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γ射线辐照对香菇采后贮藏过程中水分特性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鲜香菇'808'为研究对象,考察1.0?kGy?60Co?γ射线辐照对香菇贮藏((4±1)℃、相对湿度(80±5)%)过程中理化指标(色度、质构、显微结构)、水分迁移规律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经辐照处理的香菇亮度(L*值)由90.06下降至87.77,而对照组L*值由90.54下降至80.71,表明辐照延缓了褐变,防止了鲜香菇色泽劣变;辐照组的硬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辐照处理减缓了香菇菌丝组织网络结构的降解;由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可知,在贮藏过程中,对照组香菇的水分状态极不稳定,自由水横向弛豫时间T23峰面积在贮藏初期有小幅度上升,随后急剧下降,结合水T21峰面积先升高后降低,并且在贮藏后期T21峰右移;而辐照组香菇自由水T23峰面积均匀下降,结合水T21峰面积并无大幅度变化,两组不易流动水T22峰面积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因此辐照处理提高了鲜香菇不同状态水分的稳定性,而且辐照处理延缓了鲜香菇感官品质的劣变进程.结论:1.0?k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可以较好地维持鲜香菇的理化特征,减少水分流失,延长香菇的货架期.

关键词: 香菇;辐照保鲜;色泽;硬度;显微结构;水分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区四种草莓病毒的检测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莓病毒病常常会给草莓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主要表现为开花结果异常、品质劣化、产量下降,果实商品性降低等.为了明确上海地区草莓病毒病的分布和为害情况,对来自上海金山、奉贤、浦东3个草莓产区抽样采集的137份疑似病毒感染样品,采用RT-PCR技术进行分子检测分析并测序.结果表明:137份抽检样品中有88份检出病毒,总检出率达到64.2%,其中,草莓镶脉病毒(SVBV)和草莓斑驳病毒(SMoV)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40.9%和43.8%;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仅在浦东新区采集的样品中检出,检出率达到1.5%;草莓皱缩病毒(SCV)在3个地区均未检测到;SVBV和SMoV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率为21.2%,且症状明显.测序结果显示,在上海地区至少存在2个不同的SVBV病毒小种,3个不同的SMoV病毒小种.本研究可为掌握上海地区草莓产业草莓病毒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草莓病毒病;RT-PCR检测;上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蒜鳞茎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

核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石蒜[Lycoris radiata(L’Her.) Herb.]鳞茎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依据前期已构建的材料,分析了石蒜鳞茎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酶活性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石蒜鳞茎的膨大,蔗糖含量不断升高,蔗糖代谢酶SUS以及淀粉合成酶AGPase、SSS和GBSS的活性不断增强,从而加快淀粉的合成,这一过程可能受到编码蔗糖代谢及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的正向调控,如SUS1、SUS2、SUS4、UGPA、AGPS2、AGPL2、SS2、SS3、GBSS1、SBE1、SBE2、SBE3等。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分别在AMY3和BAMY7、BAMY8、BAMY9基因的调控作用下,石蒜鳞茎膨大过程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也增强,从而加速淀粉的分解,提高鳞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并可能在糖转运相关基因的作用下加快向鳞茎发育部位的转运,为鳞茎的后续膨大过程提供能量。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石蒜鳞茎膨大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活动的变化规律,并挖掘到一些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基因,为后续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加速石蒜鳞茎的膨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石蒜 鳞茎膨大 碳水化合物代谢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WI和HOG信号通路基因在斑玉蕈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清楚地了解MAPK信号通路中的细胞壁完整性信号通路(cell wall integrity,CWI)和高渗透压甘油(high-osmolarity glycerol pathway,HOG)信号通路对斑玉蕈菌丝成熟、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过程的影响及调节作用,对MAPK信号通路中的CWI和HOG信号通路基因在斑玉蕈不同菌丝培养时间(40、60、80和100d)和不同生长发育关键时期(24h、菌丝恢复期、菌丝转色期、原基期和子实体期)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揭示这两条信号通路基因参与调节斑玉蕈菌丝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的作用。在斑玉蕈的CWI和HOG信号通路中经分析鉴定一共获得了15个关键基因。CWI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在菌丝培养的40–100d的过程中,大部分CWI信号通路基因在第60天时表达量最高,其中rho1、ssk1、ssk2和ste20的基因表达量上调了2–5倍,在第80–100天时出现持续下降。在HOG信号通路中的大部分基因也在菌丝培养的第60天表达量达到最高。其中sho1、ste20、ssk1和ssk2基因的表达量上调最为显著,而hog1基因的表达量在菌丝培养的第40–100天呈持续下降。子实体形成过程中两条通路的大部分基因在原基形成时期表达量最高,而在子实体时期表达量下调。其中HOG信号通路中的ssk2基因表达量上调最为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第60天时菌丝细胞生长增殖最为旺盛,而在第80天开始菌丝细胞基本开始停止生长,菌丝也逐渐达到成熟。同时在菌丝增殖生长过程中,斑玉蕈持续地上调CWI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来调控菌丝细胞壁的完整性,从而控制菌丝细胞壁的形成。其中bck1、mkk1和slt2基因可能对斑玉蕈菌丝细胞的分裂增殖和细胞壁的形成以及诱导子实体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 MAPK信号途径 细胞壁完整性 斑玉蕈 菌丝生长 子实体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SlSPS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参与植物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蔗糖磷酸合成酶是蔗糖进入各种代谢途径所必需的关键限速酶之一,其活性直接反映了植物体内蔗糖合成的能力.为研究番茄中蔗糖合成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从番茄果肉中克隆到一个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并命名为SlSPS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cDNA全长3488 bp,编码1054个氨基酸,有3个功能域.番茄中有4个SPS基因,且它们之间同源性比较高.在茄科作物中,SlSPS1蛋白与土豆、辣椒和茄子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发现,SlSPS1在番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幼苗期和果实的不同发育期表达相对较高.为更深入研究SlSPS1在番茄生长发育和蔗糖积累中的作用机制,构建了SlSPS1的过表达和敲除载体,转化Micro-Tom后获得转基因阳性株系.对获得的转基因株系进行SlSPS1表达量分析发现,过表达株系的苗期、果实绿熟期和完熟期的表达量同野生型相比明显上调,且酶活性和蔗糖含量升高.敲除株系的苗期、绿熟期和完熟期SlSPS1表达量同野生型相比明显下调,且酶活性和蔗糖含量降低.至于SlSPS1在番茄生长发育和果实蔗糖积累中的作用机制,还需在今后进行功能验证.

