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对东海马面鲀渔获量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对东海马面鲀(Navodon spp.)渔获量的影响,对1976年~2006年的东海马面鲀渔获量进行了分析。东海马面鲀渔获量可划分成因捕捞效应所产生的趋势变化和因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渔获量变动,前者可用Fox模型来拟合。Fox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东海马面鲀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显著相关(P<0.01)。移除捕捞压力增长引起的变化趋势后,其渔获量变动与热带气旋影响指数、东海海表温度、东海冬季季风和黄海夏季季风呈显著正偏相关(P<0.03),与热带气旋影响指数、黄海冬季季风及长江流域和东海沿岸降雨呈显著负偏相关(P<0.03)。根据捕捞努力量和气候变量对东海马面鲀渔获量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拟合的渔获量与实际渔获量显著相关(R=0.91,P<0.01),说明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东海马面鲀渔获量的变动。此外,由于未来气候的变化,东海马面鲀渔获量可能出现更大波动。

关键词: 马面鲀渔获量 捕捞压力 气候变动 东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多性状复合育种方案的遗传和经济评估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预测和评估目标性状[收获体质量(BW),存活率(SR)和饲料摄入量(FI)]的遗传进展及经济效益,实验依据凡纳滨对虾多性状复合育种方案进行模拟选择了20个世代。此外,实验还利用选择指数理论,估计目标性状的选择反应、遗传进展以及育种目标;并对影响利润(RP)和效益成本比率(BCR)的生物学参数(遗传力、育种目标是否包括FI),经济学参数(对虾价格、饲料价格、贴现率、初投资、年费用)和运行参数(首次回报年份、扩繁效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参数值下,BW、SR和FI每个世代的选择反应分别为0.86 g,4.70%和1.54 g;育种方案执行20年产生的RP和BCR分别为862 747.91万元和844.26;敏感性分析显示,在所有参数中,扩繁效率对RP和BCR的影响最大。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敏感性分析表明,重排效应(养殖环境对同一基因型个体在不同环境中育种值排序的影响)对RP和BCR的影响较大。尺度效应(养殖环境对遗传方差的影响)对RP和BCR的影响不如重排效应明显。研究表明,从遗传学和经济学角度考虑,如果育种目标性状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较强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应针对不同的环境设置多个独立的育种核心群体,以期获得更高的RP和BCR。

关键词: 多性状复合育种 遗传进展 利润 效益成本比率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底灯鱼属鱼类仔稚鱼的种类鉴别、发育形态及其分类检索

动物分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978年4~5月太平洋中部热带水域和1984年4~7月东海外海黑潮流域调查期间采集到的底灯鱼属鱼类的仔稚鱼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共鉴定出了七星底灯鱼、耀眼底灯鱼、带底灯鱼、冰底灯鱼和巴拿马底灯鱼5种仔稚鱼,描述了其个体的发育形态,构建了种类的分类检索表。首次记录了巴拿马底灯鱼在我国东海外海的分布,以及冰底灯鱼在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1°10'N,171°30'W;水深5 465 m)的分布,填补了这两个种类在我国及其邻近海域分布记录上的空白。

关键词: 底灯鱼属 仔稚鱼 种类鉴别 发育形态 分类检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VP12的原核表达及其与VP24和VP26的相互作用

动物医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上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基因VP12(wsv 432)的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扩增得到VP12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AD/gⅢ–VP12并转化大肠埃希菌Top 10感受态细胞。基因工程菌株在37℃用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和SDS-PAGE检测显示有与预期大小19ku相符合的目的蛋白。以Co2+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纯化VP12蛋白。采用Far-Western blot结合ELISA方法,分析VP12与WSSV结构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VP12与囊膜蛋白VP24、VP26具有相互作用,该研究对于揭示WSSV分子组装机制,阐明其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VP12 原核表达 VP24 VP26 相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氧化塘/人工湿地工艺净化微污染养殖池水体

中国给水排水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量富营养物质沉积于池底,造成池塘老化,养殖环境劣化,严重危害健康养殖生产。采用氧化塘/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净化上海市崇明岛前卫村中心湖养殖池塘的微污染水体,氧化塘内的纤维填料采用人工方式挂膜,上面附着的大量黄褐色絮状污泥与纤维填料立体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无数张"网",强化了微生物的种类和浓度,形成了藻菌共生体系;人工湿地内的陶粒基质比表面积大,易于微生物附着生长和吸附悬浮物。运行显示,该系统对COD、TN、TP、SS、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38.3%~59.4%)、(20.5%~60.2%)、(43.9%~58.7%)、(66.7%~95.2%)、(15.7%~50.7%);净化效果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夏季的净化效果最好。系统的最大处理水量可达441.5 m3/d,中心湖池塘的蓄水量约为7.0×104m3,因而湖水的最小交换时间约为170 d。

关键词: 氧化塘 人工湿地 养殖池塘 微污染水体 藻菌共生 生物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生动物行为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简述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行为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最直接的反应,是动物最重要的生命特征。动物行为学是生物学的最基础学科之一,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并贯穿驯养、繁殖、育苗、疾病控制、饲料开发、养殖系统设计等。研究人员对行为学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兴趣也日益增加。本研究简要介绍了水生动物行为的特点,以及在水产养殖各环节的应用,如驯养、选育种、病害监测、配合饲料开发、饵料投喂、繁殖、幼体变态、栖息地选择、自相残杀控制、混养技术、养殖系统开发等。

