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豆梨辐照效应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辐射剂量为10、20、30、40 Gy的60Co射线对豆梨的叶片和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研究了辐照处理对叶片愈伤组织分化率、叶片与愈伤组织的组织褐化率、芽再生分化率、分化芽的数量以及再生苗继代培养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射线对叶片愈伤组织分化、辐照组织的褐化、分化能力均有影响。低剂量(10 Gy)促进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而高剂量则起抑制作用。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叶片和愈伤组织的褐化程度均加重,而分化能力减弱,再生苗继代培养成活率降低。适宜豆梨叶片和愈伤组织辐射诱变的辐照剂量为20~30 Gy。


安徽省甘薯生产及施肥现状调查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析安徽省甘薯施肥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为建立安徽省甘薯高效施肥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5~6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甘薯种植面积较大的泗县、宿州市埇桥区、明光市和来安县分别抽取12户农户进行了甘薯生产、施肥情况调查,并对相应田块进行了土样的采集,进而分析了安徽省甘薯施肥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结果]目前安徽省甘薯主产区在甘薯生产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烤食型甘薯由于市场价格较高,农民施肥管理水平较高,甘薯产量、产值、利润明显高于淀粉加工型。在甘薯施肥上盲目施肥、随意施肥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少能够做到因土施肥或甘薯的营养需求施肥。[结论]政府在甘薯生产、销售、贮藏、深加工上给予引导和扶持。在施肥上要通过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分析测定,了解甘薯主产区土壤肥力状况,结合甘薯的需肥规律,确定不同肥力等级水平地块氮磷钾肥的合理用量。


鲜食加工兼用草莓新品种——紫金1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金1号是以硕丰为母本、久留米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加工兼用草莓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短圆锥型,果面鲜红,果肉和髓心红色或橙红色,平均单果质量13.5 g,最大单果质量25 g,单株产量197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以上。该品种适宜露地栽培或半促成栽培,在南京地区露地栽培时,5月上旬成熟,半促成栽培时,4月中旬成熟。丰产、抗病、耐贮。


微波处理对毛豆仁POD酶活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不同微波处理条件下毛豆仁POD酶活变化,建立微波处理功率、时间、料水比与POD酶活的数学回归模型。通过响应面优化出最佳灭酶工艺参数:在微波功率650W、料水比2:1(g/mL)条件下处理80s,检测不到POD酶活,且感官、营养品质较佳。结果显示:与传统热水烫漂相比,在有效钝化POD酶活的前提下,VC损失率下降14.02%,叶绿素损失率下降11.43%,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


施氮量对机插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氮肥对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为超级稻米质调优和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依据。以粳型超级稻常规品种南粳44和杂交品种常优1号为材料,在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90、180、270、360kg/hm~2)对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粘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2个品种的稻米加工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3个曲线峰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淀粉RVA谱其他特征参数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而异;常优1号的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对氮肥施用量的反应较南粳44表现敏感,增加施氮量使杂交粳稻外观品质变差。随施氮量的增加,2个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精米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淀粉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增施氮肥在提高粳型超级稻加工和营养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稻米食味品质,并使稻米淀粉粘性变劣。
关键词: 施氮量 稻米品质 淀粉RVA谱 粳型超级稻 机插水稻


碳酸氢钠(NaHCO_3)对生防菌防治采后梨轮纹病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Not.f.sp.piricola(Nose)引起的梨轮纹病在世界产梨区普遍发生,生物防治采后梨轮纹病能降低梨果表面化学杀菌剂的残留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通过平板抑菌试验和梨果活体接种试验,研究NaHCO3对几株生防菌防治梨轮纹病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单剂对梨轮纹病菌的防效为75.77%~85.41%;与NaHCO3协同作用后防效提高,为83.00%~90.23%。梨果试验结果表明,先接种病菌再喷施药剂时,生防菌11对梨轮纹病的防效为23.83%;与NaHCO3协同作用后防效提高,为48.16%~74.57%。先喷施药剂再接种病菌时,生防菌11对梨轮纹病的防效为28.72%;与NaHCO3协同作用后防效明显提高,为51.06%~80.91%。先喷施生防菌液再喷施NaHCO3溶液的处理防效最好。因此可以采用生防菌和NaHCO3协同防治采后梨轮纹病。
关键词: 梨轮纹病菌 梨轮纹病 生物防治 NaHCO3 协同作用


液芯胶囊材料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液芯胶囊组分中的氯化钙、黄原胶含量以及液芯胶囊碎片和利用液芯胶囊固定化培养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探讨液芯胶囊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在MR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钙、黄原胶和液芯微胶囊碎片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并用液芯生物微胶囊进行固定化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结果显示:黄原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高浓度的CaCl2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越发明显,甚至产生毒害作用。液芯微胶囊碎片以及液芯微胶囊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均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明其作为整个体系来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该微胶囊可用于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培养。


低温胁迫对3个小白菜OguCMS与保持系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3个小白菜OguCMS与保持系为试材,苗期进行低温处理,对其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在处理的各阶段均低于其保持系,SOD、POD和CAT活性则是不育系高于其保持系。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下降,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POD和CAT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育系和保持系在处理的各个阶段变化的一致性和处理后各生化指标数值差异缩小,表明小白菜OguCMS在苗期遇低温的抗逆能力与保持系很接近。


南京地区生态草鸡饲养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家禽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生态草鸡是地产优质草鸡品种放养在生态环境中,以青草、草籽、昆虫等为主食,加之在养殖过程运动较多,肉质紧密,口感佳,鸡肉和鸡蛋营养价值较高。笔者对南京地区生态草鸡的饲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生态草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