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木质纤维素对青年后备蛋鸡胃肠发育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木质纤维素作为不溶性纤维来源对青年后备蛋鸡胃肠发育和肠道功能的影响。将375只28日龄的海兰褐青年后备蛋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8(0.8%木质纤维素组)和10 g/kg木质纤维素(1.0%木质纤维素组)的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期为56 d,试验结束时,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测定各组鸡的器官指数、回肠消化酶活性、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和肠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木质纤维素对青年后备蛋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增加青年后备蛋鸡肌胃重量和肌胃器官指数(P<0.05)。饲喂木质纤维素后,鸡回肠绒毛宽度和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1.0%木质纤维素组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0.8%木质纤维素组(P<0.05);0.8%木质纤维素组回肠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及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ZO-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添加8 g/kg木质纤维素可刺激蛋鸡肌胃发育、促进肠道消化酶活性、提高肠道形态结构的完整性,维护青年后备蛋鸡肠道健康。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青年后备蛋鸡 胃肠发育 肠道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种质资源的长期有效保存对于世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超低温保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本研究以水稻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冻存后恢复培养阶段的新生愈伤率和新生愈伤分化率来评价不同品种不同粒级大小的胚性愈伤组织、不同浓度蔗糖预培养,以及高糖预培养和高糖预培-玻璃化处理2种预处理方式对水稻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效率的影响,并选用自主开发的15对水稻SSR标记引物,对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愈伤组织分化的幼苗进行遗传多样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粳稻日本晴和籼稻旱恢3号粒径为1.6~3.0 mm和>3.0 mm的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后的新生愈伤率都显著高于本品种粒径<1.6 mm的愈伤组织;旱恢3号愈伤组织经100 g/L和170 g/L蔗糖预培养后的新生愈伤率极显著高于240 g/L蔗糖预培养。粳稻WDR48、粳稻日本晴和籼稻旱恢3号仅采用高糖预培处理的新生愈伤率都极显著高于本品种玻璃化处理的新生愈伤率。新生愈伤分化率在处理间与品种间都无显著差异。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SLP,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鉴定表明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愈伤组织生成的幼苗遗传性稳定。本研究表明利用愈伤组织高糖预培养-直接超低温冻存是一种易操作、高通量、稳定可靠的中长期保存水稻种质资源的方法。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 超低温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形式饲粮对生长期白山羊生长性能、肉质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全价颗粒饲粮在山羊饲养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以生长期长三角洲白山羊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全混合日粮(TMR,TMR组)、全价颗粒饲粮(颗粒组)和全价颗粒饲粮部分限制采食(限制采食组)进行饲喂,研究全价颗粒饲粮对其生长速度、肉质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组的增重效果显著高于TMR组(P<0.05),部分限制采食亦能取得良好的增重效果.2)与TMR组相比,颗粒组白山羊屠宰率提高了1.48%,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pH、剪切力、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肉色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3)各组间白山羊血清中生长激素(GH)、生长抑素(SS)、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限制采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第4周时出现一个异常波动,显著高于TMR组和颗粒组(P<0.05),到第8周时限制采食组血清ALP活性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颗粒组(P<0.05);颗粒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在第8周时显著高于TMR组和限制采食组(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则显著低于TMR组(P<0.05),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血常规指标方面,除个别指标在饲喂第2周出现一定波动外,其余时间点3组呈一致变化趋势;饲喂结束后,各组之间血清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4)组织切片观察表明,颗粒饲喂可部分增加十二指肠的肠绒毛长度,对肝脏、睾丸和附睾等组织未产生影响.综上所述,全价颗粒饲粮饲喂对生长期白山羊增重效果明显,且整个试验过程未对其健康指标产生明显影响,可用于育肥过程中的标准化饲喂.

关键词: 全价颗粒饲粮;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白山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转录组分析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株T022,在搔菌后第3天给予蓝光照射,每天6 h,照射3 d,以黑暗处理为对照,利用转录组分析研究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蓝光组的原基数量增多,气生菌丝减少;蓝光组与黑暗组原基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68个,其中上调基因76个,下调基因92个。差异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蓝光主要影响原基中与细胞壁成分相关的疏水蛋白以及位于细胞膜的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蓝光组与对照组相比,与细胞壁相关的7个疏水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与细胞膜相关的6个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上调,15个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

关键词: 金针菇 蓝光 原基 疏水蛋白 转运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主要露地蔬菜轻简高效生产现状与展望

