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酒提取物对南极磷虾贮藏过程中抗氧化效果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红酒提取物溶液(0.1、0.5、1.0、2.0 g/L)对南极磷虾进行预处理,并以PPO活力、TBARS值、色泽变化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对贮藏在特定温度条件下(2℃和25℃)的南极磷虾抗氧化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2℃和25℃条件下红酒提取物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0.1 g/L和0.5 g/L,在此条件下南极磷虾PPO活性、TBARS值及防黑变效果优于其他浓度及空白对照组,可以有效地保持南极磷虾的品质及延长货架期;南极磷虾波长450 nm的吸光度A450值变化和RGB值与贮藏时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考虑用作反映贮藏条件下南极磷虾抗氧化程度的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芪提取物对鲤急性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芪提取物(Astragalus radix extract,ARE)是一种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草药,为了探讨黄芪提取物对鲤肝组织的保护作用,本试验用含黄芪提取物(1.0 g/kg、1.5 g/kg和3.0 g/kg)的饲料饲喂鲤60 d,再腹腔注射30%四氯化碳(CCl4)混合液,以不饲喂黄芪提取物,仅腹腔注射30%CCl4为CCl4对照组,然后抽血及采集肝和脾组织,测定肝和脾指数及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谷丙转氨酶(GPT)活性、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蛋白质(TP)含量、白蛋白质(Alb)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研究结果显示:1.5 g/kg和3.0 g/kg黄芪提取物组鲤血清中GPT、GOT、LDH活性均显著低于CCl4对照组(P<0.05),而其鲤血清中TP和Alb含量均显著高于CCl4对照组(P<0.05);3.0 g/kg黄芪提取物组鲤肝组织匀浆中GSH含量、CAT活性、GSH-Px活性、T-AOC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Cl4对照组(P<0.05),而其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Cl4对照组(P<0.05);3.0 g/kg黄芪提取物组鲤肝、脾指数显著低于CCl4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CCl4对照组肝组织出现严重的脂肪变性,而黄芪提取物处理组肝组织这种损伤明显减轻。表明黄芪提取物对鲤肝脏有保护作用,可防治鱼类肝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岛崂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渔业科学进展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5月和8月对崂山近岸和流清河湾网箱增养殖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月共检出浮游植物23属36种,细胞丰度变动范围为85.26×103~720.16×103cell/m3,夜光藻为优势种,数量占浮游植物总量的80%以上,受其影响,群落多样性较差,细胞丰度低。8月共检出浮游植物30属54种,细胞丰度变动范围为43.00×103~1116.27×103cell/m3,群落多样性较好,细胞丰度较低。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聚类分析,5月相似性在60%以上,8月在50%以上。崂山近岸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均大于流清河湾网箱增养殖区,而多样性均值前者均小于后者;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丰度平均值与N/P均值呈显著负相关(r=-0.81,P<0.05),而多样性均值与其呈显著正相关(r=0.98,P<0.05),认为影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多样性的最关键限制因子是无机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汁豆粕混合物限定混菌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
《中国油脂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限定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固态发酵鱼汁和豆粕的混合物,转化饲料多肽。以可溶性多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的降解率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接种量8%,豆粕与鱼汁浓缩液(粗蛋白含量20%)质量体积比(g/mL)1∶1,发酵时间60 h。对最佳发酵条件下的产物品质进行检测,其中可溶性多肽含量达到23.54%,TI降解率为93.4%,益生菌数量达8.7×109CFU/g。通过对比发酵原料和产物,结果表明鱼汁和豆粕混合物经混合菌发酵后,其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激素对二龄圆斑星鲽卵巢发育诱导效果的初步研究
《海洋科学进展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认识2龄雌性圆斑星鲽的生殖特性和生殖潜力,采用注射外源激素诱导方法,研究了外源激素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诱导2龄雌鱼卵巢发育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外源激素以GnRH对卵母细胞成熟的诱导效果为好,经外源激素诱导后,有约30%实验鱼的卵巢部位可见相对明显的隆起,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实验鱼卵母细胞可达到5时相早期,但未能发生水合作用而成熟,表明2龄圆斑星鲽对外源激素的诱导应答效应较弱;外源激素诱导后,血浆中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和睾酮)的表达水平显示显著升高,96h后表达水平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发现,激素诱导实验鱼的肝细胞直径增加,表明外源激素诱导可能部分启动了卵母细胞发育成熟所需卵黄蛋白物质的发生和转化过程。未能获得亲鱼产卵,可能是由于2龄人工亲鱼内分泌成熟调控系统对外源激素的响应机制未完全建立所导致。