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GRU神经网络模型的冷链运输温度时序预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谦 1 ; 杨涵 1 ; 王宝刚 2 ; 李文生 2 ; 钱建平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

关键词: 易腐食品;冷链运输温度;时序预测;GRU神经网络;食品安全;冷链运输

期刊名称: 农业大数据学报

ISSN: 2096-6369

年卷期: 2022 年 4 卷 001 期

页码: 82-88

摘要: 冷链可以有效维持易腐食品品质、保障质量安全、降低过程损耗,冷链环境监控对于充分发挥冷链物流效能至关重要.当前,冷链环境监控技术可以满足多点、无线、实时等监测需求,并通过与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结合开始向冷链物流环境精准预测方向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冷链运输温度预测问题,从挖掘历史数据时序信息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GRU)的冷链运输温度时序预测方法.首先,滤除冷链运输温度时序数据的异常值和缺失值,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进行填补修正后归一化处理;然后,根据三种不同时间序列预测尺度的GRU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性能对比结果,选择构建GRU时序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冷链中实验冷藏厢体未来10 min的温度变化,并与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模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BP)模型进行预测准确性对比试验.对比冷链厢体温度真实值与预测值发现,基于GRU神经网络模型的对应厢体预测温度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56和0.76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236%,与其他模型相比,以上误差指标值均处于相对最低水平;在温度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中,GRU时序预测模型表现出更优的预测效果.该研究成果对于食品冷链物流中预测预警食品安全、精细控制冷链环境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 相关文献

[1]基于CFD的苹果隔板包装预冷温度场研究. 朱文颖,史策,韩帅,刘欢,杨信廷. 2019

[2]可装卸式蓄冷保温箱冷链运输效果. 张秋玉,臧润清,刘升,李彦,范中阳,孙丽君. 2017

[3]基于WSN和CFD技术的猪胴体在屠宰冷链运输中的温度场模拟研究. 白红武,韩佳伟,徐兴莲,刘贤金,杨信庭,赵春江. 2014

[4]城市食品安全体系智能溯源终端设计. 缪祎晟,吴华瑞,朱华吉,黄锋. 2015

[5]工作流技术在HACCP体系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张方田,王开义,喻钢,刘忠强. 2010

[6]柬埔寨食品安全主管部门构架及其运行机制. 张超,HOUR Phann,RENO Phon,KONG Pheach. 2020

[7]成像光谱技术在农产品/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周全,朱大洲,王成,郑耀,王秋平. 2010

[8]食品安全控制中条码质量追溯标签的设计与应用. 杨信廷,孙传恒,钱建平,陈立平,刘学馨. 2006

[9]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安全监管策略分析. 李瑾,杨利琼,秦向阳,丁萌. 2010

[10]拉曼光谱在食品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刘宸,黄文倩,王庆艳,陈立平,赵春江. 2015

[11]韭菜上五种有机磷农药的残留监测与安全性评价. 宋丹,李传仁,贾春虹,朱晓丹,贺敏. 2016

[12]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梁刚,满燕,李安,潘立刚. 2017

[13]基于碳量子点的荧光分析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许泽宇,周昊天,张佳然,韩淇安,史策,王小艺. 2021

[14]利用便捷式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和机器学习分辨霉变小麦及霉变程度. 贾文珅,吕浩林,张上,秦英栋,周巍. 2024

[15]农产品溯源系统研究进展. 白红武,孙传恒,丁维荣,孙爱东,王冬兰,孙立荣,杨信庭,刘贤金. 2013

[16]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生鲜农产品追溯系统研究进展. 张哲,杨信廷,于合龙,李珊珊,孙传恒. 2022

[17]国内外食品中农药残留安全监管研究. 余苹中,宋稳成,贾春虹,刘丰茂. 2012

[18]磁性侧流层析技术在食品污染物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翟文磊,韩晨瑞,韦迪哲,肖志勇,孔聪,王蒙. 2022

[19]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任君安,满燕,李安,梁刚,靳欣欣,潘立刚. 2018

[20]婴幼儿奶粉奶源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朱大洲,平华,郭刚,胡长利,梁克红,韩娟,秦玉昌.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