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抗寒柑橘新品种'龟井2501'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柑橘新品种‘龟井2501’是由温州蜜柑‘龟井25’的抗寒芽变选育而成。树势中庸,树冠自然圆头形。果实中等大小,平均单果质量110 g,果形端正,扁圆形,果形指数0.75。果面光滑,果皮薄,橙黄色,易剥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可滴定酸含量0.48%,无核,风味甜酸适度,化渣性好,品质优良。果实10月中旬成熟。抗寒性强,适应性广,优质,丰产性强,适宜在湖北柑橘产区及相似区域种植。

关键词: 柑橘 抗寒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建筑遥感指数与面向对象的高分影像农村建筑物信息提取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农村建筑物的面积和分布信息,对农村基础地理数据的获取、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监测农村土地变化和居民点用地合理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高景1号卫星影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物遥感特征指数与面向对象方法的农村建筑物信息提取方法。首先构建两个建筑遥感指数对农村建筑信息进行初步提取,然后利用面向对象分割结果对初步提取结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农村建筑物信息。

关键词: 面向对象影像 建筑遥感指数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农村建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姜品质成分及姜辣素的比较

中国调味品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分析了恩施凤头姜、莱芜大姜等10种生姜资源的可溶性蛋白、粗纤维、干物质和姜辣素等品质成分。结果表明,供测10种生姜资源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81~5.70 mg/g,粗纤维含量为1.60%~3.60%,抗坏血酸含量为11.2~97.1 mg/kg,干物质含量为11.34%~18.19%。采用高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得到供试生姜干样中均能检测到6种姜辣素成分,其中6-姜酚含量为4.749~8.227 mg/g, 8-姜酚含量为0.810~1.399 mg/g, 10-姜酚含量为0.578~1.640 mg/g, 6-姜烯酚含量为0.690~1.027 mg/g, 8-姜烯酚含量为0.032~0.114 mg/g, 10-姜烯酚含量为0.034~0.462 mg/g。数据分析表明,不同生姜资源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莱芜大姜和湖南小黄姜分别在产量和姜辣素含量上优势明显,为生姜高附加值的开发利用、品质鉴定及品种引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姜 资源 营养品质 姜辣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矮壮素对蒌蒿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矮壮素(CCC)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为探究其在特色水生蔬菜蒌蒿上的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本试验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4个矮壮素浓度水平(0、150、300、450 mg · L-1),研究矮壮素在蒌蒿上的消解规律以及对蒌蒿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在蒌蒿上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茎秆中的半衰期仅为6.9~9.1 d,降解速率明显大于叶片。苗期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处理,采收期所有茎秆均安全合格,但叶片除低浓度(150 mg · L-1)处理外矮壮素残留量均超标。随着矮壮素施用浓度的增加,蒌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茎秆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植株矮化程度加剧,但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低浓度(150 mg ·L-1)矮壮素处理对采收期的蒌蒿植株矮化作用不显著,单株茎鲜质量和叶鲜质量分别为57.5 g和45.0 g,产量较不喷施矮壮素处理提高了13.5%,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提高了49.4%。综上,低浓度(150 mg · L-1)矮壮素在食茎类蔬菜蒌蒿的种植过程中可以安全使用。

关键词: 蒌蒿 矮壮素 消解规律 产量 品质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秸秆还田是重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提高土壤肥力,但也会对农田氮磷流失、氨挥发、温室气体排放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和大气环境。综合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农田氮磷流失、氨挥发、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期为秸秆科学还田提供指导。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磷流失 氨挥发 温室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低生猪料肉比技术优化研究

