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不同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植物保护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比较了4种接种方式下球孢白僵菌Bb02菌株对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的致病力。当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7个/mL时,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浸虫法73.79%,涂抹法68.28%,喷雾法51.72%和浸叶法33.79%;对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喷雾法57.93%,浸虫法57.24%,涂抹法55.86%和浸叶法28.28%,虽然浸虫法的校正死亡率稍低于喷雾法,但两者差异不显著。同时,2龄和3龄幼虫以浸虫法处理僵虫率最高,分别达31.25%和29.55%;致死速度最快,LT50分别为3.62 d和4.63 d。认为浸虫法最适于室内准确评价球孢白僵菌对小菜蛾的致病力。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小菜蛾 接种方式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酶法制备鸡肉蛋白抗氧化肽模型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酶解产物对O-2·的清除率为指标,分析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协同作用,确定制备鸡肉蛋白抗氧化肽的最佳复合酶解工艺,并对复合酶解过程进行酶促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解制备抗氧化肽最佳工艺为两酶混合同时加入,pH6·7,温度57℃,底物浓度6·9%,时间5h,酶用量为中性蛋白酶4943u/g、木瓜蛋白酶5988u/g,该条件下鸡肉蛋白抗氧化肽对O-2·的清除率为57·50%,显著高于各单酶水解效果。在此基础上由实验数据推导出描述复合酶制备鸡肉蛋白抗氧化肽水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为鸡肉蛋白开发抗氧化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复合酶法 鸡肉蛋白 抗氧化肽 模型研究 米氏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财政支农问题聚焦及对策探讨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当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问题进行了聚焦分析,其目的在于通过剖析现行财政支农资金在规模、制度、结构和管理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探讨新局势下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以期为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和管理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 问题聚焦 管理模式 优化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瓜类蔬菜幼苗对辣椒疫霉菌的抗病性鉴定

中国蔬菜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10种瓜类蔬菜幼苗为材料,在其2片真叶展平时,分别以孢子浓度为2×103、2×104、2×105个.mL-1的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悬浮液进行了人工灌根接种和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瓜类蔬菜品种幼苗对辣椒疫霉菌的抗病性表现完全不同,其中早熟1号肉丝瓜和新秀丝瓜幼苗未感染辣椒疫霉菌;其余9种瓜类蔬菜幼苗随着接种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浓度的提高而抗病性降低,在接种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浓度为2×104个.mL-1时,蜜本南瓜和新广优节瓜幼苗抗病性较强,早优苦瓜和碧峰黄瓜中度抗病,特大新红宝西瓜、秀美青筋白瓜、银辉薄皮甜瓜、台优蒲瓜和晶莹1号西葫芦高度感病。

关键词: 瓜类蔬菜 幼苗 辣椒疫霉菌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性状的改良及其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潜力探索新的突破方向。【方法】以华南地区自矮化育种以来育成推广的65个主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相同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年份育成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演变,将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将几个主要产量性状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从矮化育种开始,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水平不断提高,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水平,随后产量水平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0年又开始形成上升趋势。品种株高随育成年份缓慢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在叶形性状中,上三叶长和上三叶宽未有明显变化,但上三叶基角和上三叶曲率则有较显著的改良;穗粒性状中单株穗数和结实率逐渐降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则呈线性增加,千粒重呈阶梯式下降;单株库容量、单株生物产量和单株产量表现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显著上升,随后上升趋势停滞。【结论】自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水平显著提高,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未能取得进一步突破。在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方面,叶片形态性状改良显著,品种由大粒穗数型向小粒大穗型演进。今后品种改良的重点是通过株型改良提高库容量。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常规籼稻 产量 株型性状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联用同时测定洛克沙胂及其代谢物

分析化学 2010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联用技术同时检测5种砷形态化合物(亚砷酸、砷酸、一甲基胂酸、二甲基胂酸和洛克沙胂)。结果表明,在梯度洗脱条件下,以C18反相柱作分离柱,含0.5mmol/L四丁基溴化铵的NaH2PO4-CH3OH溶液为流动相,5种砷化合物得以完全分离;以20g/LK2S2O8为氧化剂进行紫外消解,7%HCl为载流,20g/LKBH4为还原剂,砷化合物形成最佳的原子荧光信号。5种砷化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10μg/L;加标回收率为81.4%~105.6%;相对标准偏差RSD<4.0%。本方法适用于饲料、鸡粪、土壤和植物样品中洛克沙胂及其代谢物(亚砷酸、砷酸、一甲基胂酸和二甲基胂酸)的含量分析。

关键词: 液相色谱 原子荧光 砷形态 洛克沙胂 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雏鸡脑脊髓炎的病理学诊断和治疗

中国兽医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芙赤豆色卵的入库冷藏期限与浸酸孵化效果的关联分析

广东蚕业 2010

摘要:将产后经过72h的9·芙、芙·9蚕卵入库冷藏,在冷藏经过15~60天期间,可依冷藏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浸酸时间让其孵化;冷藏15天的浸酸7~9min,冷藏45~60天的浸酸3~5min,实用孵化率可达到95%以上。冷藏超过60天后,蚕种直接出库催青便可孵化。经过120~135天冷藏的蚕种,孵化率仍保持在95%以上,但冷藏期超过150天,孵化率开始下降并出现死卵。

关键词: 蚕种 冷藏期限 浸酸条件 孵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氮磷高效利用育种材料的发掘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CSCD

摘要:对2650份丰矮占1号的近等基因导入系进行大田耐低磷、耐低氮筛选,初步筛选出46份耐低磷株系和86份耐低氮株系。分别挑选12份耐低磷和耐低氮的株系进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获得具有育种价值的5份耐低氮株系和1份耐低磷株系。讨论了大田筛选的优缺点。

关键词: 绿色超级稻 近等基因导入系 氮磷高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冬种马铃薯粤引85-38最适密度栽培初探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栽培密度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主要因子之一。为探寻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粤引85-38在广东的最适栽培密度,完善其商品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通过比较6种不同栽培密度下(株距分别为18、20、22、24、26、28cm)粤引85-38的不同产量和商品薯率,发现其在广东冬种的最适栽培密度为株距20~24cm。

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 粤引85-38 最适栽培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