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中央彩票公益金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实践研究-以河南省新县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3

摘要:文章以欠发达革命老区的河南省新县为研究对象,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等方面,阐述了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振兴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总结了支持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和成熟经验,并从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支持乡村振兴的建议,以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关键词: 中央彩票公益金 革命老区 乡村振兴 典型模式 河南省新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良繁与推广技术体系助推地方猪产业化发展

中国农村科技 2023

摘要:种质资源蕴藏着丰富的优质基因,既是现阶段畜牧业发展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基础,也是未来优良品种培育、生猪生产水平提高的原始素材。优良生猪品种是养猪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养猪业增效的贡献率在40%以上。我国目前有83个地方猪品种、39个培育品种(配套系)。充分利用这些地方猪品种资源,培育符合产业需要的新品种(配套系),是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实现生猪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对加快整个畜牧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菇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黄曲霉毒素降解变化分析

中国瓜菜 2023

摘要:为解析平菇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黄曲霉毒素降解的变化规律,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对平菇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 5 个时期黄曲霉毒素含量及相关微生物基因丰度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初期(T1)培养料含有AFM1、AFG2 两种黄曲霉毒素,升温阶段(T2)其含量均升至最高;第 2 次至第 4 次翻堆(T3 至T5)时期未检测到黄曲霉毒素.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黄曲霉毒素含量与曲霉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在发酵过程中是优势属,且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的能力;发酵过程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变化与该 2 个属的相对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推测该 2 个属可能在平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降解了黄曲霉毒素.

关键词: 平菇 发酵培养料 黄曲霉毒素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新品种珍甜18的选育

中国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珍甜18属杂交薄皮甜瓜品种。单果重0.43 kg,果实梨形,果皮、果肉均为白色,肉质细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叶片深绿色,坐果率高,根系发达,综合抗性强。每667 m2产量3 200kg以上,果实发育期25 d左右,全生育期95 d左右,果实成熟后不落蒂,中抗枯萎病。适宜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春季大棚和露地栽培。

关键词: 薄皮甜瓜 新品种 珍甜1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拔节期灌溉和追施氮肥对旱地沟播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拔节期灌溉和追施氮肥对旱地沟播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的影响,2019 年 10 月至2020 年6 月,在沟播种植小麦的基础上,于拔节期设置不灌溉不追氮肥(NIND)、全沟灌溉不追氮肥(EFIND)、隔沟灌溉不追氮肥(AFIND)、全沟灌溉追施氮肥(EFITD)、隔沟灌溉追施氮肥(AFITD)5 个处理,分析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主要品质指标和地上部氮素积累转运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溉与否、灌溉方式和追施氮肥均可显著调控旱地沟播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且作用效果有叠加效应.与 NIND相比,EFIND、AFIND、EFITD、AFITD的产量分别显著提高46.57%,67.72%,83.71%,95.88%;开花期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均显著提高,从而使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 25.94%,41.00%,65.86%,82.64%.与NIND相比,EFIND、AFIND和EFITD显著降低小麦品质,而AFITD的品质不降低甚至显著提高.隔沟灌溉较全沟灌溉,开花期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花后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从而使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不追施氮肥时产量显著提高,但除沉降值外各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追施氮肥条件下产量和各品质指标均显著改善.追施氮肥与不追氮肥相比,开花期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后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增加,从而使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籽粒分配比例显著增加,进而使籽粒产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品质多表现为显著改善,且隔沟灌溉的提质效应较全沟灌溉大.拔节期隔沟灌溉与追施氮肥结合不仅可显著提高开花期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而且可显著提高花前氮素向籽粒的转运量,从而显著提高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最终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改善品质,是适宜旱地沟播小麦的灌溉施肥方式.

关键词: 小麦 旱地 隔沟灌溉 追施氮肥 沟播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菊花不同品种抗蚜性评价

中国植保导刊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有较强抗性的药用菊花种质资源,通过蚜量比值法,对16个药用菊花种质资源进行了室内和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药用菊花对菊小长管蚜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室内人工接种蚜虫试验,16个药用菊花资源中贡黄菊、信阳野菊、晚小洋菊、小亳菊为高抗品种,大亳菊、小汤菊、怀白菊为中抗品种,怀黄菊和祁菊为低抗品种,南城野菊和小黄菊为感虫品种,黄山野菊、济菊、大白菊、杭菊、滁菊为高感品种;田间调查结果和室内接种结果基本一致.结合室内和田间数据可知,贡黄菊、信阳野菊、晚小洋菊、小亳菊对菊小长管蚜抗性较强,适合作为抗蚜品种资源进行后续抗性品种选育.