中国饲料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降低料肉比,可以在饲喂量一定时多生产猪肉,提高生猪生长速度,既减少生产成本,又提高利润。本研究在配方发酵生物饲料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试优化,获得继续降低料肉比饲料饲养最佳优化参数为日粮赖氨酸10 g+蛋氨酸5 g、日饮小分子活性水用量1.0 L、日粮生物有机硒(以Se计)1.5 mg+维生素E 150 mg、日粮柠檬酸14 g,可将料肉比降低至2.4161:1,较大幅度降低了饲养成本,显著增加了利润。不仅如此,从试验饲喂开始到结束,没有一头试验猪患过疾病,表现抗病性强、精神好、食欲旺盛、皮毛油光发亮、猪肉鲜香,提高了养猪场和养猪户的收入和养猪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 生物猪饲料 营养剂 小分子活性水 料肉比 技术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朊粉对马铃薯热干面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马铃薯热干面的品质和稳定性,该文在分析谷朊粉基本成分与物化特性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谷朊粉添加量对混合粉特性及对生鲜及熟制马铃薯热干面蒸煮、质构、贮藏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粉中谷朊粉含量升高,其持水性下降,吸水膨胀性上升.随着谷朊粉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热干面吸水性呈下降趋势、蒸煮损失率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生鲜湿面和熟面剪切性、拉伸特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且谷朊粉添加量相同时,生鲜湿面剪切性和拉伸特性均高于熟面.谷朊粉最适宜添加量为10% ~15%(质量分数),此时马铃薯热干面的剪切力最小,拉伸力和黏度适中,具有较好质构特性.马铃薯热干面熟制后贮存,可提升其品质稳定性.

关键词: 谷朊粉 马铃薯 热干面 质构 贮藏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果类蔬菜热胁迫及耐热性研究进展

中国蔬菜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茄果类蔬菜是我国蔬菜生产中最重要的果菜类之一,高温等极端天气严重制约了其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因此对茄果类蔬菜开展耐热性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综述了热胁迫对茄果类蔬菜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的影响、耐热性的鉴定、热胁迫响应和耐热性机制机理、提高耐热性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解析茄果类蔬菜耐热性机制及提高耐热性的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茄果类蔬菜 热胁迫 耐热性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基因IbCWIN家族成员鉴定及表达分析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作物和新型的生物能源作物,细胞壁蔗糖转化酶是植物源、库组织蔗糖代谢的关键酶,但关于甘薯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基因IbCWIN家族成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测定供试品种不同组织部位的蔗糖淀粉含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IbCWIN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关系、启动子作用元件、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中蔗糖含量最高,须根和叶次之,块根最低;块根淀粉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甘薯中含有10个IbCWIN基因,编码氨基酸442~1115个,蛋白质分子量范围49.56~124.44kD,等电点为5.0~9.1。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都含有Glyco32保守结构域及相同或相似的保守基序motif,属于糖基水解酶基因家族GH32。IbCWIN与木薯MeCWINV同源性高, IbCWIN基因家族启动子区域含有多种类型的顺式作用元件。qRT-PCR结果表明,IbCWIN基因家族在甘薯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有多种表达模式,其中IbCWIN2和IbCWIN9在块根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部位。本研究为下一步探索甘薯IbCWIN基因家族的功能及调控甘薯源、库关系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甘薯 细胞壁蔗糖转化酶 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头季留茬高度对水稻再生季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头季留茬高度对水稻再生季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实现再生季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杂交稻新两优22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头季收割时设置40(高留茬,HS)、20(中留茬,MS)和5cm(低留茬,LS)3种留茬高度处理,考察不同节位再生穗产量构成因子、稻米品质、叶面积指数、氮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等指标.结果 表明,随留茬高度降低,2个品种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再生季HS处理产量(4.13t/hm2)比MS和LS处理分别高9.9%和16.3%.随留茬高度降低,再生季稻米碾磨品质显著下降,新两优223整精米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黄华占,前者HS处理分别比MS和LS处理高26.8%和59.7%;随留茬高度降低,稻米外观品质显著提升,蛋白质含量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再生季水稻主茎、叶片和新芽的氮素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HS和MS处理的Pn显著高于LS处理.综上所述,根据品种特性,调节头季收割留茬高度,可促进水稻再生季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

关键词: 再生稻;留茬高度;产量;稻米品质;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