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传统分离培养结合PCR-DGGE法分析盐水鸭中的细菌多样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传统分离培养和PCR-DGGE方法,对盐水鸭贮藏初期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传统分离与分子鉴定方法获得3个属的细菌类群,其中Staphylococci saprophyticus、Macrococcus caseolyticus、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和Weissella confusa为优势菌群。对通过PCR-DGGE方法得到的条带序列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发现Staphylococci saprophyticus、Macrococcus caseolyticus、Weissella sp.、Halomonas sp.或Cobetia sp.是盐水鸭中的优势菌群。传统分离培养与PCR-DGGE方法获得的结果相互结合,从而更有效地确定了盐水鸭贮藏初期的细菌组成,为盐水鸭的生物保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盐水鸭 细菌多样性 腐败菌 16Sr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组成及其致病力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minearum complex)引起的赤霉病是中国小麦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目前中国冬小麦主产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组成,对2008年和2009年从9省采集和分离的291株小麦赤霉病菌株,用PCR-RFLP的方法进行了镰孢菌种群鉴定。结果显示,其中245株为F.asiaticum,46株为F.gra-minearum,说明中国目前冬小麦主产区的小麦赤霉病菌主要致病菌仍为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以F.asiaticum菌株为主,黄淮流域及以北地区以F.graminearum菌株为主。利用PCR的方法检测了这些菌株产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化学型。在291株菌株中,255株为DON化学型(I),36株为NIV化学型(II)。在255株DON化学型菌株中,207株为3-AcDON化学型(IA),48株为15-AcDON化学型(IB)。在F.graminearum菌株中只发现15-AcDON化学型。在F.asiaticum菌株中,存在3种化学型,以3-AcDON化学型菌株为主,占84.5%,其次为NIV化学型菌株,占14.7%,15-AcDON化学型菌株只占1.1%。在小麦扬花期,采用单花滴注接种法对其中257株菌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供试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菌株群体之间的致病力无显著差异,DON化学型菌株群体的致病力明显高于NIV化学型菌株,产3-AcDON化学型与产15-Ac-DON化学型菌株群体对小麦的致病力无差异。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孢菌 化学型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3S”技术的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RS、GIS、GPS技术,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对江苏省常熟市1984年、1999年和2009年3期Land-sat/TM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分析了常熟市2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探讨了该市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以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耕地数量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强耕地保护力度,提高土地利用占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开展城市用地规划,增加物质投入和科技投入来提高土地生产力是确保今后常熟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 3S 土地利用变化 粮食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技创新团队是培养人才和催生重大科研成果的一种有效模式,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是迅速提高科研实力和推动学科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如何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实例,提出在专业所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中,首先要确立为全省农业生产发展服务的宗旨,在为政府、企业、农户解决植物病虫害服务中谋求发展。如何把创新思路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具体行动,只有抓住人才、抓住交流、抓住培养及配套措施,以重点项目为纽带,结合单位传统优势学科和研究特色,结合各级政府重大需求进行,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团队建设 实践 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QTG对杂种优势贡献的初步分析

科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一套陆地棉RIL群体QTL定位的结果,结合随机抽取的第116,118株系DNA重组片段来源以及它们田间性状对QTLs的关联分析,基于QTG层面探讨了纯合DNA因子对杂种优势的贡献,试图总结出"显性+超显性+上位性"的观点,即加性及加性上位性是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而显性、超显性、上位性仅为杂种优势的作用方式.结合本研究检测到的杂种优势,简要总结了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并以该2个株系为例进行详解:在连锁群LG01和LG03上的上半部平均长度分别来自母本、父本的加性上位性QTLs,对应于2位点均来自母本的加性上位性QTLs可产生2.99~3.52的差异.单株铃数受2对加性上位性QTLs控制,存在于LG02和LG07上正反互作的加性上位性QTLs可产生0.86的差异.依据加性效应遗传特点可初步提出构建棉花"超级杂交种"的设想.

关键词: 陆地棉 重组近交系(RIL) 数量性状基因(QTG) 杂种优势 加性上位性效应

直播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氰氟草醋与双草醚除草剂复合抗性的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稗草 除草剂 复合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泗阳点数据分析黄河流域杂交棉参试品系主要经济性状与环境效应

中国棉花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黄河流域棉花区试泗阳试验点数据,结合国家棉花育种攻关要求,对黄河流域棉花品系的产量、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及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育成的杂交棉品系在产量、纤维改良方面成效显著,且多数参试品系可在泗阳及其相同生态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杂交棉 产量 纤维品质 环境效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效唑对宁麦16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宁麦16 拔节期 多效唑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卫生风险管理机制构建及管理资源合理配置初探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公共卫生安全,稳步提升中国动物卫生安全水平。本研究通过1个进口动物产品的风险分析为实例,阐述如何对影响中国动物卫生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开展风险评估,以达到提高动物卫生和食品安全的预警能力与防控水平,促进动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为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管理决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动物卫生 风险管理 食品安全 管理机制 管理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关键控制点及对策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农业标准化在提高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增收增效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国内外农业标准化体系特别是国内农业标准化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关键控制点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体系 关键控制点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