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浅谈中国鱼类多样性数据库建设现状——以FishBase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鱼类多样性数据库在渔业科研工作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对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加工、存储、展示、挖掘、开发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对国内主要的鱼类多样性数据库进行梳理、总结,并以国际上较为知名的国际鱼类数据库(FishBase)为成功案例,分析中国鱼类多样性信息化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为科研人员及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类 生物多样性 FishBase 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并[a]芘诱导阿部鲻虾虎鱼细胞色素P4501A1表达的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苯并[a]芘(BaP)对鱼类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表达的影响,以阿部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abei)为试验材料,研究BaP诱导前后鱼体各组织CYP1A1表达情况和质量浓度为0.005 mg/L、0.025 mg/L、0.1 mg/L、0.5 mg/L、2mg/L BaP暴露后肝脏CYP1A1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YP1A1基因在正常鱼体的鳃、肌肉、肝脏、脾脏、心脏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中表达量最高;BaP诱导后,在鳃、肝脏、心脏中表达量分别升高到诱导前的1.3倍、21.6倍和1.3倍;肝脏CYP1A1基因表达量在5 h、12 h、24h分别为诱导前的1.8倍、4.9倍和21.6倍;不同质量浓度BaP暴露24 h后,肝脏CYP1A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0.1 mg/L暴露组表达量均最高。研究表明,BaP对CYP1A1具有较强的诱导作用,阿部鲻虾虎鱼CYP1A1变化适于作为BaP暴露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显示暴露于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鱼类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 生态学 苯并[a]芘 阿部鲻虾虎鱼 CYP1A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点叉尾(鱼回)呼肠孤病毒诱导斑点叉尾(鱼回)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斑点叉尾(鱼回)呼肠孤病毒(CCRV)诱导斑点叉尾(鱼回)肾脏细胞(CCK)发生凋亡的机理,以CCRV感染的CCK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DNA片段化检测、TUNEL反应、亚G1期细胞检测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检测等方法进行实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病毒感染斑点叉尾(鱼回)肾脏组织细胞后,细胞变圆、皱缩,随后细胞脱落,细胞单层呈网状,感染72 h后出现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感染48 h后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细胞的染色质固缩、核边缘化或破裂,可观察到凋亡小体,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增加;DNA片段化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细胞12 h后细胞基因组DNA出现片段化,随后逐渐增强,72 h达到最高;TUNEL反应结果表明,病毒感染细胞72 h后细胞基因组DNA断裂,有大量游离3’末端自由羟基(-OH)存在.亚G1期细胞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感染48 h后,约53.44%细胞处于亚G1期;利用JC-1检测试剂盒检测病毒感染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病毒感染细胞24 h后线粒体膜通透性发生改变,膜电位变化显著.紫外线灭活与热灭活的斑点叉尾(鱼回)呼肠孤病毒不能诱导斑点叉尾(鱼回)肾脏细胞发生凋亡,表明细胞凋亡依赖于病毒复制.

关键词: 斑点叉尾(鱼回) 呼肠孤病毒 肾脏组织细胞系 细胞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灯光罩网法的南海鸢乌贼声学评估技术研究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海中南部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资源,为推动南海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实验探索了灯光罩网与声学手段相结合的鸢乌贼资源量评估方法。根据2011年4—5月在南沙群岛海域灯光罩网和Simrad EY60科学鱼探仪同步采集鸢乌贼生物学和声学数据,对鸢乌贼的趋光性行为、种群结构、声学映像和分布水层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光诱集结合罩网采样可确定南海鸢乌贼的单体回波,分布于0~100 m水层;通过背景噪声消除、鱼类和浮游动物目标限定、单体目标检测等处理,确定鸢乌贼现场目标强度-67~-52 dB;选择鸢乌贼渔获比例较大的网次,统计得到鸢乌贼胴长10.4~14.2 cm,对应目标强度-60.7~-58.0 dB,胴长与目标强度经验公式为TS=21.23LogML-82.48。研究认为,声学与灯光罩网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可以作为南海今后开展鸢乌贼资源量评估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鸢乌贼 目标强度 灯光罩网 声学调查 南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日本鳗鲡鳗苗时空分布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2年1—4月在长江口东旺沙、佘山岛、青草沙、东风西沙、九段沙和南汇水域8个采样点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长江口日本鳗鲡鳗苗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长江口鳗苗主汛期为2—3月,苗汛高峰时间呈现由南向北、由口外向内逐渐推迟的趋势,与其洄游路线一致;鳗苗主要分布区为长江口外的南汇、佘山岛、东旺沙水域,其中南汇水域产量最高,长江口内的青草沙、东风西沙水域产量较低;通过定点监测与问卷调查估算,2012年长江口鳗苗产量约1680万尾,产值5亿元左右;为实现长江口鳗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议将捕捞期调整至2—3月,捕捞区域限制在南汇—佘山岛的长江口外水域。

