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盐度渐变对杂交鲍免疫因子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逐渐改变盐度的方法,结合相关免疫酶学测定方法,研究盐度由34渐变至16、22、28、40后,48 h内杂交鲍〔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日本盘鲍(H.discus discus Ino,♂)〕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抗菌活力(Ua)的变化规律,旨在研究盐度渐变对杂交鲍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28、34(对照)组5种免疫因子变化均不显著。盐度40组,AKP活力极显著低于对照组;CAT活力显著升高,而后逐渐降低,最终显著低于对照组;LZM活力下降后逐渐稳定在一个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值。盐度22组,AKP活力有下降的趋势,在4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盐度16组SOD、AKP、LZM、Ua均有下降的趋势,并且在48 h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整个试验过程中,CAT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盐度接近或高于40及接近或低于16将显著影响杂交鲍5种免疫因子的活力,进而影响其免疫力。

关键词: 盐度 杂交鲍 免疫因子 抗菌活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穴青蟹β-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组织表达及作为内参的可靠性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拟穴青蟹肌肉组织中鉴定出β-actin基因的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拟穴青蟹β-actin基因全长1 434 bp,包括完整的开放阅读框1 131 bp、5'端非翻译区60 bp及3'端非翻译区243 bp。该基因编码37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41.79 kD,等电点为5.205。同源性比较表明,该基因与其它物种具有高度的氨基酸保守性。聚类分析表明,拟穴青蟹与百慕大陆蟹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β-actin基因在拟穴青蟹血液、心脏、肝胰腺、胃、鳃、肌肉、精巢、结缔组织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胃、精巢、血液、肝胰腺、心脏、鳃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降低,在结缔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由于该基因在拟穴青蟹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不适用于作为内参基因使用。

关键词: 拟穴青蟹 β-肌动蛋白基因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内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鱼类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叠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北斗号"调查船2006年6月、8月和10月在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的资料,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鱼类群落优势种,对优势种的生态位测度指标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航次的优势种共有10种,它们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通过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与非度量多维标度(MDS)分析可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鳀鱼、鳄齿鱼、发光鲷,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夏季大于秋季,呈现出由夏季到秋季从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向外部深水区移动的趋势;第二组为带鱼、矛尾虾虎鱼、细条天竺鲷、小黄鱼、刺鲳、白姑鱼、七星底灯鱼,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秋季大于夏季,呈现出由夏季到秋季从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水域向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移动的趋势.这两组鱼类不同的移动趋势与其生态习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关键词: 底拖网调查 相对重要性指数 优势种 生态位 长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蜡样芽胞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蜡样芽胞杆菌是软烤虾仁产品的主要变质菌,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过产生腹泻毒素和呕吐毒素导致食物中毒。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概率模型来预测出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非生长情况或者生长概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不同温度、水分活度和pH环境因子作用下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在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中生长的最低温度为9.99℃,最低水分活度为0.931,最小pH值为4.5。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蜡样芽胞杆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的χ2=49.73,P<0.000 1。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生长/非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的预测值同时很好地量化了环境因子对蜡样芽胞杆菌的协同作用,为软烤虾仁产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生长/非生长界面 蜡样芽胞杆菌 模型 logistic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野生兴凯鲌消化酶活性与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兴凯鲌不同时期的消化生理特点、营养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分别于1月份、5月份、7月份、9月份在兴凯湖采集野生兴凯鲌,对其肝胰脏、肠道消化酶的活力变化以及肌肉常规成分和氨基酸质量分数变化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①兴凯鲌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均表现为肠道的大于肝胰脏的;②兴凯鲌蛋白酶活性,1月份最低,显著低于5月、7月、9月3个月份(P<0.05);淀粉酶活性以9月份和1月份为高,5月份和7月份低,差异明显(P<0.05);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为1月份、9月份、7月份、5月份(P<0.05)。③兴凯鲌肌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以1月份和9月份为高,显著高于5月份和7月份(P<0.05),灰分无明显变化(P>0.05);④兴凯鲌肌肉中检测出18种氨基酸,在不同的月份,质量分数变化各有差异,没有明显一致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兴凯鲌 消化酶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硝态氮胁迫下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响应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亚硝态氮(NO-2-N)胁迫与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病爆发的关系,揭示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爆发的环境机制,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O-2-N(<0.01、0.75、1.50、3.00和5.00mg.L-1)胁迫下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及罗非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感染海豚链球菌的罗非鱼死亡率随NO-2-N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与暴露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暴露12~13 d时死亡率达到稳定状态,<0.01 mg.L-1浓度组在暴露13 d时,0.75、1.50、3.00和5.00 mg.L-1浓度组在暴露12 d时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0.00%、23.33%、30.00%、43.33%和46.67%。罗非鱼血清SOD活性随NO-2-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试验期间≤1.50 mg.L-1NO-2-N处理组血清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始终未达显著水平(P>0.05),试验48、96和120 h时≥3.00 mg.L-1NO-2-N处理组血清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高质量浓度(≥3.00 mg.L-1)NO-2-N能够显著降低罗非鱼的免疫力,增加其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

