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双孢蘑菇W192液体菌种摇瓶培养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戴建清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特色食用菌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双孢蘑菇;液体菌种;生理生化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82-18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双孢蘑菇W192液体菌种摇瓶培养菌丝体生长规律,为液体种子活力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液体摇瓶培养,分别测定了液体培养过程中双孢蘑菇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数量和直径、发酵液pH值、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漆酶胞外酶活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摇瓶培养第8 d时,双孢蘑菇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为9.7 mg·mL-1;菌丝球数量最多,为880个·mL-1;菌丝体平均直径最大,为0.809 mm;培养液中还原糖、氨基氮含量最高,分别为5.228、0.079 mg·mL-1;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酶活性最高,分别为0.69、2.11、15.02 U。摇瓶培养第10 d时,酸性蛋白酶活性最高,酶活性为2.93 U。将摇瓶培养8 d的液体种子转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模拟发酵罐液体菌种培养,获得的菌丝球数量最多,达115个·mL-1,菌丝体生物量最大,达7.56 mg·mL-1。【结论】双孢蘑菇液体菌种活性与上述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液体种子活力验证,判断第8 d的液体菌种活力最高,可作为液体种子用于发酵罐扩繁培养。

  • 相关文献

[1]双孢蘑菇W192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的研究. 曾志恒,程翊,曾辉,丁中文,戴建清. 2013

[2]响应面法优化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的研究. 曾志恒,程翊,曾辉,杨雷,廖剑华,施肖堃,蔡志英,戴建清. 2017

[3]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应用研究初探. 曾志恒,曾辉,程翊,杨雷,谢神斌,戴建清. 2016

[4]食用菌液体菌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戴建清,曾志恒. 2012

[5]双孢蘑菇子实体发育差异蛋白质组的iTRAQ-MS/MS分析. CHEN Mei-Yuan,陈美元,LIAO Jian-Hua,廖剑华,LI Hong-Rong. 2014

[6]双孢蘑菇栽培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 陈美元,廖剑华,卢政辉,郭仲杰,李洪荣,王泽生. 2007

[7]双孢蘑菇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 廖剑华,陈美元,卢政辉,郭仲杰,李洪荣,王泽生. 2007

[8]我国双孢蘑菇育种研究与产业发展. 王泽生,廖剑华,陈美元. 2010

[9]杂交兰‘黄金小神童’花芽分化过程形态与生理变化. . 2019

[10]养殖密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品质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姚清华,颜孙安,郭清雄,胡兵,林虬. 2018

[11]氟、铝对茶树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游小妹,陈志辉,单睿阳. 2018

[12]氮肥水平对超级稻Ⅱ优航1号生长中后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杨东,游晴如,谢鸿光,涂诗航,董瑞霞,张水金. 2008

[13]镉胁迫对姬松茸菌丝生理指标与镉吸收的影响. 刘朋虎,陈华,李波,王义祥,翁伯琦. 2020

[14]气调保鲜袋对香蕉采后品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关夏玉,章希娟,陈清西. 2010

[15]印度梨形孢对香蕉抗旱性的影响. 陈春玲,李金曼,罗杰,陈义挺,程春振,赖钟雄,黄玉吉. 2024

[16]满江红茎尖组培苗外观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变化. 徐国忠,姚宇红,陈炳焕. 1999

[17]香蕉寒害冻害及抗寒研究进展. 周红玲,陈石,郑云云,洪佳敏,郑加协,何炎森. 2017

[18]双孢蘑菇SCAR标记的建立及在菌株群鉴定中的应用. 张静,陈文炳,邵碧英,王泽生,廖剑华,江树勋,李寿崧. 2011

[19]双孢蘑菇栽培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 陈美元,廖剑华,李洪荣,郭仲杰,卢政辉,蔡丹凤,王泽生. 2009

[20]双孢蘑菇SRAP、ISSR、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和菌群分类研究. 张静,陈文炳,邵碧英,王泽生,廖剑华,李寿崧,江树勋.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