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感染球孢白僵菌后红火蚁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昆虫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成功感染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生理生化机制,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经球孢白僵菌感染后红火蚁工蚁、蛹和幼蚁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火蚁各虫态感染球孢白僵菌后体内蛋白质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在接种后12-72h,工蚁体内蛋白质含量在24h时最高,为47.12mg/g,显著低于对照的56.40mg/g(P<0.05),此后呈下降趋势,72h时蛋白质含量下降至25.16mg/g。幼蚁在接种36h时体内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4.13mg/g,此后呈下降趋势,72h时蛋白质含量为8.95mg/g,显著低于对照的24.80mg/g。蛹感染球孢白僵菌后体内蛋白质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从12h的36.57mg/g降到72h的10.42mg/g,与对照的38.61mg/g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感染能显著降低红火蚁各虫态体内蛋白质含量。

关键词: 红火蚁 球孢白僵菌 蛋白质含量 接种 虫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波长比色法测定甘薯直链淀粉含量

中国粮油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单波长比色法测定甘薯直链淀粉含量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和分析,并对部分甘薯资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马铃薯和玉米相比,甘薯直、支链淀粉-碘复合物吸收曲线存在一定的差异;在620 nm波长下,单波长比色法用于甘薯直链淀粉含量鉴定和评价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较高;测定的35份甘薯资源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幅为10.35%~20.72%,平均16.67%。这些结论可为探索更加准确、简便、快捷地测定甘薯直链淀粉含量的方法和甘薯淀粉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 直链淀粉 比色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肉甘薯新品种广紫薯1号空间诱变改良效果初步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为培育超亲的高淀粉或高花青素含量的甘薯新品种,甘薯品种广紫薯1号5个不同世代组培材料,于2006年9月9~24日搭载中国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进行空间诱变处理。2008年田间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经空间诱变处理,大中薯率显著提高,薯块有显著的增产趋势,特别是航1与航4两个株系比对照增产极显著或显著,而其它主要经济性状变化不显著。

关键词: 甘薯 空间诱变 改良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6菌株对桔小实蝇的控制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6菌株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地面撒施固体菌剂对地面桔小实蝇老熟幼虫和土壤中蛹的致死作用较弱,但对成虫致死作用明显,在0.5×108~2.0×108孢子/g内,成虫死亡率可达82.89%~94.04%。在蛹期、幼虫期和蛹期施2.25×108孢子/g固体菌剂,2个处理对成虫致死效果很好,成虫死亡率高达91.29%~100%,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沙土表面喷施1.0×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桔小实蝇总死亡率为75.18%,防效为71.93%;养虫笼内壁喷施1×107~1×108孢子/ml孢子悬浮液,成虫死亡率为81.00%~100%,防效为78.94%~97.94%。因此可以明确该白僵菌固体菌剂对桔小实蝇成虫有一定防效,有望成为桔小实蝇防控的一项有效措施。

关键词: 桔小实蝇 球孢白僵菌 作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长期添加β-1,3-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β-1,3-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640尾初体重为(0.43±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50、500、1000mg/kgβ-1,3-葡聚糖的饲料,试验期为12周。结果显示,随着β-1,3-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Ⅱ组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Ⅲ组的肝胰腺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Ⅱ、Ⅲ组的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Ⅱ组的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肝胰腺糖原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血清葡萄糖、肌肉糖原、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Ⅳ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Ⅲ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β-1,3-葡聚糖对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1)在饲料中长期添加250mg/kgβ-1,3-葡聚糖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促进营养物质代谢;2)在饲料中长期添加500或1000mg/kgβ-1,3-葡聚糖能够增强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β-1,3-葡聚糖 生长性能 体成分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鸭传染性浆膜炎中药组方对鸭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兽药杂志 2010

摘要:在成功筛选出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方P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21日龄雏鸭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IFN-γ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该组方对鸭只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P1组(预防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y组(阳性对照组)与K组(健康对照组)(P<0.05;P<0.01),P2组(治疗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K组(P<0.01);P1组极显著提高鸭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1);P2组显著提高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5);P1组、P2组IL-6 mRNA的表达量有升高的趋势(P<0.1)。说明组方P能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分泌IFN-γ及IL-6,提高机体抗病力和免疫调节能力。

关键词: 中药 鸭传染性浆膜炎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细胞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叶审评技术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茶叶审评技术的研究进展。茶叶审评对茶叶生产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对科学研究起到客观评定的作用,一直以来被看作是茶叶生产的中枢。目前,对茶叶品质的评判主要通过感官审评技术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研究并引入了很多新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茶叶 审评技术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胚挽救技术获得三倍体柑橘植株

广西植物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个柑橘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即四倍体粗柠檬与哈姆林甜橙体细胞杂种,简称"HR";酸柚与粗柠檬体细胞杂种,简称"SR";墨西哥来檬与伏令夏甜橙体细胞杂种,简称"KV")为父本,分别与二倍体单胚性沙田柚进行有性杂交,在有性胚还没有完全败育以前,通过胚抢救技术进行三倍体植株培养(以四季柚花粉亲本为对照)。结果表明,处理的杂交组合直接成苗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其中又以沙田柚×HR组合成苗率相对较高,达10.1%;较适合瘪籽沙田柚幼胚离体培养的培养基是MT+GA31.0mg/L+蜂皇浆200mg/L+水解乳蛋白250mg/L+蔗糖30g/L+琼脂0.7%;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获得了柑橘三倍体植株。

关键词: 体细胞杂种 有性杂交 瘪籽沙田柚 胚抢救 三倍体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始雌花节位性状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构建节瓜分子遗传图谱,标记始雌花节位性状基因,为建立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克隆雌性相关基因和转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节瓜全雌系K36及弱雌系G4组配得到的115个F2单株为群体,利用AFLP、RAPD和SRAP标记技术构建节瓜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并定位始雌花节位性状基因。【结果】该图谱共包含13个连锁群,涉及93个AFLP标记、16个RAPD标记、35个SRAP标记。该图谱覆盖基因组1651.9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47cM。利用QTL Network2.0分析,检测到3个控制始雌花节位的QTL位点:fn1、fn2和fn3,其中fn1位于连锁群LG1上,fn2和fn3位于LG6上。这些QTL位点对雌花节位性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62.54%、0.2%、37.39%。【结论】本研究首次构建了节瓜的分子遗传图谱,并定位了3个控制始雌花节位性状的QTL位点,为进一步克隆雌性相关基因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节瓜(Benincasa hispida var.chieh-qua) 分子遗传图谱 AFLP RAPD SRAP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多酚类成分的测定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玉米肉粒、芯、苞衣及须中的多酚类成分,采用AgilentZORBAXSB-C18分析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A相乙腈、B相0.4%乙酸,0~40min为5%A~95%B,40~45min为25%A~75%B,45~50min为35%A~65%B,后运行时间5min,流速1.0mL/min;VWD检测器,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在甜玉米粒中检测到13种多酚类化学成分,其中包括龙胆酸、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绿原酸、香草酸、安息香酸、丁香酸、儿茶素、金丝桃苷、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而在在甜玉米苞衣和芯中检测到12种多酚类成分,在甜玉米须中检测到8种多酚类成分。

关键词: 甜玉米 多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