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泛素连接酶D3与抗病相关蛋白VOZ2的互作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蘖矮秆基因dwarf-3(D3)是水稻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基因,拟南芥中的MAX2基因与D3 同源,且MAX2 参与拟南芥的抗病防卫反应.本研究以水稻泛素连接酶D3 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筛库,发现水稻抗病相关蛋白维管植物单锌指蛋白VOZ2 与D3 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证实,D3 与VOZ2 存在互作.通过荧光定量PCR证实,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后,VOZ2 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受到显著诱导.利用水稻原生质体开展的亚细胞共定位实验发现,D3 与VOZ2 共定位于细胞核.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发现,D3 与VOZ2 在烟草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产生较强的荧光,进一步证实了D3与VOZ2 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D3 和VOZ2 在水稻抗病防卫反应中的功能与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泛素连接酶D3 维管植物单锌指蛋白VOZ2 蛋白互作 酵母双杂交 亚细胞共定位


顾及生活服务设施供需服务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分析-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顾及供需服务水平分析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的空间差异性,不仅需要探测设施空间分布特征,还需深入了解导致空间差异的原因。以武汉市江汉区为研究区,以菜市场为典型设施开展实例研究。通过构建顾及可达性的空间差异性指数(spatial disparity in accessibility of services, SDAS),判断生活设施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差异,并在道路交通网络和居民收入水平基础上结合改进重力模型对SDAS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江汉区大部分社区单元的供需差异水平较高,在王家墩中央商务区供需差异性明显。在传统模式、多方式交通网络和多模式3种情形下,社区周围生活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都对SDAS值有显著影响。在社区单元需求水平方面,只有多模式社区单元的需求水平与SDAS值呈显著负相关,且多模式情形更能反映设施空间可达性与社区单元需求间的空间差异,结果更接近于真实情况。研究结果将为城区生活服务设施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活服务设施 供给与需求 空间差异 可达性 改进重力模型


浙江豇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江省是我国豇豆的主要产区之一,为全面梳理、鉴定浙江省地方豇豆种质资源,对浙江省历年来收集到的220份豇豆地方品种进行21个重要性状的田间鉴定。结果表明,浙江省豇豆地方种质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基于表型数据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它们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Ⅲ的综合表现接近目前生产上的育成品种,具有较高的育种使用价值。本研究还利用豇豆物种特异的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构建了各种质DNA指纹图谱,基于基因型数据将之分为4个亚群,其中亚群Ⅲ的荚长较长。本研究从多角度评价了浙江省豇豆地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以为豇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干燥方式对桑叶枸杞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及其口感优化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桑叶枸杞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以桑叶、枸杞为基本原料,通过微波干燥、鼓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3 种方式分别制备桑叶枸杞固体饮料,并检测干燥后粉体的质构、色泽及营养品质变化.从物理性质来看,真空冷冻干燥的粉体在稳定性、可压性与均一性上表现较好,鼓风干燥的粉体在堆积性和流动性上相对更好.真空冷冻干燥粉体的总糖含量最高,亮度值最大,湿润下沉时间短.结合吸湿特性与微观结构判断,真空冷冻干燥制备的粉体品质优于其他2 种干燥方式.为了改善饮料风味,采用响应面试验进行口感优化,结果表明,当木糖醇添加量为 27.30%(质量分数,下同)、甜菊糖苷添加量为 3.67%、苹果酸添加量为0.11%时,口感最好.


雷笋采后木纤化及调控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雷笋采后贮藏过程中木纤化规律,将雷笋分别置于常温(25℃)和低温(4 ℃)条件下贮藏,研究木质素含量及组分变化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贮藏至6d,笋肉表现出黄化、腐烂等变化.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至第24天,笋肉出现黄化、腐烂现象.低温贮藏至6d时,木质素含量为13.22 mg/g,到24 d时木质素含量增至26.31 mg/g.氨基酸总量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变化不大.在常温条件下,其呈缓慢下降趋势,贮藏第6天时氨基酸下降了21.78%.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肉桂酸-4-羟化酶(C4H)等木质素代谢相关酶活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常温贮藏下的酶活性高于低温贮藏的酶活性,表明低温时通过降低雷笋木纤化相关酶活性,减缓木纤化进程.在低温贮藏环境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数不断增加.低温贮藏24 d时基因下调程度最明显,上调基因各组差别不大;贮藏12 d时上调基因数最少.LAC-10、POD-10、HCT-10、CAD-10和CCR-10等木质素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低温下整体呈上升趋势,而COMT-10基因相对表达量一直减小.本研究结果为雷笋采后木纤化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红麻、厌氧混合菌群及红麻骨炭对土壤重金属镉的修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厌氧混合菌群、红麻种植及红麻骨炭粉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洒菌后盆栽薄膜覆盖封闭、盆栽无薄膜覆盖封闭及大田无薄膜覆盖封闭进行处理,通过对盆栽水稻收割后的株高等10个性状进行考种调查及对三套方案各处理的水稻糙米重金属Cd含量进行检测,并检测各处理在洒菌时(前期)、收割时(后期)土壤Cd化学形态。结果表明:无薄膜封闭处理比有薄膜封闭处理后的农艺性状较好,性状大小顺序为HYT>HY>Y>CK,干谷产量与对照相比,HYT的产量增加49.65%,HY增加35.45%,Y的产量增加21.24%;各处理对谷子糙米Cd含量降低具有一定作用,糙米Cd含量高低顺序均为HYT
关键词: T-Abs菌 红麻 红麻骨炭粉 水稻产量 Cd含量


