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华南地区农业遥感研究态势分析
《中国农业信息 》 2023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华南地区农业遥感研究态势,明晰华南地区农业遥感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问题,对推动华南地区农业遥感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知识关联法和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引文库为数据源进行主题检索,对华南地区农业遥感研究相关文献元数据进行检索分析,包括发文趋势、关键词共现、研究领域与技术热点等内容.[结果]2003-2023年华南地区农业遥感研究主要有4个特点:(1)研究经历了起步(2010年以前)、波动发展(2011-2015年)和加速发展(2016年以后)3个阶段,研究热度不断上升;(2)研究强调应用性,关注作物生长和土壤、气候、病虫害等生产要素;(3)研究着眼华南地域特色,关注天然橡胶、香蕉和甘蔗等热带亚热带作物的产业问题;(4)研究重视技术创新,创新和发展了一批农业遥感数据获取和分析技术手段.[结论]面向华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应重点开展热带亚热带农业资源遥感调查与监测、拓展农业领域无人机遥感的精准农业应用、充分挖掘与发挥多模态和多尺度数据的优势、拓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等.
关键词: 农业遥感 华南地区 知识关联法 文献计量法 Web of Scienc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辣椒AAT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是辣椒主要栽培种之一,种内多数品种的果实呈现由支链酯类物质形成的浓郁果香.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CoA transferase,AAT)催化支链酯类合成的最后一步反应,对支链酯类含量有重要影响.鉴定中国辣椒中AAT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可为其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中国辣椒的AAT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表达特征分析.[结果]从中国辣椒基因组中鉴定到 10 个AAT基因,分布于 6 条染色体上,分别命名为CcAAT1-10.理化性质预测结果显示,AAT基因家族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在 256~683 aa之间,分子质量范围为 29~77 kDa,等电点范围为 5.34~8.79,平均亲水系数均为负值,不稳定指数在 23.76~51.02 之间.蛋白质结构预测显示,CcAAT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差异较大.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CcAAT均定位于细胞质中,其基因启动子上存在 16 种顺式调控元件.时空表达分析显示,CcAAT5、CcAAT6 在辣椒各器官中均未检测到表达,CcAAT8 在花和果实中特异表达,CcAAT1、CcAAT3、CcAAT7 在叶片中高表达,CcAAT4 在根系中高表达.[结论]明确了中国辣椒中AAT基因家族成员和表达模式,推测CcAAT8 可能是影响果实支链酯类物质含量的关键基因.
关键词: 中国辣椒 醇酰基转移酶 生物信息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鉴定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港澳大湾区2010-2020年耕地时空变化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及时准确地提取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信息是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耕地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制定耕地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耕地时空变化,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多时相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土地覆盖分类,获取粤港澳大湾区2010、2015和2020年的耕地空间分布信息,分别从数量变化、空间转移和景观格局3个方面分析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耕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数量变化上,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耕地表现为先少量减少后缓慢增加的变化趋势,从2010年的16 155.56 km~2减少至2015年的15 740.54 km~2,再增加至2020年的16 473.93 km~2,其中江门耕地净增加量最多、为176.99 km~2,东莞耕地净减少量最多、为74.68 km~2。空间转移上,新增耕地60.25%来源于林地,35.85%来源于水体;减少的耕地有49.53%转化为林地,43.51%转化为不透水面。景观格局上,耕地斑块密度表现为“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耕地聚集度指数表现为“下降—提高”的变化趋势。【结论】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耕地数量总体动态平衡;耕地增加主要来源于林地和水体,耕地减少的主要去向是转为林地和不透水面;耕地空间破碎度降低,耕地空间聚集程度提高。
关键词: 耕地 遥感 支持向量机 时空变化 景观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木香AsOMT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O-甲基转移酶(O-methyltransferase,OMT)是植物中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一类关键酶,主要功能是催化酚类物质发生氧甲基化反应.本研究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转录组中筛选到一个OMT编码基因AsOMT1,该基因与2-(2-苯乙基)色酮合成关键酶基因(PECPS)表达高度正相关.AsOMT1基因全长1456 bp,包含一个1074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5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聚类分析发现该AsOMT1属于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亚家族.AsOMT1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多个激素和胁迫应答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伤害处理和乙烯处理均能显著上调AsOMT1的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了沉香2-(2-苯乙基)色酮的生物合成.
