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稳定表达猪Viperin的PK-15细胞系的构建与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先天免疫效应因子Viperin的抗病毒作用,从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成功扩增了猪Viperin基因完整阅读框,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 EGFP-C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GFP-Vi。阳性质粒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PK-15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融合蛋白质EGFP-Viperin定位于细胞质中,不同于对照质粒EGFP在细胞中的均匀分布。共聚焦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的内质网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猪Viperin蛋白质在PK-15细胞中以融合蛋白质的形式稳定表达,分子量约为7.0×104。

关键词: Viperin PK-15细胞系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爪槭花粉活力与贮藏特性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鸡爪槭花粉为试材,采用液体培养基法进行离体培养,研究鸡爪槭花粉活力及贮藏特性。结果表明,鸡爪槭花粉萌发观察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不同浓度蔗糖、硼酸对花粉萌发具有显著影响,确定了最适宜鸡爪槭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为15%蔗糖+0.01%硼酸。不同的贮藏条件对花粉萌发有显著的影响,且花粉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室温条件下贮藏鸡爪槭花粉15 d之后完全丧失萌发能力,冷藏处理的花粉在20 d后花粉活力降至28.1%,而冷冻贮藏的花粉贮藏20 d以后花粉活力仍为46.6%。冷藏(4℃)和冷冻(-20℃)有利于保存鸡爪槭花粉,如花粉保存15 d之内,冷藏和冷冻条件均可以;如保存15 d以上,则冷冻保存更合适。

关键词: 鸡爪槭 花粉 生活力 贮藏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农业科研基地推进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16

摘要:农业科研基地是开展青少年科普宣传的重要场所,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农业科普教育不仅能丰富青少年的科技知识,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及智力发育,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还能促进科研单位的科技推广。文章结合本单位的青少年科普实践工作,分析了新形势下青少年发展的需求,提出农业科研基地推进青少年科普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基地 青少年科普教育 科技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鲜食黄肉桃新品种‘金陵黄露’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陵黄露’是以‘99-8-3’(‘霞晖7号’×(‘锦绣’ב黄金蟠桃’))为母本,‘Springbaby’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黄肉桃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26 g,大果383 g,果皮底色黄色,果面60%以上着红色。果肉黄色,肉质为硬溶质,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含可溶性糖9.5%,可滴定酸0.27%,黏核。树体生长健壮,花蔷薇型,有花粉,萌芽率与成枝力中等。南京地区6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92 d左右。在江苏张家港、盱眙、溧水、徐州等地生长结果良好,适应能力强,一般定植后第2年可开花结果,第5年进入盛果期,丰产性好。

关键词: 新品种 ‘金陵黄露’ 早熟 黄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碳含量对底泥活化原位脱氮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物碳组合填料为载体,考察了不同比例生物碳对关镇河底泥活化原位脱氮系统构建时间、脱氮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比例生物碳填料成熟生物膜上生物量、微生物活性、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数量。结果显示,组合填料中添加生物碳含量为5%、10%、15%时,脱氮系统的总氮(TN)去除率在处理第7 d、6 d和5 d时均达到80%以上,且运行稳定后其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0%和83%。生物膜上生物量随生物碳含量增加而增加,当生物碳含量为10%时,生物膜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最大,分别为1 g 6.7×104MPN和8.6×105MPN,脱氢酶活性为54.2μg/nmol,而生物碳含量为15%时,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脱氢酶活性分别为1 g 1.9×104MPN、1 g 1.7×105MPN和19.8μg/nmol,表明过高的生物碳含量不利于提高生物膜原位脱氮系统的脱氮效能及微生物活性。

关键词: 生物炭 脱氮 生物量 微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魏侧耳(Pleuratus ferulae)产漆酶条件的优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为获得酶活较高的酶液用于农药污染的修复,探讨阿魏侧耳(Pleuratus ferulae)产漆酶的条件。对碳源、氮源、pH诱导剂和金属离子这5个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阿魏侧耳产漆酶的最佳培养时间为9天,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培养基最适的初始pH 6.0,0.1 mmol/L愈创木酚和1 mmol/L Mn~(2+)对阿魏侧耳产漆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酶活分别提高了32.2%和30.8%。对阿魏侧耳产的漆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在40、45℃下酶活相对稳定,48 h后能保持较高酶活。最适反应pH 6.0,在pH 4.0~7.0时,漆酶均有较高活性,在pH 5.0~7.0时有较高稳定性,48 h后相对酶活保持在70%以上。阿魏侧耳在发酵条件优化后具有较高的产漆酶能力,所产漆酶的最适温度相对较高,最适pH为中性偏酸性。

关键词: 阿魏侧耳 漆酶 优化 酶学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CID法的萝卜品种快速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基于DNA分子标记的人工绘制植物品种树形鉴别图法(Manual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diagram,MCID)对来源于中国各地的20个萝卜品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设计筛选出的4个RAPD随机引物和4次PCR扩增、统计凝胶电泳谱带,并人工绘制品种树形鉴别图,即可将20个萝卜品种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快速区分。

关键词: 萝卜 RAPD 人工绘制植物品种鉴别图法(MCID) 品种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调控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

棉花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2014年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江苏省南京市研究了种植密度(7.50万、9.75万和12.00万株·hm~(-2))和缩节胺(DPC)调控(0,52.5和105.0 g·hm~(-2))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和冠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以12.00万株·hm~(-2)处理最低,在不同DPC用量水平下以0 g·hm~(-2)处理最低;种植密度与DPC调控存在互作效应,以种植密度9.75万株·hm~(-2)、DPC用量52.5~105 g·hm~(-2)处理产量较高,且产量构成中以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对冠层特征影响表明,下部果枝夹角和长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而中、上部果枝的夹角和长度、叶面积指数均以种植密度9.75万株·hm~(-2)处理较高;不同部位果枝夹角和长度、叶面积指数均随DPC用量增加而降低,而透光率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下部果枝夹角大、中部果枝较长及上部果枝夹角小且叶面积指数和透光率较高,有利于提高产量和霜前花率。综上,该棉区麦后直播棉种植密度9.75万株·hm~(-2)、DPC用量52.5~105 g·hm~(-2)(蕾期、开花期和打顶后用量比例为1∶2∶4),有利于改善棉花冠层特征,实现早熟高产。

关键词: 麦后直播棉 种植密度 缩节胺调控 产量 冠层特征

荞麦新品种苏荞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苏荞2号是以威甜1号为母本、纯甜420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倒伏的荞麦新品种。介绍了苏荞2号的选育经过,并对其特征特性,包括农艺性状、品质、抗逆性和产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 荞麦 新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统发酵食品中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从侗族酸肉、贵州酸汤、苗族酸鱼等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63株乳酸菌,通过琼脂扩散牛津杯法从中筛选出M-M4、SS2-6、SR4-1这3株对指示菌均具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菌株。3株菌株经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作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发酵处理、70%硫酸铵沉淀发现,这3株菌株经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作用仍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菌株活性消失;经硫酸铵沉淀的盐析液抑菌能力明显增大。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这3株菌株分别是香肠乳杆菌、乳酪短杆菌、植物乳杆菌。

关键词: 发酵食品 乳酸菌 细菌素 硫酸铵沉淀 筛选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