MXene材料在重金属电化学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复合材料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检测重金属污染已成为风险防控、农业绿色发展、食品安全及生态保护等领域重要的技术保障。目前有许多方法来检测重金属离子,其中电化学检测法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同时对多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等优点,成为了重金属快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MXene是具有类石墨烯结构的过渡金属碳/氮化物材料,它具备良好的亲水性、导电性和丰富可调节的终端基团。本文综述了MXenes在电化学检测重金属离子领域的研究进展:对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述;其次,概述MXene的合成方法,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MXene电化学检测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及其传感机制和检测性能分析;最后,讨论了MXene材料在电化学检测重金属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戊酸钠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肠炎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戊酸钠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肠炎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试验选用24只体重相近的6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脂多糖组(LPS组)和戊酸钠组(SV组),每组8只。LPS组和SV组小鼠腹腔注射2.5 mg/kg BW的LPS,CON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24 h后,CON组和LPS组小鼠自由饮食和饮水,SV组每天灌喂100 mg/kg BW的戊酸钠0.2 mL,连续7 d。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LPS组小鼠结肠长度显著降低(P <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和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 <0.05),结肠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结肠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 <0.05),结肠毛螺菌科NK4A136群(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SV组小鼠结肠长度显著提高(P<0.05),血清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以及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肠乙酸、戊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肠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肠脱硫弧菌科未分类属(Desulfovibrionaceae_unclassified)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SV组小鼠结肠菌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提高(P<0.05),结肠阿克曼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肠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戊酸钠可以通过降低LPS诱导急性肠炎损伤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提高结肠SCFA含量,并改善结肠微生态平衡,从而发挥其对急性肠炎的治疗作用。


茶树嫩梢形态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茶树嫩梢芽叶形态分布及采摘部位受力形变规律,进行了嫩梢形态特征参数统计与力学特性试验。首先,以龙井43、中茶108、白叶1号等6类茶树品种为试验对象,分析适采期茶树嫩梢芽叶分布形态特征与采摘农艺要求;其次,对嫩梢进行了物理参数统计,包括各叶片生长基部到嫩梢顶端距离、茶梢茎秆径宽尺寸以及嫩梢含水率等;最后,开展了茶树嫩梢剪切与弯曲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茶树嫩梢叶顶距与各茎秆段等效直径呈正态分布。六种茶树样本一、二、三叶位叶顶距分布范围依次为16~22、25~35、40~60 mm。茶梢的一、二、三茎秆段等效直径分别集中在1.2~1.4、1.4~1.6、1.6~2.0 mm范围内,含水率逐渐降低,大致保持在78%~86%。随着由上至下叶位的变化,茎秆的抗弯刚度和剪切应力逐渐增大,不同茶树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但变化趋势相似;茶梢茎秆在受压弯曲试验过程中存在压力突变区间,并以龙井43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嫩梢在下压过程中茎秆采摘部位的力学特征,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茶树嫩梢的物理特征和优化设计茶叶采摘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蒙脱石、高岭石与玄武岩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玄武岩风化及其风化过程中形成的蒙脱石与高岭石类黏土矿物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玄武岩、蒙脱石和高岭石施用下土壤颗粒结构、pH值,及速效养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山核桃壳有机肥的处理相比,在其基础上配施玄武岩、蒙脱石或高岭石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MBC含量,降幅分别为8.7%、10.3%和9.7%;配施玄武岩的处理土壤pH值显著提高0.80,土壤DOC、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9.4%、3.6%和939.2%;配施蒙脱石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显著增加77.3%、471.7%、80.2%,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5%和543.2%;配施高岭石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占比显著提升了2.3百分点,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8%和646.3%。此外,除配施玄武岩或蒙脱石的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外,配施3种矿物对土壤其他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蒙脱石、高岭石与玄武岩对土壤有机碳有固定作用,玄武岩对土壤无机碳的固定作用最强。施用蒙脱石、高岭石和玄武岩可以实现对土壤有机碳-无机碳的协同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