关键词: 菊花 菊小长管蚜 抗蚜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颗粒物对动物肠-肺轴的影响及缓解策略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畜禽舍内的颗粒物(PM)严重损害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呼吸系统,且粒径越小,危害越大.颗粒物可破坏肺部组织结构,诱导肺部炎症损伤,改变肺部菌群组成.颗粒物也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肠道通透性,造成肠道菌群容易移位或肠源性代谢产物通过肠-肺轴影响肺脏损伤的发展.降低畜禽舍内颗粒物的危害可以通过安装过滤系统、通风、空气电离等物理方法,也可以通过饲料加工和添加绿色添加剂的营养调控方法.本文主要综述颗粒物对动物肠-肺轴的影响,并从物理方法、饲料加工和营养调控方法等方面来探讨颗粒物对动物影响的缓解策略,以期寻找有效的缓解颗粒物影响动物健康的措施.

关键词: 颗粒物 肠道菌群 肺脏损伤 肠-肺轴 缓解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朝天椒品种品质综合评价

中国瓜菜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朝天椒品种综合性状的差异,筛选朝天椒新品种,对40份辣椒品种的14个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范围为8.66%~57.76%;辣椒性状间存在着较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H2143的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珠农38号的综合评价得分次之,说明二者综合表现好,适应能力较强;泰美簇生9号的综合评价得分最低,说明其14个性状的综合表现较差,适应能力较差;通过聚类分析把40份辣椒品种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既适合做干椒亦可以做鲜椒,第二类是普通朝天椒类型,第三类是辣椒素专用类型,第四类是大果类型。综上所述,H2143、珠农38号、红海、江宝劲霸、314朝天椒、楚龙182、白指天椒等7个品种综合表现良好。

关键词: 辣椒 品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猪格拉菌血清2型毒力及耐药性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副猪格拉菌是引起猪格拉泽氏病的病原,是危害养猪业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病原之一,该菌血清型众多,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力弱。血清2型是中等毒力毒株,近年来临床分离比例越来越高,危害越来越严重。从河南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群分离到副猪格拉菌血清2型并进行系列试验,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对副猪格拉菌临床疑似病例猪只无菌采集肺脏、气管、心血等样品,通过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镜检、常规PCR、豚鼠致病性试验及琼脂扩散药敏试验等方法,对疑似细菌进行形态观察、鉴定、血清型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耐药基因检测、致病性和耐药性等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从肺脏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副猪格拉菌,经鉴定为血清2型,该菌株携带vta1、vta2、vta3、wza、ompP2、nanH、cdtA、cdtB、cdtC、espP2毒力基因,对豚鼠有较强的致病力。该菌株携带有aadA1、strA、strB、aphA1、tet(B)、sul2多个耐药基因,对青霉素G、卡那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复方新诺明有较强的耐药性;对头孢噻呋、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左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敏感性较好,临床用药效果显著。【结论】分离出的副猪格拉菌2型菌株毒力较强,且能透过血脑屏障,有明显的多重耐药性。研究结果可为副猪格拉菌血清2型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机制研究以及临床防控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副猪格拉菌血清2型 毒力基因 致病性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集烘烤38 ℃和46 ℃不同稳温时间对豫中上六片烟叶品质的影响

种业导刊 2023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豫中上六片烟叶烤后质量,以中烟100上部烟叶为供试材料,研究变黄及定色阶段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变黄阶段38 ℃延长12 h,可提高上等烟占比和均价,改善外观油分、结构、色度、嗅香等及化学成分协调性,并改善感官评吸香气量、杂气、余味、燃烧性等指标,大幅增加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定色阶段46 ℃延长12 h,可提高上等烟占比和均价,改善外观结构、色度、嗅香等及化学成分协调性,明显增加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但不利于感官质量改善,香气质、香气量等指标略有下降;变黄阶段38 ℃和定色阶段46 ℃均延长12 h,可明显提高上等烟占比和均价,改善化学成分协调性,改善感官评吸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燃烧性等指标,大幅增加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综上,38 ℃延长12 h处理及38 ℃、46 ℃均延长12 h处理,其烤后烟叶整体表现较好,以38 ℃、46 ℃均延长12 h效果最好.

关键词: 豫中 上六片烟叶 密集烘烤 38 ℃ 46 ℃ 稳温时间 烟叶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