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杂草群落危害对春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设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混合杂草自然生长区及无杂草危害区,形成不同的杂草群落,研究了不同杂草群落危害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的生长发育受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年份相同杂草的生长量有较大差异。不同杂草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生存竞争,在混合杂草自然生长群落中,绝大多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生长状况均明显比单一杂草群落中的生长状况差,表现为混合杂草群落中杂草的单株鲜重明显低于单一群落中相同杂草的单株鲜重。不同杂草群落危害对春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影响力由强到弱(作物产量损失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混合杂草自然生长群落>禾本科杂草自然生长群落>阔叶杂草自然生长群落。春玉米产量损失率与杂草的数量和生长量呈正相关。杂草的数量越多、生长量越大,春玉米的产量损失率越高。


马铃薯生产上土壤消毒剂威百亩试验效果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 》 2012
摘要:进行利用土壤消毒剂威百亩对马铃薯网棚的土壤进行熏蒸试验,设置土壤熏蒸和不熏蒸2个处理,熏蒸的药剂量为70 g/m2。结果表明:土壤消毒剂威百亩对马铃薯的产量、马铃薯的结薯数、马铃薯的出苗率、植株长势都有提高的作用,并能防治马铃薯的真细菌病害。


提高低温沼气发酵效果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了促进寒区沼气生产,通过在低温条件下对产甲烷菌群的传代富集,以及沼气促进剂的投放,研究提高低温沼气发酵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代累计产气量100.0 mL,甲烷含量为45%左右,第五代为338.3mL,第六代则达到了367.7mL,甲烷含量也增至65%以上;在第五代中筛选出的高效产甲烷菌群中投入促进剂,累计产气量可达到428.0mL,增加产气率达40%以上,甚至超过了第六代产气效果16.4%。可见,随着代数的增加,菌群数量、产气量均相对增加,启动时间逐渐缩短;而沼气促进剂也能够增加甲烷发酵的效率,从而大幅提高产气量。


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克春3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研究 》 2012
摘要:本着以丰产为基础,抗旱为保证,稳产是核心的总体目标,以春小麦生态育种理论为指导,应用常规育种技术,采用系谱法进行杂种后代处理与选择,根据黑龙江省的自然特点、市场需求特征及本省主产麦区的生产技术优势,建立高产、多抗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加强各类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加快适用型中筋丰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在2011年春审定推广了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克春3号,并确立了中筋春小麦主要品质指标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及高效小麦原粮生产技术体系,探索适合黑龙江省特点的高产小麦产业化发展模式。


白浆土高产耕层建设技术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了使白浆土地区玉米生产进一步获得高产,研究了三段式犁整地技术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利用三段式犁整地技术模式的玉米株高、干物质重和叶面积均高于常规技术;在土壤含水量方面,三段式犁整地技术模式的15~25cm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常规技术模式的土壤含水量1.9~3.6个百分点;在土壤容重方面,三段式犁整地技术模式的20~40cm土壤容重均低于常规技术模式;在土壤养分方面,两者差异不明显;在产量方面,三段式犁整地技术模式较常规技术模式增产9.6%。
关键词: 白浆土 三段式犁整地技术模式 玉米 生长发育 土壤理化性状


大孔树脂纯化红松松球鳞片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吸附和解吸实验,从树脂ADS-7、S-8、NKA-9、NKA-Ⅱ、HPD600、AB-8、X-5、D101、D3520中筛选出了适合纯化红松松球鳞片多酚的大孔树脂,并确定纯化工艺参数。结果显示,AB-8树脂为吸附分离红松松球鳞片多酚类物质的优良材料,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体积为0.3BV,上样浓度为1.5mg/mL,上样后静态吸附3h,水洗3BV,洗脱剂为9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1.6BV。在此条件下,多酚的纯度由12.51%提高到35.07%。同时对纯化前后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红松松球鳞片多酚经纯化后还原Fe3+的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都强于粗提物。


2011年齐齐哈尔市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及其防治对策
《中国植保导刊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201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亚洲玉米螟严重发生,笔者对全市及玉米主产县亚洲玉米螟的发生面积、为害程度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其重发原因做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