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水稻生育后期外源赤霉素调控稻草饲用品质的机理研究

草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两优培九(迟熟中籼)和南粳44(早熟晚粳)两个水稻品种,开花后15d喷施45g/hm~2赤霉素(GA),在处理后第3和14天采集水稻倒1叶样品,分析其中内源激素[GA,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及与衰老相关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并在收获时采集稻草样品分析饲用品质和青贮品质,分析外源GA调控稻草饲用品质的机理。结果表明外施GA后籼稻品种两优培九和粳稻品种南粳44稻草的饲用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衰老进程放缓;但是籼稻和粳稻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两优培九GA处理组稻草的单茎绿叶面积增加幅度极显著高于南粳44(P<0.01),稻草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粗蛋白(CP)增加幅度也显著高于南粳44(P<0.05),叶片中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SOD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增加幅度高于南粳44,叶片中的GA含量和GA/ABA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高于南粳44。这说明水稻生育后期喷施外源GA能显著改善稻草饲用品质,主要通过减少MDA的积累量,提高SOD和POD活性,提高内源GA含量及GA/ABA来实现,但对衰老进程较快的籼稻品种两优培九的效果优于粳稻品种南粳44。

关键词: 稻草 赤霉素 饲用品质 调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J星和GF1号数据在水稻种植面积提取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生长已成为当今农业遥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用国产中空间分辨率卫星HJ星和高空间分辨率卫星GF1号遥感影像数据,在分别对其进行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的基础上,选用PCA、Brovey、HPF和Wavelet 4种融合方法对HJ星和GF1号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并对其融合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通过计算融合影像的RVI和NDVI,比较其光谱特征的差异性,并对筛选出的最适融合影像进行水稻种植面积的提取与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在4种遥感融合方法中,HPF融合效果最佳,其标准差和信息熵分别为10.984 3和1.468 6,信息量丰富,与原始影像的交叉熵和相关系数分别为1.848 5和0.370 2,保真度较好,HPF融合影像RVI和NDVI分别为6.508 1和0.713 6,与实测值最为接近,近似率分别为87.71%和98.63%,利用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样方验证的精度为98.08%。说明,对HJ星和GF1号遥感影像进行HPF融合,可以增强融合影像的信息量和光谱特征,有利于县域级水稻种植面积准确提取。

关键词: 多源遥感 数据融合 植被指数 水稻面积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条件下草莓品种宁玉花序分化进程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草莓品种宁玉在促成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花序分化的过程及其所需时间,运用植物解剖学方法,观察植株前三花序的分化过程,并分析温度对花序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促成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草莓品种宁玉前三花序的分化是连续不间断进行的,截止次年5月,在促成栽培条件下,有5个花序形成,而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仅观察到4个花序;草莓品种宁玉花序分化对温度要求不是很严格,但低温会导致后续花序分化的延后,且分化完成所需时间延长。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尽可能通过一定的保温措施,尽量将棚内温度提高,缩短花序分化时间,从而达到丰产的目的。

关键词: 草莓 促成栽培 露地栽培 花序 花序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剪叶疏花条件下高浓度CO_2对汕优63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稻田FACE(Free Air CO_2Enrichment)系统平台,以杂交稻汕优63为供试材料,二氧化碳设环境CO_2浓度(Ambient)和高CO_2浓度(Ambient+200μmol/mol),抽穗期源库改变设剪叶(剪除剑叶)和疏花处理(相间剪除1次枝梗),以不处理为对照(CK),研究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源库处理水稻产量形成及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CK条件下,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汕优63籽粒产量显著增加32%,这主要与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大幅增加(+26%)有关,结实能力亦呈增加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抽穗期剪叶处理水稻的籽粒产量平均增加55%,明显大于对照水稻,这主要与受精率(+28%)、饱粒率(+23%)和所有籽粒平均粒重(+19%)大幅增加有关。相反,对抽穗期疏花处理水稻而言,高CO_2浓度环境下籽粒产量的增幅(+25%,P=0.07)明显小于对照水稻,这主要与结实能力的响应略有下调有关。与产量响应类似,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对照、剪叶和疏花条件下最终生物量分别增加39%、43%和28%,除疏花处理外均达显著水平。抽穗期剪叶和疏花处理本身使水稻籽粒产量分别降低40%和45%,前者主要是结实能力大幅下降所致,而后者与总颖花量减半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杂交水稻生产力大幅增加,人为减小源库比(如剪叶)可增强CO_2肥料效应,而增加源库比(如疏花)则可使这种肥料效应减弱。

关键词: 水稻 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 二氧化碳 剪叶疏花 产量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春化时间对菜用豌豆幼苗保护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摘要:探究春化时间对豌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人工春化豌豆选择最佳处理时间提供理论基础。选取4种基因型豌豆品种,在豌豆长出幼芽后在4℃低温下采用0、6、12、18d的春化时间处理,采用盆栽的方式,取种植10d的豌豆叶片测定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春化时间的增加,豌豆叶片中保护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呈现先逐步上升,在春化时间12d时达到最大,随着春化时间的继续增加,保护酶的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先缓慢升高,在春化12d后迅速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在春化12d后变化趋势不同。在P<0.05的水平上,试验结果呈现不同的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春化 豌豆 保护酶 可溶性蛋白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鲜食型甘薯新品种‘徐薯32’的选育及特性分析

