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农"墨重彩结硕果 农业科技谱新篇 除草剂药害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农业科技管理 2023

摘要: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单位对我国除草剂药害成因、诊断及治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成果获得2019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针对12种高残留药害风险除草剂,研究出32种低风险替代除草剂、4种微生物降解菌剂及掺磷生物炭等多孔吸附材料。通过推广使用替代除草剂,从源头上减少长残留除草剂的使用,降低除草剂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药害风险。在除草剂残留药害风险较高的田块,通过种植耐受作物,改变不安全的种植模式,消除后茬作物除草剂残留药害。在中等残留药害风险田块通过使用降解菌及多孔吸附材料,保障后茬敏感作物免受除草剂土壤残留药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籽西瓜新品种天发黑无籽1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2023

摘要:天发黑无籽1号是以QWM-14(2n=4x=44)为母本、QWF-06(2n=2x=22)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三倍体无籽西瓜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在河南春季大棚栽培全生育期105 d左右,果实发育期32~33 d。果实圆球形,果皮纯黑覆浓蜡粉,外形美观,整齐度好;单果质量6~8 kg,667 m~2产量4000 kg左右,嫁接栽培667 m~2产量5000 kg左右。瓜瓤鲜红色,瓤质硬脆,白秕籽小且少、汁液多;果皮厚度1.2 cm左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40%左右,边部10.30%左右。在我国河南、山东和陕西等省均可春季大棚栽培。2018年6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关键词: 无籽西瓜 三倍体 新品种 天发黑无籽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毛壳菌促生防病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球毛壳菌是植物常见的内生真菌,对多种植物病害有生防作用.本文从产生抗菌活性物质、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抗性、生态位和营养物质竞争和重寄生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球毛壳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机理.阐明球毛壳菌在植物防病促生、土壤改良和秸秆降解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探讨了球毛壳菌规模化发酵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本研究将为促进球毛壳菌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球毛壳菌 生防机制 应用潜能 发酵工艺 基因工程 生防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核心自交系的抗逆性评价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摘要:浚M9、浚313、浚50X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外引抗性杂交种为种质基础自主选育的核心玉米自交系.本试验采用核心自交系评价鉴定、改良系和组配品种评价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耐高温、抗病等抗逆性研究,旨在为自选系在抗性种质改良、抗性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浚M9、浚313、浚50X对高温热害、镰孢茎腐病、小斑病、镰孢穗腐病、弯孢霉叶斑病、瘤黑粉病等逆境胁迫均具有较强抗性;改良系对镰孢茎腐病、瘤黑粉病、镰孢穗腐病表现出较强抗性;参与选育的杂交种耐高温、抗镰孢穗腐病.综上可知,浚M9、浚313、浚50X是黄淮海地区综合抗性优良的核心种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抗逆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下不同追氮量对麦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生态网络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还田和肥料施用是农田土壤养分输入的主要来源,秸秆还田条件下配合适宜的化肥施用量能够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为作物生产提供必要的营养.为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追氮量对麦田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从土壤生态功能角度评估冬小麦氮肥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在秸秆全量还田基施氮肥150 kg·hm-2基础上,多年定位设置5个追氮量(0、37.5、75、112.5和150 kg·hm-2)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冬小麦成熟期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多样性、结构和生态网络,探讨驱动土壤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结果表明,和不追施氮肥和低追氮量处理相比,高追氮量处理增加了土壤全氮和无机氮含量,降低了土壤pH值、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和不追施氮肥处理相比,追氮量37.5~15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丰度(P<0.05),而追施氮肥各处理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真菌群落Heip指数和Shannon指数随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追氮量150 kg·hm-2处理的土壤真菌群落Sobs、Heip和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追氮量0~75 kg·hm-2处理(P<0.05).主成分分析和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追氮量处理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土壤真菌群落生态网络边数和平均邻节数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追氮量37.5 kg·hm-2处理的网络复杂度最高;和追氮量0~75 kg·hm-2处理相比,追氮量112.5 kg·hm-2和150 kg·hm-2处理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生态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降低了网络密度.随着追氮量的增加,土壤腐生营养型真菌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土壤真菌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值、全磷、无机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不同追氮量处理下麦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综上所述,在秸秆还田基施氮肥的基础上,小麦拔节期追施氮肥可改变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而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生态网络和功能,高追氮量导致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生态网络复杂度和网络密度降低.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 冬小麦 土壤 微生物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冬麦区不同来源地新育成小麦品种性状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了解黄淮冬麦区不同来源地(南片、北片)小麦性状多样性现状,以黄淮冬麦区新育成的109份小麦为材料,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模型构建等方法,对黄淮冬麦区新育成小麦的12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9份小麦中,南片、北片各有84、25个品种,分别占比77.1%、22.9%。强筋、中强筋小麦分别占比11.9%、16.5%,合计占比28.4%。12个性状变异系数在1.66%~76.64%,平均为11.37%,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容重的最小。12个性状的H′在1.50~4.65,平均为3.78,基本苗的H′最小,其余均在3.00以上。北片小麦12个性状的H′均高于南片,增幅为24.7%~188.6%,生育期的增幅最小,基本苗的最大。在平方欧氏距离10.0处,黄淮冬麦区109个小麦被聚为六大类,大部分小麦按来源地聚在同一大类。不同来源地的小麦容重、生育期、穗数、吸水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南片比北片分别低0.9%、3.5%、11.0%、4.1%。不同来源地小麦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差别较小,南片为80.25%,北片为83.33%。不同来源地综合得分均表现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和中筋小麦。北片小麦性状的丰富度、均匀性高于南片,进化潜力较高,穗数、穗粒数、容重、蛋白质含量、吸水率5个性状可用于评价小麦的综合表现;南片小麦应积极改良品种,注重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拓宽遗传基础,生育期、穗数、产量、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6个性状可用于评价小麦的综合表现。

