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基于Ecopath模型的莱州湾中国对虾增殖生态容量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增殖放流,增加优质渔业资源、改善种群结构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而增殖生态容量的研究是科学实施增殖放流的前提.本文根据2009—2010年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构建了由26个功能群组成的莱州湾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营养相互关系与关键种,计算了放流品种中国对虾的增殖生态容量.结果表明: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TPP/TR)为1.53,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TPP/B)为24.54,同时具有较低的循环指数(FCI=0.07)、较高的剩余生产量(434.41t·km-2·a-1)和较低的系统连接指数(CI=0.29),该系统目前处于发育的早期阶段.中国对虾目前不是莱州湾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当前中国对虾的生物量为0.1143t·km-2,有较大的增殖潜力;当生物量增长25.8倍时,仍不会超过增殖生态容量2.9489t·km-2.

关键词: Ecopath模型 增殖放流 生态容量 中国对虾 莱州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南太平洋秋冬季智利竹筴鱼摄食习性的初步分析

海洋渔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9年3~6月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渔获进行随机取样,对其胃含物的饵料组成、重量、摄食等级和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智利竹筴鱼主要以鱼类[IRI(%)=93.20]为食,其次为磷虾类[IRI(%)=6.76]和柔鱼类[IRI(%)=0.03],偶见水母和桡足类。从胃含物组成的重量百分比来看,鱼鳞比例最大(占79.83%),其次为磷虾类(16.59%),柔鱼类也占一定的比例。从出现频次来看,鱼鳞出现次数最多(占95.28%),其次为磷虾类(52.83%)和鱼鳍鳍条(40.09%),偶见未消化完的鱼卵、磷虾眼睛和柔鱼类等。平均饱满指数各月份波动不大,除4月稍有降低外,基本呈逐渐增加趋势。摄食等级除了4月和5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月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叉长组为150~250 mm(幼鱼阶段)时,智利竹筴鱼摄食等级为0的个体比例很高,均值为45%;而随着叉长的增大(301~500 mm叉长组,成鱼阶段),摄食等级为0的个体比例显著下降,平均值为9.7%。在叉长组为150~250mm时,胃含物组成类别较少,仅发现鱼鳞、鱼卵和磷虾3类。在叉长组为301~500 mm时,胃含物的种类组成复杂和多样化。受到取样条件不易和胃含物部分或完全消化的鉴定困难,本研究今后在样品收集和种类鉴定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以期更好地掌握智利竹筴鱼摄食生态方面的规律。

关键词: 东南太平洋 智利竹筴鱼 胃含物 摄食生态 鱼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的微卫星亲权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CSCD

摘要:【目的】从亲权排除率、鉴别准确率、鉴别成功率等方面评价微卫星标记鉴别草鱼亲权关系的可行性,为草鱼系谱信息的确定奠定基础。【方法】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检测5个草鱼家系亲本(F0)及其子代(F1)的基因型,以Cervus 3.0软件进行亲权鉴定,并统计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 a)、多态信息含量(PIC)、观测杂合度(H o)和期望杂合度(H e)等;最后通过模拟分析和试验验证,评估8个微卫星位点最多可鉴定的亲本数及其与鉴定率、置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8个微卫星位点中,当两个亲本基因型未知时,单个亲本排除率(E-1P)介于0.342~0.668,平均值为0.520;当一个亲本基因型已知时,另一个亲本的排除率(E-2P)介于0.521~0.802,平均值为0.681;一对亲本组合的亲权排除率(E-PP)介于0.711~0.937,平均值为0.847。以95%置信水平和100%鉴定率为标准,模拟分析及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8个微卫星位点最多可以鉴定598个已知性别的亲本或431个未知性别的亲本。【结论】所选的H118、H137、H165、H148、4703、C2489、H57、H81等8对微卫星标记可在生产及科研试验中用于获取草鱼系谱信息。

关键词: 草鱼 微卫星标记 亲权鉴定 系谱信息 置信度 亲权排除率 鉴别准确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海域鲍体镉分布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2013 CSCD

摘要:文章对中国部分海域鲍体镉(Cd)的质量分数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鲍体Cd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鲍体w(Cd)总体上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0.88 mg.kg-1,变化范围为0.06~2.02 mg.kg-1,其中广东、福建、山东和辽宁海域鲍体w(Cd)分别为(0.42±0.21)mg.kg-1、(0.61±0.27)mg.kg-1、(1.21±0.35)mg.kg-1和(1.52±0.20)mg.kg-1,不同海域鲍体w(Cd)差异显著(P<0.05)。2)鲍体w(Cd)高于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海洋生物,与贝类产品w(Cd)相当;鲍体w(Cd)与栖息环境中Cd的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3)鲍体Cd对人体的致癌性年风险指数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风险水平,通过鲍膳食途径的人体Cd暴露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推荐值。研究结果对于鲍的健康养殖和安全消费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重金属累积 健康风险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理群体魁蚶杂交受精过程的荧光观察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韩国统营海区的雌性魁蚶为母本、中国长岛海区雄性魁蚶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精,运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观察方法研究了两群体魁蚶杂交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并统计了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畸形率。结果表明,中国魁蚶的精子能够顺利进入韩国魁蚶卵细胞,并激活成熟分裂活动,随后卵细胞相继排放出两个极体,之后雌、雄原核形成,两原核相互靠近并完成联合形成合子,启动有丝分裂开始胚胎早期发育,胚胎能够顺利发育至D形幼虫;受精率为92%,胚胎畸形率为23.5%,相对较高的畸形率可能由于多精入卵导致染色体分离紊乱所致。

