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秸秆育苗容器在土壤中降解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简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秸秆育苗容器降解过程中对土壤及容器残体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选择淀粉胶秸秆育苗容器(MSGC)和豆胶秸秆育苗容器(MBGC)两类容器的片状试材进行土培试验,设计不含容器试材土壤为对照组(CK),试验持续45 d,采用常规分析和BiologEco微平板计数技术手段测定了容器残体及土壤中的酶活变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菌群数量及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培过程中,容器和土壤中酶活总体呈上升趋势,MSGC淀粉酶活与MBGC无显著差异,纤维素酶活初期显著高于MBGC,中后期则无显著差异.蛋白酶活MBGC全过程显著高于MSGC;秸秆容器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和脲酶酶活,与MBGC相比,MSGC土壤中磷酸酶和脲酶酶活更高.BiologEco分析显示,秸秆容器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碳源利用活性,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先增大后减少,MBGC与MSGC差异在于后者土壤AWCD值下降速率显著快于前者.两种容器残体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初期差异显著,后期差异减少.与MSGC比,MBGC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聚合物及胺类利用具有更强活性,这种差异主要与容器胶粘剂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秸秆育苗容器田间应用与生态效应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优质高产荷兰小黄瓜新品种小脆的选育简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优质高产荷兰小黄瓜新品种小脆是以2个稳定的高代自交系Scu-15和Scu-20配组而成的杂交一代水果黄瓜新品种,2014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成果鉴定(鉴定号:苏农科鉴字2014第67号).该品种生长势较强,耐低温弱光;叶色浓绿,果实皮色绿,果长13~16 cm,单瓜质量90~130 g;果面光滑,无刺瘤,肉质脆嫩,清香微甜;抗霜霉病和白粉病.该品种为早熟、丰产、优质、全雌性水果黄瓜一代杂种.


NH_4HCO_3和NaHCO_3处理对膨化鸭胸肉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鸭胸肉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H_4HCO_3和Na HCO_3浸泡处理,真空微波干燥后所得膨化鸭胸肉p H、体积收缩率、质构和感官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浓度Na HCO_3浸泡的鸭胸肉膨化后收缩率较NH_4HCO_3浸泡后低;Na HCO_3浓度为2%时,膨化后鸭胸肉p H为8.71,口感上已出现碱味;4%NH_4HCO_3溶液浸泡鸭胸肉膨化后p H为6.52,收缩率为43.7%,感管评分高。因此4%的NH4HCO_3浸泡处理后的膨化鸭胸肉具有较好的品质。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南粳0212的选育与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南粳0212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焦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超级稻"武粳15"与"扬辐粳8号"杂交,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3 d。株高99 cm,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抗倒性强,叶色淡绿,后期转色好,灌浆速度快。一般产量9 000 kg/hm2以上,有效穗320万/hm2左右,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质量28 g左右。2012—2013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单产10 174.5 kg/hm2,比对照镇稻14增产4.42%,2年增产均达显著水平;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838.5 kg/hm2,比对照淮稻9号增产13.1%。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感穗颈瘟,2014年穗颈瘟鉴定结果为穗颈瘟损失率5级、穗颈瘟综合抗性指数5.25。稻米品质优,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和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叶黄素、β-隐黄质及其异构体检测方法的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C30-HPLC-DAD技术,建立一种同时分离全反式叶黄素、全反式β-隐黄质及其异构体的检测方法。采用APCI-MS和光谱技术对分离出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最佳色谱条件:1.5%乙酸铵水-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醇(5:25:70,V/V/V)为流动相A,1.5%乙酸铵水-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醇(5:85:10,V/V/V)为流动相B,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6 m L/min;洗脱时间:24min;进样量:20μL;柱温:25℃。混合物中的全反式叶黄素及其15-顺式、13/13’-顺式、9-顺式、9’-顺式异构体,全反式β-隐黄质及其15-顺式、13-和13’-顺式、9-顺式、9’-顺式异构体均得到较好分离。全反式叶黄素、全反式β-隐黄质分别在2~150 ng和5~250 n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同时分离全反式叶黄素、全反式β-隐黄质及它们的异构体,可用于果蔬中全反式叶黄素和全反式β-隐黄质及其异构体混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莲组织培养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莲是一种重要的水生经济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质资源丰富,在食用药用、营养保健、园林绿化及外贸出口等方面具有很大应用价值与开发潜力。近年来莲组织培养发展迅速,就莲组织培养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简要概述;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应用,莲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分类、遗传图谱构建、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与表观遗传学、基因分离与功能研究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就莲的上述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并对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基础及参考。


