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种方法在测定小麦品种间遗传距离中的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本试验选用7个小麦品种的半双列杂交结果分析品种间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聚类谱系图和参数(μC+μF)-(μD十μE),比较这三种方法以探讨应用Dudley方法在测定品种间遗传距离和预测杂种优势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依据Dudley方法得出的参数(μC+μF)-(μD+μE)估测品种间遗传距离的结果,与配合力分析和聚类分析所获得的结果高度相吻合,应用Dudley方法测定品种间遗传距离和预测杂种优势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可行的。


青花菜新品种上海二号
《上海蔬菜 》 1994
摘要:青花菜又称绿菜花、茎椰莱。其营养价值很高,各种维生素含量的综合评价居各种蔬菜之首,磷、钙、铁含量丰富,并含有天然高效抗癌化合物,烹调后菜体碧绿青翠,脆嫩爽口,味鲜有清香,是一种高档优质蔬菜。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经多年工作,于1989年在国内率先育成上海一号(F_1)新品种,1991年通过成果鉴定,经全国各地试种,生产性能良好,其主要性状相当于国外同类型优良品种,至今仍深受菜农和消费者喜爱。与此同时,我们针对上海一号的某些缺点,特别是花球色泽较


增产素在芦笋上的应用试验
《上海蔬菜 》 1994
摘要:芦笋(Asparagus)是一种富有营养的特色蔬菜,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它有抗癌、去结石的作用,因而身价倍增。嫩茎白芦笋加工罐头,绿芦笋速冻或作新鲜莱肴,成为重要的创汇农产品之一。 增产素是一种植物营养液,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和10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提高植物体内细胞酶的活力,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品质等作用,对多种作物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柑桔喷施硝酸钾的效果
《上海农业科技 》 1994
摘要:多年的试验与生产实践表明,柑桔施用钾肥能显著地提高产量与改善果实品质及外观性状。上海闵行区鲁汇乡有柑桔园4000余亩。用于柑桔生产的钾肥主要通过土壤施用有机肥获取,也有农户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进行喷施,作为果树对钾肥吸收利用的一种补充。直到1992年,在上海地区仍没有见


污泥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 1994
摘要:对上海某乡因施用大量污泥而造成的污染状况作跟踪调查研究和质量评价。研究对象为土壤、水稻和蔬菜,被研究的污染元素为Cd、Zn、Cu、Ph、Ni、Cr、Hg和As.结果表明,该乡土壤为复合污染,Cd、Zn、Cu是主要污染元素.污泥施用越多的地区,水稻、蔬菜受污染就越严重,尤以Cd污染最为突出,超过了允许卫生标准。确定了污染村、污染程度和污染面积。
关键词: 上海,污泥,土壤,作物,元素


单双低油菜原生质体培养高效成株体系的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甘蓝型单低和双低油菜为材料,对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无菌苗可提高原生质体活力。不同下胚轴部位对原生质体的得率及分裂频率均有影响。用琼脂糖包埋法,在不含NH4NO3及KNO3,而加有丝氨酸和谷氨酰胺的Km8P培养基上培养原生质体获得了高频率再生愈伤组织。在M+BA1mg/L分化培养基上两周后得到芽的分化,转至MS+NAA0.1mg/L+生根粉0.1mg/L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得到生长良好的完整植株。
关键词: 甘蓝型单双低油菜,原生质体培养,琼脂糖包埋法,植株再生


生物增温发酵剂对稻秸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食用菌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蘑菇培养料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及生化过程,由于蘑菇菌丝更容易利用堆制发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有机复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菌体蛋白等,因此在了解蘑菇的营养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利用生物增温发酵剂堆制发酵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使我们有目的地配备原材料,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备适合于蘑菇生长的培养料,达到高产优质栽培的目的。众多的有机复合物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统称为木质纤维素)的变化显得最为重要,它们的变化影响着其他有机复合物的形成,还影响着培养料中的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全碳全氮、可溶性碳氮、可溶性糖、无机盐以及蘑菇原基形成决定因素之一的碳氮比的变化。因此着重讨论了生物增温发酵剂对木质纤维素变化的影响。


稻瘟病菌及其粗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毒害的初探
《上海农学院学报 》 1994
摘要:稻瘟病菌用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具有毒害作用,表现为降低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生存率.稻瘟病菌孢子能在不同抗性的水稻愈伤组织上萌发定殖并侵染细胞.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不论抗性如何,其愈伤组织与稻瘟病菌都呈亲和性,没有专化性表现.在愈伤组织水平上以稻瘟病菌粗毒素为选择压筛选抗病个体,可能无效.
关键词: 水稻;愈伤组织;稻瘟病菌;粗毒素


浅谈香菇单核原生质体杂交亲本的选择及后代性状分析
《食用菌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香菇菌种选育的主要手段有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四种。当前应用最普遍的是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在杂交育种中有单孢杂交、单双核杂交、单核原生质体杂交等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杂交,亲本的选择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年来我们每年都选用不同亲本进行大量的杂交配对及杂交菌株的筛选工作。本文就1992年采用单核原生质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从亲本选择、不同栽培方式的生物学效率、菇的质量诸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我们选择了8个菌株做亲本(表1),其中包括2个栽培种,6个野生种。从大量的杂交后代中选择了138个组合,采用人造菇木和塑料袋栽培两种方式进行筛选,根据亲本的不同来源、遗传和生态特征,设计了三种组合类型(表2)。即栽培种×野生种、野生种×野生种、栽培种×栽培种,在栽培种×野生种的组合中,野生种又分别选用了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出菇和不出菇两种类型作为亲本。


西瓜新品种“沪蜜3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科技 》 1994
摘要:西瓜是上海地区夏季主要果品,深受消费者欢迎。近10年来,上海郊区西瓜栽培面积发展很快,1989年曾达到30万亩以上,近年来,一直稳定在25万亩左右。由于受霉雨季节等气候条件影响,产量变动较大:低产年平均亩产仅1000多kg,平产、丰产年,平均亩产可达1750~2000kg,丰产田块亩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