关键词: 番茄;克隆;SlSPS1;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我国消费水平呈缓慢提升之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缓慢是原因之一.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结合第二次、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厘清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十年来,金山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稳中有升,但农村内部仍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主要原因是受村庄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基础设施、村庄服务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生活富裕"的目标,需进一步发展村庄经济、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这也为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普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水稻叶片磷素含量估算

农业机械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获取水稻叶片磷素含量信息,采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水稻冠层高光谱影像,并采样检测叶片磷素含量(质量分数)(Leaf phosphorus content,LPC)。分析了水稻LPC在无人机高光谱影像上的光谱特征,使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对磷素敏感的特征波长,通过任意波段组合构建并筛选与磷素高度相关的光谱指数,基于特征波长反射率和光谱指数建立水稻LPC的估算模型,利用最佳模型对高光谱影像进行反演填图,得到LPC空间分布信息。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LPC与462~718 nm范围内光谱反射率显著负相关,负相关最大处相关系数达到-0.902; LPC的特征波长为670、706、722、846 nm,基于特征波长、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LPC估算模型精度最高,验证R2达到0.925,RMSE为0.027%;在任意波段组合构建的3种类型的光谱指数中,NDSI(R498,R606)、RSI(R498,R606)和DSI(R498,R586)与LPC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0.915和0.938;基于3个光谱指数、使用神经网络构建的LPC估算模型精度较高,验证R2为0.885,RMSE为0.029%;对各生育期水稻LPC空间分布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相一致,说明利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可以实现田间水稻LPC的快速无损监测。

关键词: 无人机 高光谱影像 水稻 叶片磷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S-SPME-GC-MS法分析春生田头菇子实体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春生田头菇具有独特的香味风格。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春生田头菇子实体菌盖和菌柄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从菌盖和菌柄分别鉴定出48种和47种化合物,其中16种为相同物质,占挥发性物质的20.25%。主要以烷类、酮类、酯类和酸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十甲基环五硅氧烷、2-甲基-3-庚酮、丙位壬内酯、3-羟基扁桃酸乙酯和苯乙酸为菌盖和菌柄共同含有且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对春生田头菇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田头菇中活性物质提供支撑。

关键词: 春生田头菇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InDel标记分析中国香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5个香菇菌株重测序,以香菇L808-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基因组,分析了这些菌株中插入/缺失(In Del)标记位点在香菇基因组10条染色体上的分布,并筛选了插入/缺失碱基数≥15的位点,合成了449对In Del标记引物。经过PCR和电泳检测,其中237对引物条带清晰。最终筛选出107个PIC≥0.3的标记作为核心In Del标记对来自国内的44份香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显示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各自聚为一支,所选香菇菌株间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层。群体结构分析显示香菇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亚群,主成分分析显示香菇菌株之间的位置及距离与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相符。香菇In Del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为香菇核心种质的构建和种质资源育种引用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香菇 重测序 InDel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性L-抗坏血酸对斑玉蕈子实体发育过程中氧化还原体系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不同培养时期的斑玉蕈菌丝中添加外源L-抗坏血酸,探究外源L-抗坏血酸对斑玉蕈产量和子实体发育阶段的氧化还原体系(抗氧化物质、活性氧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以工厂化生产的斑玉蕈菌株作为研究材料,将培养时间为40和120 d的菌丝搔菌后,处理组分别添加15 mL 400 mg·L-1L-抗坏血酸(AsA)。空白对照组则添加15 mL蒸馏水。测量斑玉蕈子实体的产量和斑玉蕈恢复期(H-M)、转色期(H-V)、原基期(H-P)和成熟子实体期(H-F)的抗氧化物质、活性氧含量,分析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培养40 d时,外源添加400 mg·L-1 AsA处理组斑玉蕈产量为每瓶104.01 g,比对照组增加10%;培养120 d时,处理组斑玉蕈产量为每瓶278.49 g,比对照组增加5%。外源添加AsA能调控斑玉蕈内源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培养40 d H-V的内源AsA和GSH含量与120 d的H-M内源AsA和GSH含量均显著提高;培养120 d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比40 d高。培养120 d菌丝中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比40 d高。外源添加的AsA在调控40和120 d的作用时期也不一致,其对40 d的子实体在发育后期(H-P和H-F)作用显著,而对120 d的子实体则在发育早期(H-M和H-V)作用显著;其对抗氧化酶的作用时期和活性变化也不同,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差异最大,即在40 d GPX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在120 d GPX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外源添加AsA能调控斑玉蕈内源AsA的分泌规律,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活性氧累积和脂质过氧化,从而增加子实体产量。

关键词: 斑玉蕈 L-抗坏血酸 氧化还原体系 子实体发育 抗氧化酶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