关键词: 长江口 日本鳗鲡 鳗苗 产量 时空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穴青蟹酚氧化酶原基因的抗菌免疫反应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拟穴青蟹酚氧化酶原(SP-proPO)基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哈维氏弧菌免疫刺激后表达模式的分析,来探索SP-proPO基因在防御细菌入侵过程中的先天免疫作用。结果表明,SP-proPO基因在正常拟穴青蟹的血细胞中存在较高的表达量;而且在细菌刺激的情况下,SP-proPO基因的表达量存在较为明显的上升,哈维氏弧菌刺激12 h后,血细胞中SPproPO基因的表达量提高了近4倍;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2 h后,血细胞中SP-proPO基因的表达量提高了近2.5倍。

关键词: 拟穴青蟹 酚氧化酶原 免疫刺激 先天免疫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IgM的纯化、标记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ProteinA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草鱼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M,SDS-PAGE检测产物的纯度及分子量,用纯化产物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此免抗草鱼IgM抗体,用于检测经草鱼出血病病毒广东株(GCRV-GD108)衣壳蛋白VP4及VP5免疫草鱼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草鱼IgM轻链及重链分子量分别在25 kD和75 kD左右,所制备的草鱼标记抗体可应用于草鱼血清IgM水平的快速检测。建立了标记抗体检测草鱼抗血清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病原体入侵感染机制、草鱼的免疫防御机理和疫苗效果评价等提供便捷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多克隆抗体 ELISA 辣根过氧化物酶 GCRV-GD108株 疫苗效果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水域调查采样点智能生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Visual Basic结合ActiveX组件MapX对渔业调查水域进行采样点智能规划的技术、方法和开发流程进行了介绍。所生成的模块能提供以网格为单元对渔业调查水域进行科学规划,实现各调查样区的无缝联结。该系统操作简便,突出了专业特色,节省了购买和学习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成本。该模块被应用于太湖水质调查中,通过与用户交互自动生成以网格为单元的采样点及相应的地理坐标参数,为解决传统采样点布设方法中缺乏地理坐标界定的缺陷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在后期渔业水域调查数据统计中,亦可利用该系统对空间数据和水域调查数据进行管理与统计,自动生成和输出基于调查数据空间分布的专题图。

关键词: Visual Basic MapX 渔业水域 采样点 规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虾咽侧体抑制激素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咽侧体抑制激素(Allatostatin,AST)是一类由几至几十个氨基酸构成的神经肽类激素,在甲壳动物中刺激下颌器官合成甲基法尼酯,影响甲壳动物的蜕皮和生殖。然而AST基因在甲壳动物中的克隆和表达却罕见报道。研究克隆了青虾的AST基因全长cDNA序列,在甲壳动物中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AST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青虾AST基因cDNA全长2995 bp,包括242 bp的5′非编码区(UTR),647 bp的3′UTR,210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开放阅读框编码701个氨基酸,可转录翻译出35个AST多肽,在C末端都具有相同的Y/FXFGL-amide结构,属于A型-AST。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保守氨基酸为Tyr、Ala、Phe、Gly、Leu。蛋白相似度比对显示,AST多肽在无脊椎动物的进化中是相对保守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青虾AST多肽与罗氏沼虾聚在一起,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AST基因在所有被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脏>肠道>精巢>脑>心脏>卵巢。对青虾AST基因全长cDNA序列克隆和表达的研究为更进一步的了解AST多肽在青虾中的重要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青虾 咽侧体抑制激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斑紫菜中砷的亚细胞分布及其解毒机制的研究

分析化学 201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砷的富集形态变化和亚细胞分布研究,揭示条斑紫菜中砷的区隔化效应及其对砷的解毒机理。将活体条斑紫菜分别暴露于0.05,0.1,0.5和1.0 mg/L的亚砷酸根(AsO33-)和砷酸根(AsO3-)溶液中6 d,每天取样一次,运用HPLC-ICP-MS法分析紫菜中砷的形态变化,运用差速离心技术分析砷在亚细胞水平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随着介质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增加,藻体中的砷含量呈线性增长趋势,统计分析表明条斑紫菜对As(Ⅲ)和As(Ⅴ)的积累与暴露浓度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As(Ⅲ)=0.99960,p<0.01;R As(Ⅴ)=0.9844,p<0.01;条斑紫菜对As(Ⅲ)的富集速率略高于As(Ⅴ),暴露在0.1 mg/L As(Ⅲ)和As(Ⅴ)溶液中6 d后的富集系数分别是4718.7和4111.5。研究表明,条斑紫菜中砷的亚细胞分布与区隔化差异很大,各组分的砷含量分别为:细胞液80%>细胞壁15%>细胞器5%。藻体胞液是砷的主要储存部位,胞液对砷具有非常明显的区隔化作用。通过对其富集过程中砷形态转化规律的研究发现:As(Ⅴ)会迅速被甲基化,然后再转化成砷糖(AsX1);As(Ⅴ)会迅速被富集还原成As(Ⅲ),As(Ⅲ)被逐步甲基化,然后再转化成砷糖(AsX1)。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条斑紫菜 亚砷酸根 砷酸根 亚细胞分布 区隔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