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冯林 1 ; 刘学 1 ; 杨坚 1 ; 潘科 2 ;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2.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肯尼亚红碎茶;香气成分;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
期刊名称: 蚕桑茶叶通讯
ISSN: 1007-1253
年卷期: 2012 年 01 期
页码: 18-25
摘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5个肯尼亚红碎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5个肯尼亚红碎茶中共检测出113种主要香气成分,其中1号茶样60种,2号茶样61种,3号茶样48种,4号茶样47种,5号茶样50种。5个茶样共有的香气成分为18种。1号和5号茶样以萜烯类衍生物为主,百分含量分别为44.19%和44.91%。2号和4号茶样以脂肪类衍生物为主,分别占53.25%和53.05%。3号茶样的萜烯类衍生物与脂肪类衍生物相当。
- 相关文献
[1]三个贵州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冯林,刘学,杨坚,潘科. 2012
[2]肯尼亚红碎茶与中国工夫红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冯林,陈贤民,沈强,杨坚,潘科. 2012
[3]肯尼亚红碎茶与滇红工夫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陈贤明,冯林,沈强,刘学,潘科,杨坚. 2012
[4]基于SPME/GC-MS联合分析毛尖茶的香气成分. 张小琴,沈强,郑文佳,甘正刚. 2017
[5]热处理刺梨汁香气物质的SPME-GC-MS检测与主成分分析. 彭邦远,张洪礼,孙小静,王雪雅,丁筑红. 2018
[6]贵州春兰花朵与花苞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 晋宇轩,杜致辉,杨澜,许红娟,陈之林. 2021
[7]湿法超微果糕和普通果糕风味对比研究. 邓茹月,曾海英,唐昊. 2014
[8]中国功夫红茶研究进展. 冯林,沈强,何萍,潘科. 2012
[9]基于HS-SPME/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特征香气. 申东,沈强,潘科,郑文佳. 2010
[10]不同萃取方法对绿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周顺珍,杨春,郭燕,陈娟,陈正武,龚雪. 2015
[11]安顺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与主要化学成分. 沈强,邵亦俊,邵欣宇,郑文佳. 2014
[12]蕙兰守良梅花朵不同部位的花香成分. 许红娟,陈之林,杜致辉,杨澜,吴青青,石乐娟. 2019
[13]红茶菌发酵玫瑰花醋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侯颖辉,李德文,罗莉斯,王少铭,冷家归,李晋华. 2022
[14]澳洲坚果叶茶的品质特征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韩树全,罗立娜,范建新,刘荣,黄海,张燕,康专苗,何凤平. 2019
[15]澳洲坚果露酒香气成分GC-MS分析. 康专苗,雷朝云,范建新,何凤平,李向勇,刘小翠,刘凡值. 2019
[16]不同阶段性返白过程正安白茶香气成分分析. 沈强,张小琴,刘晓霞,刘忠英,何萍,郑文佳. 2021
[17]凤梨草莓与黄毛草莓种间杂种果实香气成分的代谢谱分析. 王爱华,马红叶,李荣飞,杨仕品,乔荣,钟霈霖. 2021
[18]贵州主栽杧果品种果实品质及香气成分分析. 康专苗,何凤平,黄海,李向勇,刘清国,张燕,龚德勇,范建新,黄建峰,党志国,王艺蓉,吴小波,刘荣. 2020
[19]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20]5种种质桑葚香气成分的比较. 张芳,陈海芬,陈彪,石燕金,韩世玉.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刘亚兵;冉乾松;蒲璐璐;段学艺;王敏;戴宇樵;张拓;刘忠英;潘科
关键词:红茶;滋味;影响因子;品质调控;光质;微生物
-
灵芝菌固态发酵夏秋梅占红茶风味特征分析
作者:戴宇樵;罗学尹;刘亚兵;李琴;刘忠英;张拓;潘科;龙林
关键词:灵芝菌;电子舌;夏秋茶;梅占;香气
-
绿茶中主要儿茶素、氨基酸单体呈味分属性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建立
作者:冉乾松;刘忠英;刘锡;侯彦双;包福书;潘科
关键词:绿茶;呈味单体;滋味表征;数字模型;智能感官;呈味强度
-
夏秋灵芝菌茶的制备及内含物质分析研究
作者:刘亚兵;戴宇樵;王敏;罗学尹;蒲璐璐;冉乾松;潘科
关键词:灵芝菌;夏秋茶;发酵;品质;模型
-
灵芝菌对贵州3个茶树品种后发酵夏秋黑毛茶滋味特征的影响
作者:刘亚兵;罗学尹;戴宇樵;王敏;冉乾松;蒲璐璐;潘科
关键词:夏秋茶;灵芝菌;茶树品种;滋味特征
-
黔茶1号碾茶加工中氨基酸及儿茶素组分的动态变化
作者:张拓;杨婷;戴宇樵;李琴;刘忠英;潘科
关键词:黔茶1号;氨基酸;儿茶素;碾茶;茶叶加工
-
抹茶滋味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杨婷;刘忠英;戴宇樵;方仕茂;李琴;张拓;冉乾松;潘科
关键词: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黄酮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