关键词: 黄淮冬麦区 小麦新品种 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萼猕猴桃新型砧木及其绿枝嫁接关键技术

北方果树 2023

摘要:绿枝嫁接技术已在苹果、梨树、核桃、枣树、银杏、葡萄、湖桑(苗)、垂榆、无花果、李子、柑桔、云南山茶、山茶花、刺桂等果树繁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果园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成活率、减少嫁接工时和费用,绿枝嫁接依不同果树品种在适宜时节进行。对猕猴桃进行夏季绿枝嫁接,可提高嫁接成活率,避免春季硬枝嫁接伤流现象严重,也可对春季嫁接不成活的进行二次补接,以达到较高成活率。对萼猕猴桃具有突出的抗性优势,如抗水淹、耐涝、抗溃疡病等,以其作砧木进行绿枝嫁接可趋利避害,保证嫁接成活率,还可培育优良性状的猕猴桃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酥梨汁乳酸菌发酵工艺优化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陵县金顶谢花酥梨为主要原料,筛选适宜酥梨汁发酵的乳酸菌组合,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乳酸菌酥梨汁的发酵工艺,并对优化后的乳酸菌酥梨汁挥发性成分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1:1:1(V/V),初始pH4.5,接种量 4%,糖添加量 10%,发酵时间 50 h,此条件下制得的乳酸菌酥梨汁VC含量 14.17 mg/100mL、总酸含量 7.66 g/L、总酚含量 3.68 mg/mL、总黄酮含量 6.25 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 90.05%,感官评分 80.6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乳酸菌酥梨汁在发酵 0、30、40、50 h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55种挥发性物质,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增加,酥梨原汁共有 7种挥发性成分,发酵 30和 40 h的酥梨汁挥发性成分均为 27种,发酵 50 h的挥发性成分增加至 46种,此时,高级醇、高级酯和高级酸类物质大量产生,赋予乳酸菌酥梨汁酸甜口感和独特的风味.

关键词: 酥梨汁 乳酸菌 发酵工艺优化 挥发性成分 气质联用(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椿干燥特性及其特征香气化合物热降解动力学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对香椿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进行研究,同时考察不同热处理条件对香椿的特征香气有机化合物之一 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2-Mercapto-3,4-Dimethyl-2,3-Dihydrothiophene,MDD)稳定性的影响,分析MDD热降解的动力学以及热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越高,香椿干燥速率越快,符合传统的干燥速率变化规律.MDD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和Arrhenius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介于 0.0155~0.0345 min-1 之间,并且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同温度下半衰期分别为 44.719、32.239、20.091 min,随着干燥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出减少的变化趋势,反应的活化能(Ea)为39.052 kJ/mol.焓变(ΔH)为正值说明MDD热降解过程是吸热反应,吉布斯自由能(ΔG)也为正值,说明MDD 热降解反应为非自发反应.研究可为有效控制香椿加工生产过程特征风味物质的降解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香椿 干燥特性 MDD 降解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MV、CMV和PVY三重荧光定量PCR同步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烟草科学 2023 CSCD

摘要:为建立同时检测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马铃薯Y病毒(PVY)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TMV、CMV及PVY的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TMV、CMV和PVY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评价了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准确性.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中TMV、CMV和PVY的检测下限分别为 2.60×101、1.25×101、2.33×101 copies/μL,检测灵敏度比普通PCR法提高 10 倍;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出TMV、CMV和PVY,但烟草蚀纹病毒(TEV)、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VBMV)和番茄斑萎病毒(TSWV)无法检出且无交叉反应,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5%,24份样本检测结果中TMV、CMV和PVY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100%和41.67%,且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与普通单重PCR方法得出一致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可为后续TMV、CMV和PVY的病害诊断与流行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马铃薯Y病毒 三重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