关键词: 魁蚶 杂交 受精过程 荧光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H、氨氮胁迫对中国对虾HSP90基因表达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pH、氨氮胁迫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HSP90基因时空表达的影响。分别将中国对虾暴露于pH 7.0、9.0的水体中148h和不同氨氮浓度的水体中96h,结果表明,pH(7.0,9.0)胁迫条件下中国对虾鳃、肌肉和血细胞HSP90基因表达均上调,肝胰腺HSP90基因表达对两种pH胁迫差异明显:pH 7.0胁迫条件下,HSP90基因表达3h达峰值后明显降低;pH 9.0胁迫时,HSP90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整个胁迫过程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国对虾肝胰腺组织是高pH胁迫的响应器官。6mg/L氨氮浓度组鳃和肌肉组织HSP90基因表达水平24h达最高值,分别为对照组的5.46和1.55倍;各胁迫组肝胰腺和血细胞HSP90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于6h和48h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组的1.33~2.08倍和2.20~5.45倍。肝胰腺组织对氨氮胁迫表现敏感,短时间内(6h)通过上调HSP90基因表达水平保护细胞;鳃组织HSP90基因表达波动范围最大,说明鳃组织需要更高表达量的HSP90保护细胞。当氨氮浓度持续48~96h维持在2~6mg/L,各组织HSP9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关键词: 中国对虾 HSP90基因 pH胁迫 氨氮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家系遗传多样性与性状相关性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合浦珠母贝12个家系的遗传多样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等位基因数(Ao)、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等遗传参数与性状的表型参数总体上呈凸形曲线关系,表明中等遗传参数的家系性状表型普遍较好。但总体上,生长较快的家系,各遗传参数平均较大。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遗传多样性 表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七带石斑鱼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成熟肽的克隆及原核表达与活性分析

水产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T-PCR方法扩增七带石斑鱼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esIGF-Ⅰ)成熟肽序列。该成熟肽序列由210个碱基组成,编码70个氨基酸,包括B-C-A-D 4个结构域。将此成熟肽片段导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在IPTG诱导下成功在E.coli BL21(DE3)中融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大小为11 ku,在IPTG诱导后3 h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51.8%,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对重组蛋白进行变性、纯化和复性,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可特异性地被6×His抗体识别。细胞增殖实验表明,纯化的IGF-Ⅰ融合蛋白能促使人乳腺癌细胞MDA231细胞增殖,表明具有生物活性。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成熟肽克隆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鲥与孟加拉鲥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营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孟加拉鲥(Tenualosa ilisha)分别属鲱形总目(Clupeo-morpha)、鲱形目(Clupeiformes)、鲱科(Clupei-dae)的西鲱属(Alosa)和鲥属(Tenualosa).美洲鲥分布于北美洲东西沿岸的河流和海洋中,孟加拉鲥分布在波斯湾之孟加拉的北孟加拉洋,包括孟加拉东海岸和西海岸,是每年春夏之交准时溯

关键词: 美洲鲥 孟加拉鲥 肌肉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州湾连云港邻近水域蟹类的分布特征

海洋湖沼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根据2009年5月、9月和12月海州湾水域生物资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州湾水域蟹类资源密度的分布,多样性及蟹类优势种对蟹类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9月和12月蟹类质量密度分别为36.15、53.85和44.91kg/km2,尾数密度为6.33×103、3.13×103和35.88×103ind./km2。5月、9月和12月蟹类以质量计算的物种多样性分别是0.95、0.64和0.65,以尾数计算的物种多样性分别是0.96、1.01和0.61。海州湾水域以广温广盐性蟹类为主,5月、9月和12月的最重要的优势种分别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和豆形短眼蟹(Xenophthalmus pin-notheroides)。春季蟹类的密度分布规律不明显;秋季蟹类的密度分布除湾外个别站位很高之外,其余站位分布均匀;冬季蟹类的密度分布沿岸稍高于湾外。季节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势种的改变。不同季节,蟹类优势种类的绝对优势,使得蟹类多样性平面分布与蟹类密度分布存在差异。

关键词: 海州湾水域 蟹类 密度分布 优势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