中国蔬菜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我国蔬菜需求不断增加,而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成本增加问题愈加严重,普通人工种植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蔬菜已进入到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但目前机械化水平还较低。通过调查发现,我国60多个县市的露地大白菜、甘蓝、花椰菜、萝卜等蔬菜主产区轻简高效生产中存在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农机装备购买意愿低、种植分散、农艺模式不统一、"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等问题,今后应推进土地流转和种植模式转变,规范农艺参数、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加快轻简化栽培技术及装备研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全不育系高纯度制种技术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开展了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全不育系高纯度制种技术的研究,利用离体培养、无性扩繁和BE10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繁殖纯合型不育株。结果表明,利用幼嫩枝条诱导获得试管苗不容易出现混杂,基因型鉴定更为简单、准确。通过对试管苗移栽技术的研究发现,培养土移栽试管苗可有效提高成活率,两次移栽的最佳时期为9月底至10月初。与原有产量585 kg/hm2相比,利用显性核不育无性扩繁技术生产全不育系产量为827 kg/hm2,比原有产量提高了40%,田间育性鉴定结果显示全不育系纯度可达99%以上,为进一步推动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系 无性扩繁 分子标记 高纯度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质量-风险"的干旱区休耕空间布局及补偿策略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节水型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符合干旱地区休耕地的空间布局方法是提高休耕生态补偿效率的关键。该研究以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从土壤理化属性和耕作便利条件两方面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估法评估流域内耕地质量状况;基于MEDALUS-ESAs模型框架,从土壤、气候、植被和土地利用与管理4个方面评估全流域的土地退化风险;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和土地退化风险,利用Z-score方法确定休耕空间布局,并提出不同分区的休耕补偿策略。结果表明:1)开都-孔雀河流域耕地质量"总体良好,局部较差",土地退化风险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流域内优先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67 814.60 hm2,次优先休耕区的耕地面积为71 784.94hm2,限制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80 576.89hm2,禁止休耕区内耕地面积为107 358.03hm2;3)优先休耕区耕地的约束条件为耕地质量,可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相结合,实施中长期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和土地改良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次优先休耕区耕地质量较好,可与农业节水相结合,基于水资源短缺状况对耕地进行季节性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确定休耕补偿标准;限制休耕区受耕地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双重约束,应将休耕与耕地质量提升、生态保护相结合,实施年度休耕,依据农业收益损失、土地改良成本和生态保护成本确定休耕补偿标准。

关键词: 休耕 生态补偿 耕地质量 土地退化风险 空间布局 开都-孔雀河流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诱导的猪肠道-乳腺-sIgA轴以及免疫机制探讨

微生物学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的"肠道-乳腺-sIgA轴"免疫通路是指侵染猪的胃肠道病原通过胃肠道免疫可以激发乳腺产生sIgA;sIgA被初生仔猪摄取可以获得针对胃肠道病原的被动免疫保护。该免疫通路的反应动力模式涉及病原侵染、抗原提呈、淋巴细胞活化、淋巴细胞的肠道和乳腺归巢以及抗体分泌等诸多环节,受到病原毒力、母猪的妊娠阶段及免疫生理状态等众多因素影响。目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诱发的"肠道-乳腺-sIgA轴"的理论可以解释自然感染状态下哺乳仔猪获得的被动免疫保护,但根据这一概念所设计的疫苗和免疫方案并未取得满意效果。本文综述了PEDV感染和宿主免疫各个环节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PEDV免疫和肠道-乳腺-s Ig A轴系反应的关键病原和宿主因素,提出了在轴系理论基础上应重视PEDV灭活疫苗以及特异IgG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 肠道-乳腺-sIgA轴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动力模式 IgG IgA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樟芝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牛樟芝以其稀有的资源和独特的功效逐渐被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牛樟芝子实体、菌丝体和发酵液中均含有大量三萜、多糖等功效成分,也有公开报道其部分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抗氧化、抗炎症等重要功效。本文对已公开报道的牛樟芝主要化合物、生物和化学合成及其药理功效等进行较全面的整理,对于牛樟芝产业的发展提出期望并指明方向,以期为牛樟芝在药物研究、开发、应用和提升牛樟芝商品化程度、市场价值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促进牛樟芝在我国及世界的发展。

关键词: 牛樟芝 三萜 多糖 合成 药理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四湖人工湿地沉积物中氨氧化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污染已成为影响南四湖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南四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氨氧化细菌的种类和系统发育信息,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南四湖人工湿地沉积物中筛选出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细菌,并用格利斯试剂检测细菌氨氮去除能力的强弱,从沉积物中筛选出高效的氨氧化细菌,并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及分析.结果筛选到5株氨氧化细菌,经鉴定:3号和11号属于异氧硝化菌(Diaphorobacter sp.)、5号属于嗜酸菌(Acidovorax ebreus)、4号和12号属于酯香微杆菌(Microbacterium esteraromaticum).从南四湖人工湿地沉积物中分离出的5株氨氧化菌,既可利用有机氮又可利用无机氮,其营养来源多样,适应力极强.该结论不仅为研究南四湖内部的氮素循环起重要作用,还为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菌株材料.

关键词: 南四湖人工湿地;氨氧化菌;氮素循环;富集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