研究结果为认识人工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的生殖特性及生殖潜力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鱼粉为脂肪源,设脂肪水平分别为6.1%(A组)、9.5%(B组)、12.4%(C组)、15.1%(D组)、18.5%(E组)的5种实验饲料,对平均初始体质量为(27.56±0.19)g的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褐菖鲉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逐渐升高的趋势,E组最高,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D组和E组(P<0.05),而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呈下降的趋势,D组、E组显著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总蛋白(TP)含量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褐菖鲉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溶菌酶(LZM)活力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A组、D组和E组(P<0.05);(3)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D组和E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中SOD活力随脂肪水平升高呈现上升趋势,D组和E组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血清CAT活力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见,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12.4%)可明显改善褐菖鲉的免疫功能与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疱疹病毒Ⅱ型TaqMan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水产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DNA解旋酶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长度为1 446 bp的基因编码区片段,克隆到pMD19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经PCR鉴定与测序分析确认正确后,以10倍梯度稀释重组质粒,作为标准模板进行TaqMan real-time PCR扩增,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鲤疱疹病毒Ⅱ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达到0.999 1,斜率为-3.412;对初始模板定量检测的范围为1×101~1×107copies/μL;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出鲤疱疹病毒Ⅱ型,而对大鲵虹彩病毒(GSIV)、锦鲤疱疹病毒(KHV)以及空白对照无检测信号。取江苏射阳和宝应两地疑似患病鲫组织核酸作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的病毒量分别为6.89×104copies/μL和3.02×102copies/μL。本研究建立的鲤疱疹病毒Ⅱ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因鲤疱疹病毒Ⅱ感染引起的养殖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诊断与病毒病原定量检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鲫 造血器官坏死症 鲤疱疹病毒Ⅱ型 TaqMan real-time PCR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度下人工选育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子代鳃线粒体丰富细胞结构变化
《动物学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盐度下(5、20、30)人工选育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鳃线粒体丰富细胞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线粒体丰富细胞主要分布于鳃丝和鳃小片基部,且随盐度升高而体积增大,数量增多;三个盐度组均存在由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细胞和附细胞构成的顶端小窝,盐度5组线粒体丰富细胞顶膜面积较大,微脊发达,顶端小窝内凹,盐度20和30组线粒体丰富细胞顶膜面积相对较小,微脊不发达,顶端小窝明显内陷;盐度5和30组线粒体丰富细胞胞质内存在发达的微细小管系统,线粒体内脊丰富,盐度20组胞质内微细小管系统分布不均匀,结构松散,部分收缩成珠泡状结构,与粗面内质网相混杂。线粒体丰富细胞的结构变化与其所处的渗透压环境相适应。
关键词: 卵形鲳鲹 选育子代 鳃 线粒体丰富细胞 超微结构 盐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养殖模式,以养殖用水净化后循环利用为核心特征,节电、节水、节地,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需求。本文以循环水养殖模式应用实践为主线,结合近几年养殖模式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围绕养殖管理与应用,分别对水循环系统对化学物质的承载力、水循环率、主要养殖种类、养殖效果和最适养殖密度等运营管理环节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今后建立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管理标准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富罗非鱼生长过程中氮收支变化的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3 CSCD
摘要:为充实有关鱼类氮收支研究数据,提供实际生产理论依据,研究了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从鱼种(18 g)生长至成鱼(180 g)过程中氮收支变化。试验为期73 d,每日饱食投喂并收集鱼粪,溶解氧质量浓度为8.0~6.0 mg·L-1,pH为7.5~6.5,水温为24~30℃。在鱼均质量达到50 g、100 g和180 g时测定并计算当前生长阶段氮收支。结果表明,生长氮比例在养殖初期最高(64%),养殖中期最低(47%);粪氮比例在养殖中期最高(9%),养殖初期和末期分别为5%和4%;排泄氮比例随鱼的生长而逐渐增加。此外,试验期间水中总氮增加速度在养殖中期减慢,养殖末期再次加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