石榴叶为原料,采用微波技术优化番石榴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并研究番石榴叶黄酮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番石榴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微波萃取工艺参数是:微波提取时间10 min,微波功率400 W,料液比1∶30,乙醇体积分数50%。在此提取条件下,番石榴叶中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34.46 mg/g。番石榴叶黄酮提取物对植物油脂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作为植物油脂的天然抗氧化剂。

关键词: 番石榴叶 黄酮 微波提取 油脂 抗氧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构建新型产业模式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广东蚕业 2010

摘要:翁源县委、县政府对茧丝绸产业的定位是以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带动,不断扩大蚕桑种植规模,走"企农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茧丝绸产业化道路,把茧丝绸产业打造成翁源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本公司秉承"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注重龙头企业带动、加强企农合作建设、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充分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线粒体基因高变区应用于香蕉种属亲缘关系的鉴定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较为简单且有效的香蕉种属关系鉴定的手段和方法。[方法]根据不同香蕉品种线粒体基因内含子序列间的差异性,通过PCR扩增线粒体基因组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I基因中的一个内含子,并进行测序和聚类分析,对分属5个基因型(AAA、AA、AAB、ABB和BB)的16个香蕉品种进行了分类。[结果]16个香蕉品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包括1个品种,基因型为BB;第二类包括7个品种,基因型为ABB;第三类包括8个品种,基因型包括AA、AAA、AAB和BB。其中,抗病新品种逸仙1、2、3号与粉杂有最近的亲缘关系。[结论]该方法对香蕉品种的分类结果与基因型的组成类型基本一致,说明它在鉴定香蕉种属亲缘关系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关键词: 香蕉 线粒体基因 内含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覆盖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稻"天优998"为材料,设置覆盖还田和不还田2种稻草还田处理,4种氮肥处理,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显著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其总吸氮量比稻草不还田处理增加13.7%~20.3%,但对不同生育阶段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影响不大。与稻草不还田处理相比,稻草还田处理的水稻在分蘖中期(MT)、穗分化始期(PI)和抽穗期(HD)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实地养分管理(N1)的MT时期除外]。稻草还田可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RE)、农学利用率(A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两年平均,稻草还田处理的RE比稻草不还田处理提高8.23个百分点,相对提高23.4%,达极显著水平。AE、RE、PFP与MT~PI期间的吸氮量呈正相关,其中AE和PFP达极显著水平。RE与HD~MA期间的吸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MT施氮、促进MT~PI期间的氮素吸收对提高AE、RE和PFP有重要意义。创造条件增加抽穗后的氮素吸收,对于提高RE、减少氮肥损失和面源污染至关重要。

关键词: 水稻 稻草覆盖还田 氮素吸收 氮肥利用率 叶绿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7种杀菌剂对贡柑炭疽病菌的生物活性测定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7种杀菌剂对发生于德庆的贡柑炭疽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参测的12种新杀菌剂中,10种新杀菌剂[250 g/L施保克乳油、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250 g/L势克乳油、250 g/L凯润乳油、250 g/L必扑尔乳油、300 g/L爱苗乳油、10%世高水分散粒剂、62%霜炭清(B)可湿性粉剂、75 g/L欧宝乳油和250 g/L富力库水乳剂]均对贡柑炭疽病菌表现出优异的抑制作用,EC50值介于0.0128~0.3637μg/mL之间,明显优于参测的250 g/L阿米西达悬浮剂(EC50=14.9902μg/mL)、50%翠贝水分散粒剂(EC50=114.7402μg/mL)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8.3998μg/mL)、40%达科宁悬浮剂(EC50=13.2340μg/mL)、62%双博可湿性粉剂(EC50=122.5649μg/mL)等5种常用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EC50=400.9587μg/mL)、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EC50=131904.3068μg/mL)。

关键词: 贡柑 炭疽病菌 生物活性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场人员管理之我见

猪业科学 2010

摘要: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很大程度地促进了科学养猪技术、猪优良品种和优秀杂交组合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人员管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猪场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企业资源的核心是人力资源,只有把人作为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倒伏性遗传研究现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倒伏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更受到关注。水稻的倒伏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均有严重的影响。深入了解水稻倒伏影响因素,研究其遗传规律,开展水稻抗倒伏性育种是解决水稻倒伏的根本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水稻抗倒伏相关性状的常规和分子遗传研究的进展,分析了水稻抗倒伏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将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性 数量性状座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