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碳量和碳氮比对白僵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探究球孢白僵菌规模化生产路径,以葡萄糖、蛋白胨及无机盐为固体基础培养基,研究碳量(8~24g.L-1)和C/N(10∶1~100∶1)对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除B72菌株外,其余菌株在C/N为10∶1的条件下,最适宜菌株的生长。B76菌株在碳量为24g.L-1,B70、B246和B252菌株在碳量为16g.L-1时,菌丝生长最旺盛。碳量为24g.L-1、C/N为20∶1的营养条件,最适宜B72菌株的生长。适宜B72和B76菌株的产孢条件均为碳量24g.L-1、C/N20∶1;B70、B246和B252菌株的最适产孢条件分别为碳量24g.L-1、C/N40∶1,碳量8g.L-1、C/N10∶1和碳量16g.L-1、C/N60∶1。培养基中C/N对球孢白僵菌菌株生长和孢子形成影响作用高于碳量,低C/N营养条件利于多数菌株的生长和孢子形成。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筛选和创制玉米抗病种质资源提供试验依据,研究鉴定了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类别,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发生的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为Ht3/Ht1、Ht2、HtN型生理小种,得出此病原菌菌丝最适合生长的pH为7,适合生长温度为20~30℃,菌落在查氏(NaNO3)培养基上生长优于查氏〔(NH4)2SO4〕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在玉米面培养基中最大,平均生长率为1.55cm.d-1,蔗糖为碳源时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73cm.d-1,以NaNO3为氮源时菌落生长最快,生长速率为1.70cm.d-1。在影响孢子萌发的因素中,pH为7时,孢子萌发率达到最高;在23~35℃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孢子萌发率均可达70%以上。


穗发芽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动态研究初探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研究穗发芽对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动态影响,对大田生产条件下的轻度穗发芽和正常的小麦品种龙麦26进行了面团不同醒发时间的拉伸仪(45、90、135min)和吹泡示功仪(28、45、90、135min)等全面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当小麦穗发芽程度较轻时,无法通过面粉蛋白、干面筋、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降值、粉质参数和吹泡参数这些品质指标的数值大小来判断被测样品是否为穗发芽小麦或穗发芽的程度。拉伸数据表明穗发芽龙麦26面团最大拉伸阻力在90min时最高,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各阶段的最大阻力均明显低于一般年份龙麦26应有的数值。而正常龙麦26面团最大拉伸阻力在135min时最高,变化趋势为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变高,且各阶段的阻力明显高于穗发芽龙麦26。因此在没有测试降落值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拉伸参数及动态趋势来推测样品可能为穗发芽小麦及穗发芽程度。吹泡数据与拉伸数据的意义有很大差别。穗发芽和正常龙麦26面团的P值和W值变化趋势都是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变低。28min时穗发芽龙麦26的吹泡数据好于正常龙麦26,但90和135min则相反,原因是穗发芽龙麦26面团的下降程度较大。由此说明不同仪器间的品质指标均有着各自的特殊性,不能相互替代。


新民猪RYR1和MC4R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调查兰尼定1型受体(RYR1)基因和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基因[其目前公认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N)]在新组建的民猪群体内的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收集整理的23头民猪的RYR1基因和MC4R基因进行检测,并与其他已报道的猪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YR1基因的N等位基因频率为86.96%,n等位基因频率为13.04%;MC4R的A等位基因频率为76.19%,G等位基因频率为23.81%,与其他猪种相比,n等位基因频率偏高。
关键词: 新民猪 兰尼定1型受体(RYR1)基因 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基因 PCR-RFLP


人工蜂粮酿制过程中pH值的测定
《中国蜂业 》 2012
摘要:测定杂蜂花粉、天然成熟蜂粮和不同酿制时间人工蜂粮样品的平均pH值,结果分别是6.09、4.12和4.11。随着酿制时间的延长,人工蜂粮的pH值下降,3日龄人工蜂粮到4日龄人工蜂粮,下降速率明显。发酵完的人工蜂粮与天然成熟蜂粮的PH值相近。


山丁子高枝嫁接小苹果防止腐烂病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针对我国大苹果和小苹果树体腐烂病一直严重发生、导致毁园快的问题,利用野生山丁子抗腐烂病强的特点,在山丁子1.2~1.5m高的主干上,高位嫁接小苹果品种引俄1号和黄太平,并在1.5m高主干向下选3~5个山丁子侧枝,在距离每个侧枝基部30~40cm位置(也是易患腐烂病部位)嫁接小苹果品种,培养高接的3~5个主枝。同时采用多主枝的细长纺锤形整形方法。结果表明:与苹果低位嫁接栽培和普通高接栽培比较,山丁子高枝嫁接小苹果腐烂病降低90%以上,且不会出现因腐烂病毁园的问题。


猪GPAT基因SNPs位点分析和表达规律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索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GPAT基因与肉质、风味性状的关系,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态性、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分析其组织表达规律。在外显子1和14寻找到了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结果表明,各等位基因在民猪、大白、长白、杜洛克、北京黑猪和野家杂交猪中的分布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GPAT在所检测的12种组织中均表达,其中肝脏中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为肉质和风味性状分子标记的确定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民猪 GPAT PCR-SSCP Real-timePCR


西班牙鼠尾草在黑龙江地区的栽培技术研究及市场开发
《中国林副特产 》 2012
摘要:简要概括了西班牙鼠尾草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在黑龙江地区的培育繁殖技术,田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西班牙鼠尾草在市场开发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