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褐飞虱致害性变异机制研究进展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是危害水稻Oryza sativa L.的毁灭性害虫.种植抗虫水稻品种可以控制褐飞虱危害,技术手段绿色、经济且可持续.但是,褐飞虱致害性变异速度快且程度高,常导致抗虫水稻品种使用年限缩短.目前,针对褐飞虱致害性个体表型及分子标记、产生原因与机制、功能基因研究等已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围绕褐飞虱致害性变异产生的遗传基础、分子标记、变异的主动机制和被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方向进行展望.为更好地利用抗虫品种控制虫害,做好害虫的致害性监测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寄生效果评价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螟黄赤眼蜂Trichiogrammna chilonis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卵寄生效果,室内组建了螟黄赤眼蜂在草地贪夜蛾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调查统计了释放螟黄赤眼蜂后田间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率和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并分析了释放距离对寄生效果的关系.结果显示,螟黄赤眼蜂在草地贪夜蛾卵上的净生殖力R0=10.8407,内禀增长率rm=0.0.2220,周限生长率λ=1.2486,单雌平均产雌率R0'=13.8877.放蜂区草地贪夜蛾卵块寄生率64.44%,卵粒寄生率35.42%,显著高于对照区,释放赤眼蜂第7天田间草地贪夜蛾虫口减退率58.92%,防效50.50%.释放距离为5 m内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寄生效果的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有较高的寄生效能,田间释放螟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具较高的寄生率和明显的幼虫虫口减退率,释放螟黄赤眼蜂对降低草地贪夜蛾虫源基数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资源 - 能源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 -以中国42部门为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经济、资源和环境多方面因素.研究基于水—能源纽带关系,构建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探求综合考虑经济—资源—环境多目标时的最佳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结果表明:较大程度的资源节约要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为代价.适度降低金属矿采选、纺织业、专用及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的投入,适当提高交通运输、电子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服务、房地产以及教育等行业的投入,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当鼓励及抑制行业总投入的变幅均为5% 时,可实现经济增长、水资源、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三方面的最优发展,分别使得2022年的总增加值比预期目标增加4200亿元,水资源和能源分别减少33.64亿m3和14.53万TJ,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减少5.95,1.21,6.98,0.87万t;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与《中国制造2025》中的行业预期发展方向较为一致.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多目标规划;资源约束;产业关联;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低温催青诱导家蚕滞育发生中的蛋白质修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高、低温诱导家蚕Bombyx mori滞育发生时蚕卵蛋白质修饰的差异,为后续深入探究昆虫滞育诱导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饲养二化性家蚕品种,筛选出稳定的受高、低温诱导滞育发生的家蚕品系。以此为材料,分别于25和15℃孵化蚕卵,敏感期和点青期取样进行表观遗传学研究,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蛋白修饰的差异。【结果】高温(25℃)组蚕卵蛋白的甲基化修饰水平始终高于低温(15℃)组,点青期有显著差异;高、低温处理组之间的乙酰化修饰水平一直差异显著,在点青期高温组显著低于低温组;低温组的泛素化修饰水平始终高于高温组,尤其是发育前期;磷酸化修饰水平整体较高,但高、低温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丙二酰化在高、低温处理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琥珀酰化的修饰水平始终较低,在发育后期有明显的差异修饰蛋白出现。【结论】蚕卵在25℃催青过程中蛋白质泛素化和乙酰化修饰水平与15℃低温组在全时期都存在显著差异,甲基化修饰水平在点青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甲基化、泛素化和乙酰化修饰在家蚕早期滞育诱导过程中起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理剂耦合水分管理对双季稻镉和铅累积的阻控效应
《环境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水稻自身的生理活动共同决定糙米的重金属累积.选取广州市郊一土壤镉(Cd)总量未超标但糙米Cd存在超标风险的稻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以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和水稻生理阻隔为切入点,研究富硅调理剂(JD)、钙镁调理剂(YY)、富硅调理剂+淹水灌溉(JD+YS)和钙镁调理剂+淹水灌溉(YY+YS)处理对早、晚稻产量、糙米重金属含量、 Cd和铅(Pb)富集系数、土壤重金属总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Cd和Pb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土壤ω(总Cd)仅为0.13 mg·kg~(-1)的CK处理中,其早稻糙米ω(Cd)均值可达0.19 mg·kg~(-1).早稻品种(杂交稻)糙米对Cd和总As的富集能力强于晚稻品种(常规稻),而对Pb的富集能力不及晚稻品种(常规稻);(2)单施调理剂JD和YY对早、晚稻糙米的Cd和Pb累积没有明显的阻控效应,但JD+YS和YY+YS处理能显著地抑制早、晚稻糙米的Cd和Pb累积,且以JD+YS处理效果更加明显.JD+YS对早稻Cd和Pb累积的降幅达65.8%和68%,对晚稻的降幅达71.43%和49.15%.JD+YS处理通过提高土壤pH值和维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促进土壤Cd和Pb由酸可提取态向还原态和残渣态的转化,明显降低了土壤Cd和Pb的有效态含量;同时,其提供的有效态Si、 Ca~(2+)和Mg~(2+)养分供应通过生理阻隔和竞争Cd离子转运通道,进一步抑制了早、晚稻对土壤Cd和Pb的吸收及向糙米的转运.研究成果可为糙米Cd和Pb阻控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指导华南双季稻区的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稻 土壤调理剂 水分管理 稻米Cd和Pb累积 土壤Cd和Pb形态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穿心莲R2R3-MYB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2R3-MYB是一类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的重要转录因子。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穿心莲全基因组中鉴定R2R3-MYB基因,分析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信息、基因结构和保守序列信息、系统进化信息及启动子区域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和qRT-PCR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和激素诱导下的表达谱。