关键词: 罗非鱼 海豚链球菌 NO2--N 免疫力 易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在斑点叉尾体内及养殖环境中的消解规律

淡水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以全池泼洒的投药方式,孔雀石绿(MG)(池塘中MG的理论浓度为1 mg/L)及其主要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LMG)在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肌肉和皮肤以及养殖水体和底泥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MG及其代谢物LMG在斑点叉尾体内及环境中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肌肉、皮肤中MG于用药后第1天最高浓度分别为:(42.77±5.26)μg/kg和(6.36±0.11)μg/kg,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57.76 d、31.51 d;皮肤和肌肉中LMG分别在用药后第3天和第1天达到最高(502.27±20.43)μg/kg和(125.26±12.76)μg/kg,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33.01 d、38.51 d。这表明MG在斑点叉尾体内会迅速转化为LMG,且LMG残留在皮肤中的浓度大于肌肉中的浓度。养殖环境底泥中同时存在MG和LMG,以LMG为主,并且LMG呈现蓄积的趋势,在第360天出现最高浓度(5.92±1.23)μg/kg;水体中MG最高浓度出现在第1天,为(46.44±7.39)μg/L,随后急剧降至1μg/L左右,水体中几乎不存在LMG。

关键词: 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 孔雀石绿(MG) 养殖环境 消除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养草鱼高密度池塘溶氧收支平衡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原位生态学的方法测定广东省中山市9口主养草鱼高密度池塘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水柱呼吸耗氧量、底泥呼吸耗氧量和鱼呼吸耗氧量,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增氧机增氧量及用差减法计算大气扩散作用引起的得氧或失氧,对高密度养殖池塘中溶氧收支平衡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深为1.5—2.0 m的主养草鱼高密度池塘中,光合作用产氧量随着水深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底层出现负值呈现氧债现象。水呼吸耗氧量在表层、中层和底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层水光合作用产氧量显著大于水呼吸耗氧量(P<0.05),而中层和底层水光合作用产氧量却显著小于水呼吸耗氧量(P<0.05)。在主养草鱼高密度池塘溶氧的收入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增氧机增氧量和大气扩散溶入氧量分别占总溶氧来源的44.7%、42.3%和13.0%,机械增氧作用已接近光合作用,成为溶氧来源的主要贡献者;在池塘溶氧的支出中,水呼吸、鱼呼吸和底泥呼吸耗氧量分别占总耗氧量的45.9%、45.0%和9.1%,鱼呼吸耗氧与水呼吸耗氧相当,成为水体中氧气的主要消耗者。结果表明在草鱼高密度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机械增氧是池塘溶氧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草鱼 高密度 池塘养殖 溶氧收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糖蛋白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病毒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本研究以IHNV-Sn分离株基因组提取物为模板,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其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G)的基因序列(1527bp)。将该基因克隆到pET27b(+)表达载体中构建出重组质粒pET27b-G,通过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株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表达蛋白约55kD,大部分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利用尿素变性复性处理后获得高纯度的纯化蛋白,制备兔抗血清。间接ELISA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兔抗血清能够与重组糖蛋白和IHNV-Sn病毒株表面糖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与重组蛋白的反应效价为1∶20 000;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该兔抗血清可与IHNV-Sn分离株和IHNV参考毒株产生特异性的荧光,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所表达的IHNV糖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该研究为IHNV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病毒表面糖蛋白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氟辛烷磺酸对真鲷鳃抗氧化酶和组织损伤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的毒性及致毒机理,采用半静态毒性试验方法研究PFOS对真鲷的96 h急性毒性,并分析低浓度(0.1 mg.L-1)、中浓度(1.0 mg.L-1)和高浓度(2.0 mg.L-1)PFOS胁迫对真鲷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以及组织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PFOS对真鲷的96 h半致死浓度〔ρ(LC50)〕为22.56 mg.L-1。在PFOS胁迫阶段,低浓度组真鲷鳃组织SOD活性呈现先受诱导后受抑制的趋势,而中、高浓度组受到显著抑制(P<0.05),胁迫15 d时高浓度组抑制率为14.86%;各浓度组CAT活性的变化趋势呈"U"型,7和15 d时高浓度组诱导率分别为40.53%和62.32%;低浓度组POD活性在胁迫1 d时呈受诱导效应,之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中、高浓度组则呈现先受抑制后受诱导的趋势,胁迫15 d时高浓度组诱导率为63.05%;MDA含量变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净水恢复结束时,各浓度组真鲷鳃组织SOD活性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CAT、POD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5)。在PFOS胁迫下真鲷鳃组织出现鳃丝上皮脱落与鳃丝融合现象,病变程度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深。可见,PFOS可对真鲷鳃组织产生多个层面的毒性效应。

关键词: 真鲷 全氟辛烷磺酸(PFOS) 抗氧化酶 组织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