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上海市农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调查
《上海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针对上海市农业环境污染现状,收集和应用了1989年以来有关资料,采用随机和分层采样的系统调查方法,对上海市主要农畜产品包括粮食、蔬菜、瓜果、食用菌、畜、禽、蛋、奶的有害物质残留进行了调查测定与分析,获得了上海地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及重点污染区农畜产品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数据及超标情况等,并提出了防止农畜产品污染的对策。
关键词: 农畜产品;质量;测定;超标率


鸡粪的营养成分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鸡粪作饲料的根据,是利用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营养成分。本文分析了用不同处理方法处理的上海地区的6~7个鸡粪饲料中的粗蛋白(以干物质计,下同)在11.4%~37.8%;17种氨基酸的总量在6.16%~12.96%,磷在0.92%~4.21%;钙在6.86%~16.52%;铜、锌、锰、钠、钾等微量元素含量很高。以上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可以和常规饲料中的玉米、麦类、碎米等匹敌。但鸡粪中的矿物质过高,因此以鸡粪作饲料时,在配比上应取长补短。
关键词: 鸡粪;营养成分;分析


香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上海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通过电镜技术,观察香菇生长发育阶段中菌盖细胞内的细胞器和颗粒状物质,发现原基细胞的细胞质背景颜色较淡,细胞核和线粒体结构轮廓清晰;幼菇和成菇期菌盖细胞质背景颜色增深,线粒体增大增多,核仁变大,但核膜轮廓模糊。另外,该期中还出现大量的分布广泛的糖原颗粒;开伞期,菌盖细胞内形成较大的中央液泡和周边液泡,玫瑰花状的糖原颗粒明显聚集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周围,核膜消失,核仁变成不规则状。内含零星糖原颗粒。
关键词: 香菇;子实体;细胞超微结构


水稻体细胞离体辐照无性系的变异特点
《上海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用粳稻品系SH(48)作材料,以(60)Co-γ射线为辐照源,研究了水稻体细胞离体辐照无性系的变异特点。结果表明:高体辐照当代各性状的株间差异大多为生理效应,第二代恢复正常,故性状选择应从第二代开始。离体辐照能在离体培养的基础上成倍增加变异率和变异类型,但变异株系大多仅发生一种性状突变,部分这类突变受单基因,特别是隐性基因的控制。高体辐照的诱变效果,依材料、辐照剂量及性状而异。提高辐照剂量和选用合适的材料,可显著增加无性系的变异率,但辐照剂量高于47.5Gy时,不利变异明显增多;本实验证明,用19Gy的剂量处理幼穗较合适。离体辐照一般不改变原品种的基本特性,其后代在整体上能保持相对稳定和整齐一致,即使无性系内个别性状发生突变,其它性状也能保持供体品种的特征。因此,对于品种个别性状的改造,离体辐照可能比其它方法更有效。
关键词: 水稻;离体辐照; ̄(60)Co-γ射线;无性系;变异;稳定性


上海食用菌害虫研究(一)眼蕈蚊科记录及五新种
《华东昆虫学报 》 1994
摘要:菌蕈昆虫种类繁多,许多属种是食用菌的重要害虫。本文根据采集和饲养的标本,报道上海等地为害食用菌的眼蕈蚊科害虫2属7种,其中包括5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双翅目,眼蕈蚊科,新种,食用菌,上海.


华东地区园林叶螨的初步研究(蜱螨目:叶螨总科)
《华东昆虫学报 》 1994
摘要:笔者经过数年的调查研究,查知华东园林植物上叶螨种类90种,分属3科22属.文章报道了这些种类及其新的寄主植物和分布.研究发现,酢酱草如叶螨、柑枯全爪螨、构始叶螨、截形叶螨、神泽叶螨、柏小爪螨、合肥埃须螨、俄勒冈小扁螨、刘氏短须螨和卵形短须螨等为园林植物上的主要种类.二点叶螨和朱砂叶螨是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害螨,通常被认为是主要种类,但在华东园林植物上分布尚有限,加强检疫防止它们的传播扩散是十分必要的.文章讨论了其它有关问题.所有标本均存放于上海农学院园环系农螨研究室.
关键词: 华东地区,园林,叶螨.


猪垂体总cDNA的合成和编码猪生长激素成熟肽DNA序列的PCR扩增
《上海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以猪垂体mRNA为模板,Oligo(dT)(12~18)为反转录引物,在AMV-RT的催化下,先合成cDNA第一链,再以RNaseH降解的mRNA小分子为引物、ss-cDNA为模板,在E.coltDNAPol.I的催化下合成cDNA第二链,并用E.coliDNAligase连接缺口和T4DNAPol补齐末端,以获得长度完整的ds-CDNA分子。根据已知的pGH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引物分子,以总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分子杂交证明,获得的扩增片段即为侧翼带有重组位点和附加密码的编码pGH成熟肽的DNA序列。


食(药)用菌中的食品天然防腐剂产生菌筛选初报
《植物学通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食(药)用菌中的食品天然防腐剂产生菌筛选初报常继东(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美国食品及农业组织称,每年大约占世界食物产量的20%成了食品废物。食品废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污染,被昆虫、鼠、兽等偷食,食品本身的腐败和无效率的利用等四...


植物乙烯生物合成与抗衰老基因工程
《上海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乙烯生物合成或生理作用的化学抑制剂可大大延缓许多植物果实的成熟及花的老化。高等植物体内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为:甲硫氨酸(Met)→S-腺苷甲硫氨酸(Adomet)→氨基环丙烷羧酸(ACC)→乙烯(C2H4)。迄今,编码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cDNA被克隆,而且已应用基因工程手段调节植物乙烯产生。这有利于研究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并可用于延长果实、蔬菜的货架寿命。本文叙述了植物乙烯生物合成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乙烯生物合成;ACC合成酸;ACC氧化酶;成熟;老化;基因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