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香蕉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20多年来香蕉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概况;对影响香蕉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适合香蕉原生质体培养的最适条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香蕉原生质体培养研究展望。

关键词: 香蕉 原生质体 培养 再生植株 原生质体融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中药对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201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营养强化米的加工

农产品加工 2010

摘要:生产强化米的工艺中,为提高其营养价值,通常采用的方法有2种,即内持法和外加法。内持法又有2种:一种是通过对稻谷湿热处理,将留存在米糠层的营养物质转移至大米粒内部而制成蒸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狂犬病病毒分离株N基因的序列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确定广东地区狂犬病毒流行毒株,更好地防控狂犬病。[方法]对2009年从广东省各地采集的犬脑和对应唾液腺进行直接免疫荧光和巢式RT-PCR检测,并通过颅内接种乳鼠进一步鉴定毒株。PCR扩增分离株的N基因,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将其与广西地区的流行毒株和疫苗株进行了比对。[结果]分离到2株狂犬病毒毒株,其N基因序列与广西分离到的病毒具有极高的相似性(97.9%~99.4%),与狂犬病毒疫苗株的相似性为87.7%~88.1%。[结论]外表健康犬只可能携带狂犬病毒,且狂犬病毒的流行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关键词: 狂犬病毒 N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及胃肠黏膜明显出血。科学有效的检测诊断方法是阻止非洲猪瘟大范围暴发流行的有效手段。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病,对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以及诊断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从而为我国诊断、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非洲猪瘟(ASF) 流行病学 病原学 临床症状 检测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唑醚菌酯对玉米营养生长期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是新一代高效杀菌剂,为在玉米上安全使用该药剂,于2009年进行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玉米(甜玉米)营养生长期的安全性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00倍、2000倍和1000倍在玉米营养生长期进行喷药处理,植株未见药害现象,玉米茎杆和嫩叶生长正常,而750倍、500和250倍喷药后,发现玉米个别嫩叶基部有轻微或轻度的药害现象,但数天后可缓解,不影响玉米中后期的正常生长及开花结果。试验结果可知,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玉米病害的使用浓度以1000~3000倍为宜。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玉米 安全性 评价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作物虫害的机器检测与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昆虫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早期发现并准确定位害虫,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可提高施药处方决策和综合防治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在作物虫害信息的获取中,传统的检测和监测方法不但耗时、费力,而且导致的预报滞后会进一步增加损失程度,很难较好地满足现代农业的精准生产要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田间作物上开展害虫及其危害状况的机器检测和监测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包括声特征检测法、雷达观测法、图像识别法以及光谱监测法等,讨论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指出了未来作物虫害机器检测和监测技术的可能发展方向是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组合式检测和监测方法,从多个角度获取特定虫害的相关信息,相互进行实证检验,以提高作物虫害机器检测和监测的精度及效率。

关键词: 作物虫害 遥感 声特征检测法 雷达观测法 图像识别法 光谱监测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香乌龙茶新品种鸿雁12号的选育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高香乌龙茶新品种鸿雁12号的选育过程、多年品比和区试试验结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结果表明:鸿雁12号属灌木型,中叶早芽,无性系新品种,其生长势强,产量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41.3%,在4个省份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2.22%、10.29%、29.64%和32.76%。适制高香乌龙茶和花香绿茶,品质优异。高香乌龙茶外形绿润,花香高浓持久,滋味浓滑爽口,汤色黄绿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1分,比黄棪高2.55~4.2分;花香绿茶滋味浓爽,香气高长,汤色叶底绿明亮,香气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抗寒旱和抗虫能力强,易扦插,种植成活率高,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关键词: 鸿雁12号 乌龙茶 选育过程 品比 区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部分酶学性质的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摘要:[目的]获得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探索其有关酶学性质。[方法]从腐败蚕蛹中采用稀释平板分离蛋白高效分解菌。先进行菌株的初筛:取采集的样品2g,分别加入装有LB培养基的摇瓶中,置摇床上180r/min,37℃培养4~5d。将发酵液稀释一定倍数,涂布法进行分离,根据酪素培养基中单菌落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值(H/C)大小,选取H/C比值较大的菌株进行复筛。将初筛得到的待测菌株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2℃摇床培养60h。发酵液离心(4000r/min,5min)后取上清,测定酶活力,并比较不同菌株发酵液蛋白酶pH、温度作用范围。对筛选出的菌株所产中性蛋白酶再进行pH值条件下酶活力稳定性测验,酶活力热稳定性试验,及不同金属离子对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蚕蛹粉采用筛选出的菌株固体发酵后,于60℃烘箱烘干,测定其中小分子蛋白含量。[结果]经筛选得到1株产中性蛋白酶的KB细菌,在摇瓶发酵条件下其酶活达到589.08U/ml,发酵蚕蛹粉后中小分子蛋白含量达到15.09%,比未发酵的对照和实验室现用菌株发酵分别提高了95.72%和15.67%,这表明KB菌株在蚕蛹粉发酵中优于实验室现用菌株。KB菌株所产中性蛋白酶在pH值6.5~9.0条件较稳定,pH值8.0为其最适pH值,在pH值8.0、温度55℃条件下处理0~30min时的酶活较稳定,残余酶活力在90.0%以上。[结论]初步获得蚕蛹蛋白高效分解菌。

关键词: 蚕蛹分解菌 分离筛选 中性蛋白酶 酶学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中1-脱氧野尻霉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树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多羟基生物碱,由于其在化学结构上与-α1,4-葡萄糖类似而显示出降血糖、抗病毒和抗肿瘤转移等多种药理活性。因该类化合物结构新颖且在桑树中量丰富,其相关的化学和药理作用研究已成为目前桑树资源药用价值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DNJ及其衍生物的分子结构、检测提取方法、生物活性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DNJ及其衍生物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1-脱氧野尻霉素(DNJ) 衍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