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比例的黑木耳菌糠提取液对五种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黑木耳菌糠提取液的PDA培养基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适量的黑木耳菌糠提取液对平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秀珍菇、鸡腿菇和杏鲍菇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加入20%菌糠提取液的培养基对榆黄蘑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入60%菌糠提取液的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它添加比例的菌糠提取液,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或无明显的化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TRIZ理论食用菌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初探
《中国食用菌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TRIZ理论中的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原理对食用菌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进行了创新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几种化学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新方法,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4种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叶面施氮对合丰55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豆叶面氮素的应用效果,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丰5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叶面施氮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增加,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时期普遍在B3处理达到最高值;A1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叶绿素含量及无子粒干物质积累量增加,A3时期叶面施氮有利于子粒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在A1B3处理组合下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SPAD值为49.04;在A3B3处理组合下子粒干物重最高,为25.84g,该处理喷施时期为R5初粒期,时间为7月20日,喷施浓度为1.0%。因此,就合丰55这一品种而言,利于产量形成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3B3。
关键词: 合丰55 不同时期 叶面施氮 叶绿素含量 干物质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粉病菌对不同品种甜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甜瓜品种"DQ122"(感白粉病)和"DQ21"(抗白粉病)为试材,研究了2个甜瓜品种苗期受白粉病侵染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等多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白粉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DQ21"能使细胞内S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MDA含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其自我调节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显著大于感病品种"DQ122";感病品种的POD活性要强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具有保持较高PPO酶活性的能力;感病品种的电解质渗透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影响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的因素
《农业科技通讯 》 2013
摘要:从黑龙江省大豆的比较优势出发,在大豆生产成本、品质、单产等几方面对黑龙江省大豆市场竞争力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提高黑龙江省大豆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锻炼对不同菊芋品种块茎内含物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青芋1号"和"神芋"菊芋品种为试材,通过自然状态的低温锻炼,测定了2个菊芋品种块茎中总糖、还原糖、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变化;并利用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了低温锻炼下的块茎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抗寒性品种"青芋1号"随温度降低,总糖含量升高,还原糖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降低;反之,非抗寒性品种"神芋"总糖含量降低,还原糖升高幅度小,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降低幅度大.细胞超微结构发现,抗寒性品种"青芋1号"在-20℃时才表现出液泡破碎,线粒体数量增多,变形及解体;非抗寒性品种"神芋"在5℃时就出现类似现象,这与植物在遭受寒冷环境条件细胞适应性变化相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种间竞争研究
《草地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东北绥化地区冬春饲料不足,拓宽饲草料来源,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rva L.)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2种牧草5个豆禾混播比例建立混播草地,在4个生育期测定牧草高度、牧草产量、相对产量及相对产量总和,比较其混播牧草产量和组分等生产性能,探索高产优质混播草地建植与持续管理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5个混播组合和2个单播的产草量高低依次为AB_5>B>AB_4=AB_3>A>AB_1>AB_2,其中AB_5(无芒雀麦20%+苜蓿80%)混播组合产草量分别是单播苜蓿产量的1.28倍,是单播无芒雀麦的1.05倍,增产效果明显,体现了混播草地的生产力优势。通过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力变化的综合比较,AB_5组合在抽穗/开花期刈割时获得干产草量为12933.75 kg·hm~(-2),在本研究区建立高产优质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较为理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0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为建立大豆品种黑河50高产、高效的生产技术体系,以大豆品种黑河50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密度为主处理,栽培方式为副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栽培方式以及二者的互作均对大豆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处理A2B5产量最高,即密度45万株·hm-2与15cm平作组合,且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影响显著,且种植密度的影响要大于栽培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