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国内外菠萝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比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是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贸易壁垒重要的技术参数,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贸易顺畅、产业发展,许多国家、组织和地区均规定了食品中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本文以菠萝为对象,梳理了我国菠萝农药登记情况,查阅整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国家(地区)和组织的菠萝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情况,并分析内在差异,总结我国菠萝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并在我国菠萝用农药登记、标准制修订、风险交流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菠萝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春季低温期茶园覆盖转光膜的生理生态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研究冬春季低温期大棚茶园覆盖转光膜的生理生态效应,旨在为转光膜在设施茶园的应用提供依据。设普通农膜大棚茶园、露天茶园(CK)、转光膜大棚茶园、转光膜大棚茶园配施CO24个处理,对比不同处理对微域气候、茶树发育及茶叶品质的影响。覆膜期间,1—4月棚内平均气温比CK分别提高3.49%~4.07%,平均湿度提高0.03%~1.35%,光照强度降低4.71%~10.01%;转光膜+CO2处理茶树一芽二叶长度、百芽重、发芽密度、总产量较CK分别增加12.62%、7.30%、13.74%、14.75%,其中春茶、秋茶产量分别提高8.77%、24.42%;转光膜+CO2处理茶鲜叶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22.44%、23.62%、17.68%,而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CK,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均值较高,其中β-芳樟醇、反-3-己烯醇的含量显著高于CK。茶园覆盖转光膜并补充CO2有利于碳同化作用,促使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总量增加,促进茶汤香气呈现甜醇,提升浓厚度及甜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方法提取的生物质炭可溶性有机物性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不同提取方法对生物质炭来源可溶性有机物(DOM)性质的影响,以生物质炭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提取剂、提取方式提取生物质炭DOM,分析其碳含量及化学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低温生物质炭中碱提取物DOC含量较高(15.6~40.0 g/kg),而高温生物质炭中盐提取物较高(0.27~7.04 g/kg)。酸提取物DOM化学组成较为简单,表现为SUVA254、SUVA280值较低,且玉米秆生物质炭中酸提取物亲水性DOM比例(44.6%~73.6%)显著高于水和碱提取物(11.0%~53.2%、0.30%~31.4%)。碱提取物DOM化学组成较复杂,其SUVA254、SUVA280值较高,同时玉米秆生物质炭中碱提取物疏水性DOM比例(68.6%~99.7%)显著高于酸和盐提取物(26.4%~55.4%、0%~46.9%)。该研究揭示了提取剂在生物质炭DOM提取方法中的重要性,而提取方式对其性质影响不显著,可为生物质炭DOM提取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可溶性有机物 提取方法 化学组成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碱对818肉鸡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辣椒碱对818肉鸡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并与抗生素作比较,为其在替抗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用600只1日龄健康状况良好的818肉鸡公雏,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辣椒碱Ⅰ组和辣椒碱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恩拉霉素、180 mg/kg辣椒碱和360 mg/kg辣椒碱。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辣椒碱Ⅰ组和辣椒碱Ⅱ组肉鸡21日龄体重以及1~21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1~21日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辣椒碱Ⅰ组肉鸡40日龄体重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组、辣椒碱Ⅰ组和辣椒碱Ⅱ组肉鸡1~40日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辣椒碱Ⅰ组和辣椒碱Ⅱ组肉鸡血浆总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辣椒碱Ⅰ组肉鸡血浆葡萄糖、尿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甲状腺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辣椒碱Ⅰ组肉鸡血浆MDA含量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血浆GSH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3)辣椒碱Ⅰ组肉鸡空肠食糜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LP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辣椒碱Ⅰ组肉鸡空肠食糜中LPS活性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4)辣椒碱Ⅰ组和辣椒碱Ⅱ组肉鸡空肠小肽转运载体1(PepT1)和B~0系统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B~0AT)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辣椒碱Ⅰ组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辣椒碱Ⅰ组肉鸡盲肠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盲肠中另支菌属(Alistip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添加辣椒碱可提高818肉鸡抗氧化能力、肠道消化酶活性、营养物质转运载体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和有益菌群相对丰度,从而改善生长性能;推荐818肉鸡饲粮添加180 mg/kg辣椒碱替代抗生素。