结果表明,穿心莲R2R3-MYB基因家族含有73个成员,分为34个亚家族C1~C34,其中19个归类于已知的拟南芥亚家族;73个成员不均一的分布在穿心莲的21条染色体上;蛋白的长度为148~887 aa,其中有36个偏酸性和37个偏碱性R2R3-MYB蛋白;穿心莲R2R3-MYB的结构域、motifs和基因结构相对保守;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含有光、茉莉酸甲酯、脱落酸和干旱等多种胁迫和激素响应元件,表明穿心莲R2R3-MYB可能会受到环境胁迫和激素的诱导;结合转录差异表达谱和同一亚家族功能保守性,推测ApMYB13/21/35/67/73(S22)基因可能通过ABA依赖途径调控干旱胁迫,ApMYB20(S11)和ApMYB55(S2)可能参与穿心莲高温和UV-C胁迫,ApMYB5(S7)和ApMYB33(S20)可能通过调控MEP途径中的关键酶的表达,影响穿心莲内酯的积累。该研究为深入研究穿心莲R2R3-MYB基因家族的功能和选育高穿心莲内酯含量的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穿心莲 R2R3-MYB基因家族 非生物胁迫 穿心莲内酯 功能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5日龄竹丝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1~25日龄竹丝鸡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此阶段竹丝鸡粗蛋白质营养需要量。【方法】选取1 625只1日龄竹丝肉公雏,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入5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5只,5个处理组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8.5%、19.5%、20.5%、21.5%和22.5%,试验期25 d。于试验结束当天,每个重复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2只鸡屠宰,采集血液制备血清以及分割屠体,测定胴体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肉鸡料重比(F/G)(P<0.05),且料重比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肉鸡血清尿素氮(BU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P<0.05),且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BUN和IGF-1含量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结论】综合上述结果,饲粮21.5%~22.5%粗蛋白质水平可改善肉鸡生长性能,18.5%~21.5%粗蛋白质水平可调节氮代谢;以料重比、血清BUN和IGF-1含量为评价标准,根据二次曲线模型估测获得1~25日龄竹丝公鸡饲粮粗蛋白质最佳水平分别为23.18%、19.20%和22.62%。
关键词: 竹丝鸡 粗蛋白质 最佳需要量 生长性能 胴体性状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质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品质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评定国产鱼粉替代进口鱼粉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可行性,以期进一步降低大口黑鲈商品配合饲料的成本。对照组鱼粉选用秘鲁超级蒸汽鱼粉,试验组采用国产山东日照鱼粉替代23%的秘鲁鱼粉。每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初始体重为(5.02±0.01)g/尾的大口黑鲈50尾,在室外鱼塘网箱中饲养90 d。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存活率一致(P>0.05),试验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53%和0.59%(P> 0.05),试验组的饵料系数较对照组提高1.22%(P> 0.05);试验组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35%、2.08%、2.95%、8.82%和2.03%(P> 0.05),试验组血清中的尿素、球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0.87%、1.59%、3.33%和2.19%(P> 0.05);试验组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22%、3.28%、3.21%和1.74%(P> 0.05),试验组的肝脏中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提高2.85%(P> 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国产鱼粉可替代23%的进口鱼粉,且不会影响大口黑鲈的健康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A群轮状病毒SCJY-13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在从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鉴定猪A群轮状病毒(Rotavirus group A,RVA)并了解其致病性。【方法】应用MA-104细胞从仔猪腹泻粪便中分离鉴定RVA,将其经口感染健康初生仔猪,观察其临床症状,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排毒、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试验了解病毒分布。【结果】分离到1株可引起MA-104细胞明显细胞病变的G9P[23] RVA,命名为RVA/Pig-tc/CHN/SCJY-13/2017/G9P[23](简称SCJY-13株),病毒滴度为10~(5.5) TCID_(50)/100μL。经口感染SCJY-13株的仔猪在感染后11 h出现腹泻,持续到感染后165 h完全恢复,其发病率为100%(7/7),病死率为28.57%(2/7)。感染后8 h可从仔猪肛拭子检测到病毒核酸,直至感染后192 h,峰值出现在感染后24 h。感染后54 h各段小肠病毒载量达到最高,其中回肠中病毒载量最高,显著高于十二指肠、空肠(P<0.05);HE染色和IHC检测结果显示,SCJY-13在感染仔猪小肠的绒毛及隐窝中大量聚集,尤其是回肠段;SCJY-13株感染引起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固有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和肠绒毛尖端空泡变性、柱状细胞增多、绒毛断裂脱落等,以回肠段较严重。【结论】SCJY-13株能引起新生仔猪100%发病,其主要靶位区在回肠,感染后排毒时间长。本试验结果为猪RVA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猪 A群轮状病毒(RVA) G9P[23]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uV)引起的病害是世界棉花生产上的毁灭性灾害,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因此,建立快速检测技术对CLCuMuV的检疫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CLCuMuV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该病毒的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检测方法,并评价了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一步测定了对田间疑似病样的检测准确性。结果表明,建立的RPA检测方法仅能从感染CLCuMuV的样品中扩增出目的条带,而感染同属的其他5种病毒的样品中未扩增出目的条带。该方法检测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倍,且对田间疑似病样的检出结果与PCR试验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CLCuMuV RPA快速检测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准确、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等优点,这些为CLCuMu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