植物科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新品种‘徐薯32’是以品质性状良好的‘徐薯55-2’为母本、‘红东’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培育而成。该品种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对‘徐薯32’农艺性状特征、生产力、抗病性、品质性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徐薯32’地上部短蔓,薯块萌芽性好,耐贮藏,熟食口感佳;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与茎线虫病;鲜薯产量与对照‘徐薯22’相当,薯干和淀粉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15.24%和18.99%;‘徐薯32’块根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均高于‘徐薯18’,其淀粉最高粘度值与崩解值较‘徐薯18’分别高6.52%和12.40%,糊化温度则略低于‘徐薯18’;淀粉粒径表面积与体积分布呈三峰、数目分布呈单峰,三类分布中淀粉颗粒总平均粒径均低于‘徐薯18’,降低幅度分别为12.22%、13.18%和2.22%。因此,‘徐薯32’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与品质特性,可为鲜食型甘薯品种改良和应对市场需求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甘薯选育 ‘徐薯32’ 优质 鲜食型 品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山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山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氮平衡的影响。选取4只体重为(26.63±2.60)kg的波尔山羊×徐淮山羊(波杂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基础饲粮采用稻草(A)为粗饲料,试验饲粮分别采用大豆皮(B)、金针菇菌渣(C)及大豆皮+金针菇菌渣(D)替代部分稻草,4组饲粮等氮、等能、等纤维。试验分为4期,每期15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4组饲粮的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磷以及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与饲粮A相比,饲粮D显著提高了有机物(O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P<0.05),饲粮B与饲粮A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B、饲粮C和饲粮D的钙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饲粮A(P<0.05)。3)与饲粮A相比,饲粮B、饲粮C和饲粮D显著提高了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价值(P<0.05)。综合得出,与单独采用稻草为粗饲料相比,采用大豆皮、金针菇菌渣或二者联合与稻草组合提高了山羊OM、NDF、钙的表观消化率,氮沉积率以及氮生物学价值;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大豆皮和金针菇菌渣联合与稻草组合为粗饲料效果最优。

关键词: 山羊 稻草 金针菇菌渣 大豆皮 表观消化率 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物料强还原处理对土壤性状影响与防控辣椒疫病效果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添加菜粕或秸秆后进行淹水处理对辣椒疫病发生率的影响,并从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及病原菌数量方面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淹水结束时,菜粕处理和秸秆处理土壤Eh值比对照低267和228 m V,而有机酸、酚酸和铵态氮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96和4.39倍、2.59和3.73倍、3.21和0.38倍。与对照相比,两种强还原处理更显著地减少放线菌数量和极显著增加细菌数量,且菜粕处理效果更为明显。秸秆处理真菌数量显著上升,菜粕处理却显著下降。两种强还原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多酚氧化酶活和纤维素酶活,降低脲酶活,但秸秆处理纤维素酶活显著高于菜粕处理,而多酚氧化酶活和脲酶活显著低于菜粕处理。秸秆处理消除辣椒疫霉效果显著强于对照和菜粕处理,栽植后对照和菜粕处理的辣椒疫霉数量增至35.9和15.6个辣椒疫霉/g干土,而秸秆处理的辣椒疫霉数量为0。对照、菜粕处理和秸秆处理发病率分别为16.7%、3.3%和0。两种强还原处理可能通过改变土壤Eh值、铵态氮含量、有机酸和酚酸含量进而减少辣椒疫霉数量,并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抑制辣椒疫霉的生存和致病力。菜粕和秸秆强还原处理对土壤铵态氮、有机酸、酚酸、纤维素酶和真菌等方面的影响差异显著,这可能是两者防效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强还原处理 土壤性状 辣椒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小麦旱涝敏感性分析与损失评估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4个小麦主产省小麦生产现状以及旱涝评估技术要求,运用经改进的WCSODS(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通过检索代表性站点48年(1961-2008年)降水量、麦田初始土壤相对含水量和根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资料,计算了上述3要素在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下对应的小麦产量的变化幅度,进而进行了冬小麦旱、涝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域的冬小麦旱、涝损失评估。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干旱损失随年代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涝渍损失没有随年代变化的趋势。从空间上看,干旱、涝渍损失均有明显的纬度分布特点,不同的是,干旱损失表现为北高南低,而涝渍损失表现为南高北低。

关键词: 冬小麦 模型 旱涝 敏感性分析 损失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激活素A对大鼠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激活素A(Activin A)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m L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员,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为研究Activin A在肌肉发育中的作用,以大鼠肌细胞L6为研究模型,通过时空表达谱、CCK-8以及流式细胞周期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ctivin A随着肌细胞由增殖转向分化状态,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添加不同浓度的Activin A(5~25 ng/m L)均能显著促进L6细胞的增殖速度,且这种促进细胞增殖的效应随着Activin A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Activin A能显著增加S期在细胞周期中的比例,同时缩短G1和G2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比例。此外,通过添加Activin A显著抑制了肌肉分化标记基因Myog的表达。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ctivin A在肌肉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鼠 激活素A(Activin A) 肌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