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风险评估作为农药安全性评价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农药管理之中,是科学使用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文章介绍了农药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过程,并综述了国内外不同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以期为国内农药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反刍兽疫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不同毒株的N基因序列,根据N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根据肌动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另1对引物作为内参,建立了小反刍兽疫RT-PCR诊断方法,预期扩增片段分别为687bp和493bp。以PPRVNigeria75/1株RNA和山羊组织总RNA混合物为模板,在RT-PCR反应体系内同时加入绵羊肌动蛋白基因引物和PPRVN基因引物,结果可扩增出2条目的条带,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分别扩增出了目的基因。对RT-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RT-PCR最低可检测到12TCID50/mL的病毒RNA。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PPRVNigeria75/1株山羊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可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小麦根围禾谷丝核菌拮抗菌的鉴定、抗生素产生和根部定殖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小麦根围土壤中细菌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拮抗机理及作为生防菌株的应用潜力,对从江苏省姜堰市小麦根围土壤中分离得到的37株假单胞细菌进行了平板拮抗作用测定,获得了10株(T4、T8、T19、T22、T23、Ct10、Ct14、Ct22、Ct26、Ct28)对小麦纹枯病菌禾谷丝核菌拮抗效果明显的菌株。采用传统的生理生化方法,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这些拮抗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它们都为产荧光假单胞细菌,其中T4、T8、T19、T22、Ct10、Ct22、Ct28、Ct14为Pseudomonas migulae,T23为P.poae,Ct26为P.putida。采用PCR方法检测了这些菌株有关抗生素的产生基因,结果表明,10个菌株都不能产生硝吡咯菌素和藤黄绿脓菌素,菌株T4、T22、T23、Ct26、Ct28可产生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T4、T8和Ct28可产生吩嗪,T22、T23可产生氢氰酸,除T8、T23、Ct10、Ct26外,其他菌株都不产生几丁质酶;所有菌株都能产生嗜铁素和蛋白酶。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这10个菌株对小麦纹枯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它们都有一定的控病作用,其中菌株Ct26的效果最好,防效达47%。定殖试验结果表明这10个菌株均能在小麦根部定殖,且定殖时间达45 d以上。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拮抗菌株 鉴定 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95优161的选育及其利用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95优161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自主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95122A与恢复系晚161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粳稻新组合,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叶色浅绿,群体整齐一致,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 a平均产量8.88 t/hm2,2006年较对照苏优22增产8.2%,极显著,2007年较对照常优1号增产1.1%,不显著;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79 t/hm2,较对照常优1号增产6.4%。有效穗235.5万/hm2,每穗实粒数175.9粒,结实率86.5%,千粒重25.0 g,株高108~117 cm,全生育期162 d左右,比对照常优1号短1~2 d,适合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和条纹叶枯病,感白叶枯病、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

关键词: 杂交粳稻 95优161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弓形虫NT株猪体人工发病实验研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猪弓形虫病人工发病条件。方法将8头30日龄断奶仔猪分为A1组:腹腔注射1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A2组:腹腔注射5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A3组:腹腔注射1亿个弓形虫速殖子;A4组:空白对照。将8头5月龄育肥猪分为B1组:腹腔注射1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B2组:腹腔注射5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B3组:腹腔注射1亿个弓形虫速殖子;B4组:空白对照。以猪源刚地弓形虫强毒虫株南京汤山株(NT株)F275代攻毒观察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结果 A组实验猪3~7d后三种感染方式均出现典型的弓形虫病症状:持续高温、精神倦怠、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A2、A3组感染猪弓形虫病症状明显且出现实验猪死亡,肺脏、肝脏、脾脏、淋巴结肿大、出血,并从血液和淋巴结中分离到了弓形虫。B组实验猪则没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结论 30日龄断奶仔猪腹腔注射5000万个~1亿个弓形虫速殖子可出现典型的猪弓形虫病症状。

关键词: 弓形虫 猪弓形虫病 人工发病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株拮抗细菌与链霉素、叶枯唑协同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4株拮抗细菌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制活性和6种化学药剂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毒力,探讨了它们协同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叶枯唑和链霉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杀真菌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4株拮抗细菌对细菌性条斑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其中X-35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菌圈面积为804.3 mm2,B-916、X-1、X-10的抑菌圈面积分别为675.6、522.0、755.9 mm2。上述4株拮抗细菌与链霉素、叶枯唑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在500μg/mL链霉素、500μg/mL叶枯唑时,4株拮抗细菌均可正常生长;4株拮抗细菌分别与链霉素、叶枯唑混配后,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拮抗细菌B-916、X-10与链霉素混配后,均比单用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好,提示拮抗细菌B-916、X-10可以部分替代链霉素、叶枯唑用于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关键词: 拮抗细菌 协同控制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杀真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藏条件下盐水鸭菌相消长规律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真空包装和托盘包装的盐水鸭在低温(4±1℃)贮藏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进行了选择性培养,研究了盐水鸭冷藏过程中的菌相消长规律。结果显示:盐水鸭初始菌相以递减的顺序分别是乳酸菌、肠杆菌、假单胞菌和热死环丝菌。盐水鸭在真空包装条件下微生物生长速率要低于托盘包装,乳酸菌和肠杆菌是盐水鸭的优势腐败菌。

关键词: 盐水鸭 冷藏 菌相 消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的亚致死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3龄初期幼虫具有很高的活性,其LC50为1.198 7 mg/L;其亚致死剂量对斜纹夜蛾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幼虫体重、蛹重减轻,幼虫期和蛹期延长,幼虫至蛹存活率、蛹至成虫存活率和化蛹率降低。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斜纹夜蛾 亚致死剂量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卫星遥感估产研究现状与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卫星遥感估产的原理和国内外在水稻产量估算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水稻卫星遥感估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水稻 产量估测 卫星遥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直接荧光过滤技术/平板计数法(DEFT/APC)检测辐照食品

核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种香辛料和2种干制海鱼为材料,通过直接荧光过滤技术/平板计数法(DEFT/APC)比较辐照前后DEFT计数和APC计数的差异,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log(DEFT/APC)>4.0时,表明产品至少已进行过1.0kGy剂量的辐照处理,DEFT/APC法的检测灵敏度与样品初始菌数及D10值相关。

关键词: 直接荧光过滤技术 平板计数 辐照食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