关键词: 辣椒碱 818肉鸡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肠道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纳米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23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高效、灵敏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APP的血清型保守基因-毒素4(APxⅣ)序列合成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建立了APP纳米PCR检测方法.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纳米PCR对APP的检测下限为1×102 CFU/mL,其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倍;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仅从APP核酸样品可检测到约417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对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金色葡萄球菌等其他病原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应用本研究建立的纳米PCR技术检测了41份临床疑似APP感染病料,结果显示常规PCR和纳米PCR检测APP阳性率分别为17.07%(7/41)和19.51%(8/41).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的APP纳米PCR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用于APP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潜力与对策
《热带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2021 年广东省粮食总产量 1 279.9 万t,粮食播种面积 3 319.65 万亩(1 亩≈667 m2),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综合分析发现,广东粮食产业呈现产量和面积逐渐趋稳、耕地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种植区域集中,以及粮食品牌化发展凸显等趋势.同时,也存在主粮比较收益低下、粮食生产资源未实现有效配置、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水平不高、整体离高质量水平有差距等问题.提出为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应重点挖掘土地、劳动、技术、市场和政策的潜力,并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相关政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籽二酯油乳液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微胶囊理化性质分析
《中国油脂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亚麻籽二酯油的稳定性和利用率,以抗性糊精和酪蛋白酸钠为复合壁材,单硬脂酸甘油酯(MG)和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CITREM)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亚麻籽二酯油乳液,并进一步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亚麻籽二酯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固形物含量、MG与CITREM质量比、乳化剂添加量(以芯材质量计)和载油量对亚麻籽二酯油乳液粒径大小以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亚麻籽二酯油乳液的制备工艺,并采用钨丝灯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等对亚麻籽二酯油微胶囊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麻籽二酯油乳液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固形物含量50%、MG与CITREM质量比5∶4、乳化剂添加量2.5%、载油量50%,在此条件下亚麻籽二酯油乳液粒径为267.40 nm,亚麻籽二酯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7.85%;亚麻籽二酯油微胶囊结构完整,整体呈球形,外部无明显损伤,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亚麻籽二酯油微胶囊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过程中芯材释放率达到84.59%。综上,微胶囊化有利于提高亚麻籽二酯油的稳定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 亚麻籽二酯油 乳液 微胶囊 理化性质 体外模拟消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香蕉育种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几十年来,中国香蕉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是世界香蕉第二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我国香蕉主产区香蕉枯萎病等病害肆虐;同时,这些地方多山地,土质贫瘠,夏季台风和洪涝频发,冬季霜冻严重.这些问题限制香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培育高产、优质兼具高抗逆性和适应性的香蕉品种是突破我国香蕉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也是我国香蕉育种工作者面临的难题和挑战.通过总结近年来香蕉育种的研究成果,论述香蕉育种方法、新品种选育目标以及主要面临的问题,展望今后研究重点与方向,以期为我国香蕉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感官评价的常见菜心品质分级方法建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建立全面的多指标的菜心品质分级方法。方法 通过感官人员的召集、培训,形成评价菜心专业感官小组,感观评价员对不同样本的菜心进行描述分析,建立菜心的描述词库,采用M值法对描述词汇进行筛选,确定对应的参照物,并进行定量描述。感官评价员用0~6法计算鲜、嫩、甜、香、粉和外形6个指标的权重值,再根据6个权重值采用加权评分法得出菜心品质得分。结果 共计得到了甜味、翠绿、多汁等15个感官描述词,构建了菜心5个级别的感官评定参考。鲜、嫩、甜、香、粉和外形6个指标分别赋予权重0.2623、0.2459、0.0984、0.0820、0.1148和0.1967。结合各指标的权重及得分得出品质总分计算公式。真实样本应用表明,该参考与方程可以很好应用于市场上菜心的品质评定,成功将菜心根据品质分成不同级别。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多指标评价菜心品质的方法,可将菜心根据品质分成5个级别,能准确体现不同品质菜心间的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仓储稻米中产柄曲霉素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毒条件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获得产柄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C)的菌株并研究其最适产毒条件.方法 将1份来自广东省韶关市仓储霉变稻米的稀释液接种至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上,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得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获得菌株的产STC能力进行检测,结合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产毒素菌鉴定,并对其产STC菌株的产毒条件(培养基、培养天数、培养温度)进行考察.结果 该稻米中共分离到9种菌,其中詹森曲霉(Aspergillus jensenii)可代谢合成STC,其最佳产毒培养基为大米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8℃,且在培养的第28 d含量达到最大.结论 该研究从发霉稻米中分离获得1株可代谢产生STC的菌株,可为我国针对性地防控粮食中产毒性真菌污染提供基础性实验菌株,同时也有利于STC生物合成、代谢等工作的开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