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温度、盐度及其互作效应对吉富罗非鱼血清IGF-I与生长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温度(18-37℃)、盐度(0-18)及其互作效应对吉富罗非鱼幼鱼血清IGF-I、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影响,并且分析了血清IGF-I与生长、饲料效率的关系.整个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血清IGF-I、生长和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盐度的一次与二次效应对血清IGF-I和生长有显著影响.高温与高盐环境会降低罗非鱼的生长与饲料效率.血清IGF-I随水温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在等渗点附近,罗非鱼血清IGF-I水平较低.血清IGF-I与生长和饲料效率具有相关性,血清IGF-I水平较高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较高.温度和盐度的互作效应对血清IGF-I、生长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温度和盐度分别为28.5℃和8.4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同时达到最优值,为2.29%/d和0.82,其可靠性为0.937.低盐环境可以提高罗非鱼的生长与饲料利用,血清IGF-I水平的升高有助于增强罗非鱼渗透调节能力.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温度 盐度 血清IGF-I 生长 饲料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与产业发展对策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产业。从捕捞生产规模角度来看,我国远洋鱿钓渔业20多年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与规模扩张阶段、规模调整阶段和产业调整提升阶段。分析了市场从外向型向内外兼顾型、产品加工由低层次向多层次平衡发展的远洋鱿钓渔业市场演进路径。结合对舟山等地的调研分析认为,我国远洋鱿钓产业主要存在捕捞量与加工市场需求量不协调、国内外市场依赖程度不协调、个别利益与产业整体利益之间不协调三大制约瓶颈。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公海鱿鱼渔场的调查、加快拓展国内鱿鱼消费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鱿鱼产品深加工能力、建立紧密型行业服务组织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与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实验室内人工控制交尾的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及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的条件下,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18℃,有效积温为3828.27℃.h。在15.3—28.1℃范围内,胚胎发育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而呈双曲线性缩短,而胚胎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直线性加快,但当温度超过30℃时,胚胎无法正常完成发育。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18、20、22、24、26、28℃各实验组开始出现仔虾的时间依次为17、14、11、9、8和8 d,各组90%以上幼体变态为仔虾的时间依次为21、18、15、14、11和11 d。各实验组在幼体变态过程中存活率都呈明显的阶梯式下降趋势,且28℃组的存活率下降最快,但当存活幼体全部变为仔虾时,各实验组间的存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18℃组仔虾干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28℃组仔虾干质量最低,但与20、22、24、26℃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在脊尾白虾育苗中,幼体孵化温度不应低于12℃,最高不超过28℃为宜;幼体培育温度,建议控制在22—26℃为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促性腺激素α亚基cDNA的克隆及组织表达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从半滑舌鳎脑垂体中克隆了促性腺激素α亚基(CGα)全长cDNA(GenBank序列登录号:JQ364953)。半滑舌鳎CGα基因全长685bp,其开放阅读框384bp,编码含127个氨基酸的蛋白,N端3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半滑舌鳎CGα成熟肽与其他脊椎动物CGα成熟肽结构特征相似,具有10个半胱氨酸残基和两个N-糖基化位点。CGα成熟肽序列分析表明,半滑舌鳎CGα与鲽形目和鲈形目鱼类CGα同源性为60%~70%,与鲤形目鱼类CGα同源性为55%~60%。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半滑舌鳎CGαmRNA在被检测的12个组织中均有表达,除头肾和脾脏、脾脏和肝脏间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组织间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CGαmRNA在垂体组织中大量表达,其次是鳃、肾脏、肌肉、卵巢和脑组织,而在心脏、头肾、肝和脾等组织中表达量很低。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促性腺激素在半滑舌鳎繁殖生理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半滑舌鳎 促性腺激素α亚基基因 cDNA克隆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絮团中异养亚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
《渔业科学进展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等微生物学手段,从对虾养殖池的生物絮团中筛选出两株对氨氮具有高转化率的菌株。16SrR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均属于盐单胞菌属,菌株2011072708与食物盐单胞菌Halomonas alimentaria有99%的同源性,而菌株2011072709与胜利盐单胞菌H.shengliensis有100%的同源性。比较研究了两株菌在不同温度、盐度、pH、碳氮比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菌株2011072708在温度37℃、盐度30~40、pH 8、碳氮比28的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最高;菌株2011072709在温度27~42℃、盐度40~50、pH 6、碳氮比21的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最高。研究结果表明,胜利盐单胞菌(2011072709)对温度、盐度、pH、碳氮比等各方面的适应性优于食物盐单胞菌(2011072708),更适合在生物絮团技术中得到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须骨舌鱼形态特征与核型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描述了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试验鱼的观察、测量、解剖和拍照,得到如下结果:双须骨舌鱼为侧扁体型;口上位,口裂大;侧线发达,侧线鳞数35~36;鳍式分别为D43-46,P7,V6,A50-54,C12;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和尾部长的5.34倍、5.23倍、97.62倍和1.82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3.95倍、6.04倍和2.96倍,体高是体宽的2.05倍;无雌雄异型现象。胃发达呈U型,幽门盲囊短且粗;鳔1室,与体腔等长且位于体腔上部紧贴脊椎骨。雌、雄性双须骨舌鱼性腺均为单侧性腺,成熟雌鱼所含卵粒数较少,但卵径较大。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双须骨舌鱼的染色体数目为2n=56,核型公式为2n=2sm+26st+28t,NF=58,未见异型性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构建及在大亚湾的应用
《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结构-响应框架模型,从压力指标、结构指标、响应指标等几个方面构建了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GIS的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法。以春季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湾生态系统春季的健康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57±0.08,从总体看来,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处于"较好"水平,浮游植物丰度、浮游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缓冲容量是其主要健康负面因子,健康状况可能面临着向"临界"状态转化的危险。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适用性强、结果客观准确、形象生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定量评价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低温脂肪酶MLP的同源模建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生物物理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低温脂肪酶(marine low-temperature lipase,MLP,登录号:ADM47601)是一株海洋细菌来源的新型脂肪酶,其具有耐碱性pH的优点,在生物能源、食品加工等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作者从MLP的氨基酸序列入手,利用同源模建方法构建其三级结构,并通过Ramachandran图和Profile_3D图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同时,通过"界面激活"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覆盖在活性位点区的"盖子域"进行了预测和分析。该研究结果将为今后更高性能突变株的获得及该酶空间折叠方式的研究等提供理论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生态因子对合浦珠母贝α-淀粉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温度、盐度、饵料浓度及吊养水层下合浦珠母贝α-淀粉酶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1℃时α-淀粉酶mRNA表达量最高,低于或高于此温度时,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α-淀粉酶mRNA相对表达量随盐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达量最高值出现在盐度27时,并与其他各盐度间差异显著;饵料浓度从8×104cells/mL升高至20×104cells/mL的过程中,表达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浓度为16×104cells/mL时表达量最低;吊养深度对α-淀粉酶mRNA相对表达量影响较大,浅水层(1、2、3 m)低于深水层(4、5 m),且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α-淀粉酶 基因表达 温度 盐度 饵料浓度 吊养水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