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绿原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现象及其腐败特性的抑制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虹懿 1 ; 吴海虹 1 ; 张新笑 1 ; 刘芳 1 ; 孙芝兰 1 ; 诸永志 1 ; 王道营 1 ; 徐为民 1 ; 彭景 1 ;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群体感应;绿原酸;荧光假单胞菌;腐败特性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0 年 07 期

页码: 95-1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首先以群体感应报告菌株紫色杆菌CV026检测模型,确定绿原酸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结合HPLC-MS/MS检测其对荧光假单胞菌释放信号分子的影响。以胞外酶活性、嗜铁素、群集与泳动为评价指标,通过添加外源信号分子分析绿原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活性及腐败特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影响荧光假单胞菌正常生长的剂量下,绿原酸可以减少其信号分子的产生,明显抑制荧光假单胞菌嗜铁素的产生、胞外蛋白酶、胞外脂肪酶活性、群集与泳动等相关腐败特性,且随着绿原酸浓度的升高,抑制效果更趋明显。因此,绿原酸具有较好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该研究为绿原酸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 相关文献

[1]绿原酸与Ⅲ型细菌素复配对鸡肉中假单胞菌的抑菌机制. 王虹懿,唐敏敏,吴海虹,诸永志,刘芳,孙芝兰,徐为民,彭景. 2020

[2]绿原酸对鸡肉腐败菌的抑菌机理. 苏萌萌,孙芝兰,刘芳,吴海虹,张新笑,诸永志,王道营,徐为民,罗章. 2018

[3]不同二氧化碳比例气调对冷鲜鸡肉中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 张新笑,章彬,卞欢,王道营,吴满刚,孙芝兰,诸永志,徐为民. 2018

[4]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MF11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评价. 周冬梅,何亮亮,李伟山,冯辉,赵敏,纠敏,魏利辉. 2021

[5]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中荧光假单胞菌数量的变化. 杜娟,吴季荣,俞明正,王燕霞,徐剑宏,史建荣. 2014

[6]桃褐腐病生防细菌FD6硝吡咯菌素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及prnA功能分析. 张清霞,何玲玲,单海焕,童蕴慧,陈夕军,纪兆林,刘凤权. 2016

[7]稻秸秆覆盖对麦田细菌种群数量及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曹启光,陈怀谷,杨爱国,张银贵,林玲,于汉寿. 2006

[8]3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草莓育苗的影响. 王琳,杜迎春,宋宇琦,杨莹,周影,袁灿生. 2025

[9]植物相关细菌生物膜研究进展. 杨敬辉,WEN Ping-Jan,陈宏州,ZHU Gui-mei,潘以楼. 2008

[10]病原菌菌膜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朱欣娜,史贤明. 2009

[11]基于群体感应的生物膜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生弘杰,王芳,冯发运,程金金,张银萍,葛静,张雷刚,蒋新,余向阳. 2024

[12]群体感应在合成微生物群落构建中的研究进展. 王喆,曹雨欣,戴意强,徐为民,王道营,董明盛,夏秀东. 2024

[13]中药涂膜剂绿原酸体外透皮效果. 戴鼎震. 2004

[14]甘薯块根抗黑斑病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 刘美艳,孙厚俊,王景景,王考艳,申杰,刘丹,张健,谢逸萍. 2012

[15]果梅绿原酸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王兴娜,吴晓红,周惠,余芳,王帆,陈宝宏. 2018

[16]Helveticin-M与绿原酸复配对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及其机制. 王虹懿,刘芳,孙芝兰,苏萌萌,诸永志,王道营,徐为民,彭景. 2020

[17]绿原酸对异育银鲫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薛飞,刘涛,周维仁,徐小明,陈魏. 2007

[18]植物中绿原酸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宿子文,蔡志翔,孙朦,沈志军,马瑞娟,俞明亮,严娟. 2023

[19]响应曲面法设计优化牛蒡叶提取绿原酸工艺. 郭秋娟,陈和平. 2009

[20]绿原酸对紫薯花色苷的辅色作用研究. 闫征,李春阳.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