鸡新城疫活疫苗室温保存工艺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海藻糖、明胶、PVP等成分配制耐热保护剂,采用梯度真空干燥方法,将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进行泡沫干燥,通过37℃10 d耐老化试验筛选到配方T5的病毒滴度损失为0.2 Lg;NDV-T5泡沫干燥疫苗经DSC测定配方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56.45℃,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较为规则的片状结构;NDV-T5在各温度耐热性能均较好,2℃~8℃保存24个月,25℃保存15个月、37℃保存5个月,病毒含量下降≤1.0 Lg;将不同保存温度的NDV-T5泡沫干燥疫苗免疫1月龄雏鸡,鸡只均能在免疫后14 d产生抗体,与现有商品疫苗效力相当。


叶黄素酯在强化面包制作和贮藏中的稳定性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将叶黄素酯水溶性微囊粉添加于面包中,考察面包和面、发酵、焙烤和贮藏过程中总叶黄素酯、总叶黄素及其异构体的变化情况,旨在监测叶黄素酯在强化面包制作和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和面和发酵对叶黄素酯的降解影响不大,皂化测得的总叶黄素和全反式叶黄素保留率较高;烘烤引起面包皮和面包芯中叶黄素酯含量的明显降低,随之皂化测得的总叶黄素和全反式叶黄素保留率下降明显。叶黄素酯强化面包制作和贮藏过程中都伴有叶黄素异构体的不断生成和含量变化,和面过程中有少量的13-顺式和13’-顺式叶黄素生成,发酵过程有少量的9-顺式和9’-顺式叶黄素生成,焙烤过程面包皮和面包芯中13-顺式、13’-顺式、9-顺式和9’-顺式叶黄素含量显著累积增加,贮藏过程中面包皮和面包芯中的叶黄素酯、皂化测得的总叶黄素和全反式叶黄素含量,及叶黄素顺式异构体含量均略有下降。


陆地棉ZF-HD蛋白的全基因组分析
《棉花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ZF-HD(Zinc finger-homeodomain)蛋白属于同源异型盒蛋白家族,在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研究陆地棉标准系TM-1基因组中ZF-HD蛋白的数目、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分布、基序、进化关系和组织表达情况。TM-1中共有35个Gh ZHD蛋白成员,且大部分成员定位到细胞核内;分布在20条染色体和2条Scaffold上,且具有11对直系同源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TM-1基因组中的ZF-HD蛋白大致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间具有类似的基序类型和排列顺序;大部分Gh ZHD基因在胚珠和纤维组织中表达,还有部分基因在根、茎、花、蕾和分生区中表达,在叶和愈伤组织中表达的基因最少。


低温贮藏对冷鲜鸡腐败菌菌群变化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传统平板培养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对冷鲜鸡低温贮藏期间的腐败菌菌群变化进行了分析。传统培养结果显示,冷鲜鸡的初始菌群主要为肠道菌、乳酸菌和葡萄球菌;4℃贮藏条件时微生物生长速度高于0℃和-1.5℃;贮藏6 d后,4℃贮藏样品的优势菌群为假单胞菌,0℃和-1.5℃贮藏下样品的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直接对冷鲜鸡中的菌群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动杆菌、伯克霍尔德氏菌、假单胞菌、肠杆菌,腐生葡萄球菌及乳球菌是样品中的主要污染菌;4℃贮藏时,假单胞菌条带逐渐变亮,0℃和-1.5℃条件下菌群的条带亮度变化不明显。本研究发现贮藏温度对样品中菌群多样性的变化影响较大,冰点温度下贮藏更利于冷鲜鸡中嗜冷菌的控制和产品的保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