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杜仲叶茶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丽华 1 ; 王子阳 1 ; 李顺峰 2 ; 兰雪怡 1 ; 赵光远 1 ; 纵伟 1 ;

作者机构: 1.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

关键词: 杜仲叶茶;抗氧化;活性成分;相关性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酿造

ISSN: 0254-5071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11 期

页码: 194-199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杜仲叶茶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特性,以杜仲叶为原料,采用不同加工方式将杜仲叶制成绿茶、黑茶、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发酵茶和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茶,对其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绿茶的活性成分含量最高,其总多糖含量、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绿原酸含量分别为176.31 mg/g、1.25 mg/g、78.77 mg/g、75.51 mg/g;其抗氧化能力最佳,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分别为62.85%、36.04%、34.90。总多糖、绿原酸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相关(P<0.05),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极显著相关(P<0.01)。因此,总多酚是杜仲叶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

  • 相关文献

[1]香蕉皮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张晓迪,尚朝杰,王惠敏,袁文鹏. 2021

[2]不同采收期香椿茶发酵前后活性成分、降糖活性及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蒋鹏飞,高海东,赵丽丽,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王旭增. 2021

[3]香菇精深加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崔国梅,许方方,李顺峰,魏书信,刘丽娜,王安建. 2021

[4]大蒜中活性成分的探讨. 何妮,刘进玺,董小海,钟红舰. 2013

[5]艾叶主要活性成分评价研究进展. 许兰杰,梁慧珍,余永亮,谭政委,杨青,杨红旗,董薇,李磊,安素妨,鲁丹丹. 2022

[6]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赵甜甜,张国治,王赵改,蒋鹏飞. 2023

[7]一株野生桑黄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成分分析. 王华,朱荣才,崔胜,潘茂华,崔自学,张芊. 2024

[8]信阳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春季降水的相关性分析. 姜明波,翟顺国,王守强,程泽强,韩国琼,刘先明. 2018

[9]不同品种花生红衣中八种酚类物质成分分析. 高锦鸿,芦鑫,孙强,黄纪念,王强,贾聪,王瑞丹. 2022

[10]2005-2020年转Bt基因棉花抗虫性变化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唐中杰,谢德意,许守明,聂利红,吕淑平,王明坤. 2023

[11]玉米F_(2:3)群体淀粉含量的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魏良明,王延召,宋迎辉,周波. 2016

[12]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 丁燕芳,平文丽,孙计平,孙焕,李彦平,李雪君,朱银峰,张昭. 2017

[13]基于DUS测试性状的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豆丹丹,王德新,郭玉玺,郭新海,丁超明,孙建军. 2023

[14]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南方锈病玉米品种'伟育618'. 王新涛,高宏伟,郝俊杰,张君,张根峰,王子朋. 2024

[15]老面对面团发酵过程中菌群结构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刘悦,张灿,高玲玲,张康逸,闫美慧,张国治. 2022

[16]玉米抗茎秆倒伏相关因素的影响. 燕树锋,刘海芳,孙书库,铁双贵,卢彩霞,岳润清,齐建双,韩小花,郭书磊. 2017

[17]红白忍冬花青素合酶编码基因rLjANS1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与花色苷积累的关系. 谭政委,鲁丹丹,李磊,余永亮,许兰杰,董薇,杨红旗,杨青,李春明,安素妨,梁慧珍. 2022

[18]不同品种花生加工花生酱的适宜性评价. 金璐,张丽霞,孙强,张立涛,魏松丽,孙晓静,黄纪念,臧秀旺. 2023

[19]水淹胁迫对美洲黑杨嫁接苗叶片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张江涛,杨淑红,晏增,马永涛,赵蓬晖,朱延林. 2024

[20]基于熵权逼近理想排序法评价干燥方式对黄芪品质的影响. 耿君君,谢永康,孟建升,李萍,韩俊豪,李锟,赵妍,杨慧. 202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