关键词: 白木香 O-甲基转移酶 AsOMT1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花青素茶树新品种'丹妃'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丹妃’是从广东凤凰单丛群体叶色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获得的高花青素茶树新品种。小乔木型,中叶早生种,生长势较强。新梢幼茎和顶端芽头、幼嫩芽叶常年呈深紫红色,花青素含量2.4%;芽叶持嫩性强,茸毛少。适制绿茶、红茶和白茶。制成的绿茶干茶色泽乌紫光润、紧结、匀整,茶汤粉红透亮,花香、栗香浓郁,带果香,滋味鲜爽甜醇,叶底呈蓝绿色、柔嫩匀齐;制红茶和白茶,花果香悠长持久,滋味醇和。此外,还是开发高花青素速溶茶的良好原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道微生物被称为动物的“隐藏免疫器官”,不仅能参与宿主代谢还能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者主要介绍了培养组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意义、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时各自的优、缺点。培养组学是基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培养条件进行微生物培养,再辅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建立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点融为一体。该方法在挖掘“新微生物”的研究中,具有发现、找到并获得的优势;在微生物的研究中可定制分离目标菌株进行验证,并能通过丰富注释清楚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此外,分析了培养组学分别在家禽肠道、猪肠道、反刍动物肠道等动物肠道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环境条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如人类接触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同物种不同性别肠道菌群的差异,以期为培养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运用中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醋液对常温贮藏砂糖橘的保鲜效果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不同浓度(50、150、250 mL/L)竹醋液(bamboo pyroligneous acid,BPA)和蒸馏水(对照)处理健康、机械造伤及接种指状青霉的砂糖橘,测定常温(25±1)℃贮藏过程中果实腐烂率、果实侵染率、病斑指数、果皮总类黄酮、总酚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等指标评价贮藏效果.结果显示,50、150 mL/L BPA处理能降低常温贮藏期间果实腐烂率(36 d时处理组比对照组低15%),提高果皮总类黄酮含量、PAL和POD活性(贮藏0~20 d),此外还降低了机械伤果实腐烂率.250 mL/L BPA处理能减缓指状青霉接种后砂糖橘的腐烂和病斑扩展,显著提高果皮总酚、总类黄酮含量和PAL活性(P<0.05).综上,150 mL/L BPA可显著提高砂糖橘的常温贮藏性(P<0.05),而250 mL/L BPA抑制指状青霉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砂糖橘 竹醋液 指状青霉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过氧化物酶(POD) 总类黄酮 总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粤禾丝苗抗倒伏性状及遗传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分析水稻基部茎秆的物理性状,探究这些性状与茎秆抗折力的关系,明确影响水稻基部茎秆抗折力的核心性状,为水稻抗倒伏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析水稻品种粤禾丝苗、易倒伏品种象牙香占以及粤禾丝苗×象牙香占的F2 遗传分离群体中与倒伏抗性相关的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单株抗弯力、基部节间抗折力和茎秆结构等,通过相关系数判断各性状对水稻抗倒伏性的影响大小.[结果]粤禾丝苗和象牙香占两个品种在抗倒伏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粤禾丝苗的N2(基部第 2 节间)抗折力(16.58 N)、N2 壁厚(1.02 mm)、N2 充实度(0.19 g/cm)、N2 茎粗(6.21 mm)与象牙香占的N2 抗折力(9.93 N)、N2 壁厚(0.66 mm)、N2 充实度(0.11 g/cm)、N2 茎粗(4.60 mm)相比均明显较大.F2 群体N2 抗折力、N2 长度、N2 茎粗、茎秆壁厚、鲜重和充实度均呈连续分布,属于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控制.F2 群体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2 抗折力与株高呈正相关(r=0.18),N2 抗折力与N2 壁厚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N2 抗折力与N2充实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N2抗折力与N2短轴呈正相关(r=0.52)、N2茎粗与N2长度呈负相关(r=-0.20).[结论]粤禾丝苗×象牙香占F2 群体抗倒伏遗传机制研究表明,N2 壁厚与N2 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是茎秆抗倒伏的核心性状,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N2 壁厚为研究重点,将大大降低以往抗倒伏研究方法的复杂程度,为今后抗倒伏相关研究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炭基复合改良剂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糙米Cd富集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为了实现水稻的安全生产,降低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及糙米Cd含量,以4种炭基复合改良剂为材料,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对土壤Cd生物有效性以及水稻植株吸收、累积及转运Cd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种炭基复合改良剂(生物炭+沸石BZ、生物炭+沸石+有机肥BZM、生物炭+铁粉BFe、生物炭+钙镁磷肥BP)后,早稻和晚稻产量提高了4.41%~21.18%,其中BZM和BP表现较好,早稻增产更为显著。晚稻中Cd富集系数(BCF)总和大大超过早稻(1.07~3.75倍)。施用4种复合改良剂可使糙米Cd含量降低到0.03~0.23 mg/kg,除了施用BZ的晚稻糙米超标外,其余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其中BP的效果最好。该研究表明炭基复合改良剂在Cd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BP在中性或弱碱性土壤中的潜力更大一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熟化软颗粒教槽料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
《中国饲料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熟化软颗粒教槽料的最佳加工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主要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到熟化软颗粒教槽料糊化度与调质加水量(A)、挤出温度(B)和螺杆转速(C)关系的二次回归方程:R=88.45-2.09A+2.2B+0.65C+0.93AB-0.75AC+0.3BC-2.8A2-1.61B2-2.47C2经回归分析表明: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98.81%,熟化软颗粒教槽料的糊化度预测值为89.51%,经验证试验在最佳加工工艺参数条件(调质加水量21.4%、挤出温度123℃、螺杆转速326 r/min)下,熟化软颗粒教槽料的糊化度实测值为89.33%,回归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1%,说明实测值与预测值间有较好的拟合度,回归模型可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