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冷冻南极磷虾中细菌菌群结构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江艳华 1 ; 姚琳 1 ; 李风铃 1 ; 郭莹莹 1 ; 朱文嘉 1 ; 王联珠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南极磷虾;细菌菌群;高通量测序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16 年 7 卷 07 期

页码: 2840-2845

摘要: 目的分析冷冻南极磷虾中总细菌菌群和可培养细菌菌群的结构特征。方法提取冷冻南极磷虾中宏基因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总细菌菌群分析;提取冷冻南极磷虾中可培养细菌菌落的总DNA,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可培养细菌菌群分析。结果冷冻南极磷虾中总细菌菌群多样性丰富,相对丰度大于1%的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嗜碱菌属(Alkaliphilus)、八叠球菌(Sarcina)、乳球菌属(Lactococc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土壤杆菌属(Sediminibacterium)、未分类菌(unclassified)、罗尔斯顿菌属(Ralstoni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以及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占总量的85.04%。冷冻南极磷虾中可培养的细菌种类少,主要包括假交替单孢菌属(Pseudoalter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嗜冷单胞菌属(Psychromonas),相对丰度分别为64.43%、33.47%和1.75%。可培养细菌中占优势的假交替单孢菌属、嗜冷杆菌属和嗜冷单胞菌属仅占总细菌菌群的1.10%。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南极磷虾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与南极磷虾品质的相关性奠定基础。

  • 相关文献

[1]冷藏瓶装蟹糊微生物学品质安全特征研究. 马超,许钟,杨宪时. 2008

[2]乐清湾泥蚶、缢蛏体内及养殖水环境细菌菌群的初步调查. 杨星星,管嘉兴,房文红,郑国兴,于业绍. 2003

[3]不同温度条件下养殖大菱鲆菌群变化和货架期预测. 郭全友,包海蓉,何木,朱彦祺. 2017

[4]养殖大黄鱼加工和冰藏过程中鲜度和细菌类型的变化. 郭全友,许钟,杨宪时. 2008

[5]养殖大黄鱼细菌菌群分离鉴定与分析. 郭全友,杨宪时,许钟. 2006

[6]软烤扇贝加工源头的细菌控制研究. 许钟,杨宪时,郭全友. 2010

[7]养殖大黄鱼细菌茵群分离鉴定与分析. 郭全友,杨宪时,许钟. 2006

[8]南极磷虾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常青,秦帮勇,于朝磊,秦帮勇,于朝磊,孔繁华. 2013

[9]南极磷虾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黄洪亮,陈雪忠. 2004

[10]南极南奥克尼群岛2017年春季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评估. 王腾,朱国平,童剑锋,许柳雄. 2019

[11]半滑舌鳎鳗弧菌感染前后的免疫相关组织转录组分析. 沙珍霞,章翔,丁少雄,陈松林. 2012

[12]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脂肪与蛋白含量的季节变化. 聂玉晨,张波,赵宪勇,王新良,张吉昌,李显森. 2016

[13]拖网作业参数对南极磷虾捕捞效率的影响. 刘志强,许柳雄,唐浩,王腾,周成,贾明秀. 2019

[14]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南极磷虾及其制品中6种砷形态. 刘淑晗,张海燕,娄晓祎,孔聪,汪宇,史永富,黄宣运,沈晓盛. 2019

[15]南极磷虾酶解产物中一种含氟多肽的研究. 刘云姣,张海燕,孔聪,樊成奇,刘淑晗,汪宇,沈晓盛. 2020

[16]响应面优化南极磷虾虾青素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谈俊晓,赵永强,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魏涯,岑剑伟. 2018

[17]南极磷虾虾青素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赵永强,谈俊晓,李来好,杨贤庆,魏涯,岑剑伟,李春生. 2019

[18]南极磷虾脂类成分的抗炎活性研究. 田晓清,常俊男,李月月,陆亚男,樊成奇. 2019

[19]南极磷虾的资源概况与生态系统功能. 刘永新,李梦龙,方辉,李乐,王书. 2019

[20]基于广义可加模型分析时空和环境因子对2013年南极磷虾资源分布的影响. 孙珊,李显森,赵文武,张吉昌,朱建成,徐玉成.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