关键词: 水生动物 行为 水产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寿螺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及2种壳色福寿螺表型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福寿螺进行形态学及生态学的研究,在广东省内6个地点采集福寿螺样本737只,其中黑色螺411只,黄色螺326只,分别测量螺壳宽、螺壳高、体螺层高、体螺层宽、壳口长、壳口宽、活体质量等表型性状指标,用SPSS 18软件对各表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比较2种壳色福寿螺的表型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以上7个性状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螺层宽对活体质量影响最大,螺壳高次之,壳口宽对活体质量影响最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以螺壳高(X1)、壳口宽(X2)、体螺层高(X3)、体螺层宽(X4)、螺壳宽(X5)、壳口长(X6)为自变量,活体质量(Y)为因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0.377+0.180X1-0.188X2+0.189X3+0.289X4+0.137X5-0.092X6;差异性分析结果为:黄色螺的螺壳高、螺壳宽、壳口宽、活体质量显著大于黑色螺,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福寿螺 壳色 表型性状 相关性 差异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浸泡条件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组织中分布及消除规律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 mg/L的孔雀石绿浸泡斑点叉尾苗种5min后将其饲养于池塘的网箱中,研究了在养殖模式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苗种各组织中的分布及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血液、肌肉、皮肤、肝脏、肾脏组织中的浓度水平。采用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3p97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有吸收二室模型,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孔雀石绿=683.063 e 0.248 t+11.176e 0.006 t 694.239e 0.333 t,C隐色孔雀石绿=757.240 e 0.222 t+14.474 e 0.007 t–771.714 e 0.382 t。血液中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3.480和3.623h,峰浓度值Cmax分别为81.560和159.619 ng/mL,表观分布容积Vd/F分别为37.689和21.125 L/kg,分布相的一级速率常数α分别为0.248和0.222/h,消除相的一级速率常数β分别为0.006和0.007/h,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2.794和3.124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13.068和105.841h,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12分别为0.020和0.015/h,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21分别为0.159和0.12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493.944和3601.863 ng.h/mL。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浓度水平的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4种组织中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皮肤>肌肉>肾脏>肝脏,其中斑点叉尾皮肤组织易蓄积孔雀石绿,其残留时间最长,肝脏组织由于对孔雀石绿有极强的代谢转化功能而浓度较低。孔雀石绿在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消除方程分别为C=5.570 e 0.009t、C=6.302 e 0.007t、C=4.791 e 0.006t和C=4.591 e 0.002t,相关系数r2≥0.773,消除半衰期T1/2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分别为3.2、4.1、4.8和14.4d。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孔雀石绿分别在45、60、30和60d才未被检测到;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4种组织中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肝脏>皮肤>肌肉>肾脏,残留时间最长的组织也是皮肤组织。隐色孔雀石绿在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消除方程分别为C=6.491 e 0.004t、C=6.958 e 0.003t、C=6.722 e 0.007t和C=6.162 e 0.002t,相关系数r2≥0.673,消除半衰期T1/2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分别为7.2、9.6、4.1和14.4d。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隐色孔雀石绿分别在90、90、60和90d才未被检出。试验期间(2011年5月17日至7月15日)平均水温为26.4℃,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90d后在各组织中才未检测到,因此,使用7 mg/L孔雀石绿浸泡2龄斑点叉尾苗种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至少应经过2376℃.d后才能消除。

关键词: 孔雀石绿 隐色孔雀石绿 斑点叉尾 组织分布 消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各类型毒株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3对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建立了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RT-PCR检测方法,通过PCR扩增分别获得大小约为530 bp、297 bp和196 bp的DNA片段。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可以检测Ⅰ、Ⅱ、Ⅲ型核酸最低量分别约为260、190与230拷贝的病毒量,且某一类型的引物只能检测到同一类型的GCRV。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对2008—2011年采集自江西、广东、湖北、浙江、重庆、四川、福建等地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主养区的86份草鱼出血病样品进行检测和初步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Ⅰ型阳性率为9.3%,Ⅱ型阳性率为45.3%,Ⅲ型阳性率为2.3%,Ⅰ型和Ⅱ型混合感染阳性率为5.8%,Ⅱ和Ⅲ型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3%,其他类型的混合感染未检测到。表明目前主要流行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为Ⅱ型。本研究建立的GCRV三重PCR检测方法可以特异性的检测各种类型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利用该方法进行草鱼出血病初步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目前主要流行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为Ⅱ型,不同毒株类型混合感染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本方法的建立旨在对草鱼出血病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实用的可操作手段。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草鱼出血病 三重PCR 基因型 流行病学调查 快速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菌调控对凡纳滨对虾试验围隔养殖效益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1年10月~2012年1月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某养殖池塘设置围隔,模拟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塘,按照3 d一次的频率,添加不同量的糖蜜及芽孢杆菌(Bacillus sp.),研究碳菌调控对其养殖效益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当添加糖蜜为当日投喂饲料量的50%并结合强化使用芽孢杆菌时,养殖产量提高19.13%,饲料系数降低22.00%,养殖成本降低5.30%,净利润增加31.56%;当添加糖蜜为当日投喂饲料量的64%时,养殖产量提高17.85%,饲料系数降低21.00%,养殖成本降低4.82%,净利润增加26.61%。结果表明,在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碳源并结合使用芽孢杆菌,可提高对虾的产量和成活率,促进对虾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节省养殖成本,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关键词: 碳源 芽孢杆菌 对虾养殖 围隔生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