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声波辅助酶解牦牛血粉提取氯化血红素的响应面工艺优化及品质表征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牦牛血粉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酶解技术提取氯化血红素,优化制备工艺并进行品质评价.以超声波辅助酶解时间、酶/底物浓度和超声比功率为自变量,以纯度为响应变量,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色度仪、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表征样品的纯度、得率、色度、化学结构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解时间、酶/底物浓度和超声比功率对氯化血红素提取物纯度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经响应面优化后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辅助酶解时间4 h、酶/底物浓度17 U·mg-1和超声比功率800 W·L-1,在此条件下氯化血红素提取纯度为14.89%,得率达63.30%.与普通酶解提取工艺相比,超声波辅助酶解提取得率和纯度分别提高1.29倍和1.07倍(P<0.05),提取样品的色度和化学结构与氯化血红素标准品更相近.综上所述,超声波辅助法(800 W·L-1超声比功率下处理4 h)能在不改变理化性质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从牦牛血粉中酶解提取氯化血红素的纯度和得率.
关键词: 牦牛血 超声波辅助酶解 氯化血红素 响应面优化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


取秧侧向零偏移的空间轨迹再生稻分插机构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现有空间行星轮系式分插机构在再生稻宽窄行机械化种植取秧过程中出现侧向偏移量和侧向偏转角的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局部平面轨迹特性的空间轨迹不等速行星轮系机构,并开展基于取秧口和机构回转中心位置约束下的宽窄行分插机构综合研究.构建了基于关键位姿点(取秧起始点、取秧结束点、推秧点)的空间轮系机构运动综合模型,利用关键位姿点求解机构杆长参数与空间交错轴信息,并通过优选二杆相对角位移参数实现机构传动比分配.将不完全非圆齿轮副引入空间行星轮系机构,利用间歇机构锁止弧约束行星轴,实现机构取秧过程侧向零偏移量、侧向零偏转角的平面轨迹段.通过仿真分析与机构样机试验验证了机构实际作业性能与理论设计相一致,结果表明:分插机构取秧侧向零偏移量,取秧侧向零偏转角,推秧侧向总偏移量为50.24 mm、取秧角为5.18°、推秧角为71.56°、推秧侧向角为16.26°、插秧穴口宽度为22.43 mm、轨迹高度为289.76 mm,满足预期设计要求.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分插机构可实现等行距取秧口和既定机构回转中心下宽行(40 cm)与窄行(20 cm)间隔机插,满足再生稻宽窄行种植要求.
关键词: 再生稻 分插机构 零偏移量 零偏角 宽窄行 不完全非圆齿轮系


牛血清γ射线辐照灭活及其对品质影响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γ射线辐照灭活对牛血清品质的影响,以胎牛血清、新生牛血清为材料,研究8、10、11、12、13kGy 5个不同辐照剂量对牛血清中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的影响,以及12、20、25、30、35、40 kGy 6个不同辐照剂量对牛血清中主要成分含量、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2 kGy剂量的γ射线辐照能灭活牛血清中的病原微生物;辐照对除血红蛋白外的牛血清主要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也不会降低内毒素含量;牛血清经≤35 kGy辐照剂量处理后,其Sp2/0-Agl4细胞的倍增时间和克隆率、Mv1 Lu细胞倍增时间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新生牛血清标准。本研究可为γ射线辐照灭活在牛血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与去除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的检测与去除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目前检测农兽药残留的方法主要是仪器分析法,但存在检测时间长、操作要求高等不足,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配体构成的杂化材料,其具备吸附富集、催化降解、可发荧光及产生电化学信号等功能,因而具有良好的潜力应用于农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与去除。本文阐述了MOFs材料的富集去除、催化降解、荧光传感和电化学传感四种功能,总结了基于MOFs的不同功能开发的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与去除方法,综合分析了结合RGB分析技术与便携式监测设备后的优势与不足,讨论了MOFs应用于农兽药残留检测与去除的挑战。本文为MOFs快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金属有机框架 快速检测 研究进展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SOX18在湖羊毛囊毛乳头细胞中的功能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初步探究SOX18基因在湖羊毛囊毛乳头细胞中的功能。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试验对从湖羊毛囊中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然后构建SOX18基因过表达载体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过表达效率。将经过鉴定且生长状态良好的毛乳头细胞分为两组,分别转染SOX18过表达载体和空载质粒,每组3个重复。采用Trizol法提取6个样本的总RNA并构建cDNA文库,利用Illumina Novaseq6000平台进行测序,然后对样本相关性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注释,寻找SOX18基因调控的相关候选基因和通路。为确认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随机选取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毛乳头相关基因在所分离的细胞中高表达,表明所分离的毛乳头细胞纯度高。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OX18基因过表达能够增加毛乳头细胞中SOX18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明构建的SOX18基因过表达载体可用于后续试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样本间相关性好,SOX18过表达组和对照组相比共发现157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103个基因在SOX18过表达后上调,54个基因下调,qRT-PCR分析表明转录组数据准确性高。GO功能分析显示,一些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进展和毛囊发育过程。KEGG富集分析表明,一些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细胞增殖和毛囊发育相关信号通路。GO功能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SOX18在毛乳头细胞的增殖和毛囊发育过程中起作用。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SOX18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毛囊发育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来影响毛乳头细胞增殖和毛囊生长发育,研究结果为解析SOX18基因在湖羊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施氮对田菁翻压还田滩涂盐渍土碳氮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土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CK、SN1、SN2、SN3、SN4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绿肥田菁还田对土壤碳氮、pH、水溶性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N3处理下田菁生物量和碳、氮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1 882、3 756和101.5 kg/hm~2。作绿肥翻压还田后,则以SN2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6.51 g/kg和0.637 g/kg。各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低于CK处理。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土壤pH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则随施氮水平和翻压量的增加而上升,但较种植前明显降低。不同施氮处理田菁翻压后,土壤中具有一定有机降解功能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等细菌类群占据主导地位,且相对丰度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呈一定变化趋势,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不明显。土壤门水平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与土壤碳氮含量、pH和水溶性盐总量等指标均呈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蓝菌门、绿弯菌门和迷踪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相关性较显著。综上所述,SN2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可显著提升滩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不同施氮水平下生长的田菁翻压还田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均较种植前显著降低,主要优势菌群均有利于绿肥降解与土壤培肥,改善滩涂土壤微生态环境。


莲藕解酒功能软糖的制备及功效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了莲藕解酒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制备的软糖的解酒功效。本研究以莲藕为原料,以乙醇脱氢酶(ADH)体外激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研究。对最优提取工艺下的莲藕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并以此作为原料制备解酒功能软糖,测定软糖中添加不同浓度莲藕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建立小鼠醉酒模型评价莲藕功能软糖的醒酒功效。实验结果表明,莲藕解酒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溶剂选用100%甲醇,料液比1∶4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 h,此工艺下得到的莲藕提取物对ADH体外激活率为(19.60±2.10)%。UPLC-QTOF-MS/MS分析此工艺条件下莲藕提取物有433种成分,主要物质为酚酸和黄酮类物质。莲藕解酒功能软糖对ABTS+自由基、·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14.59、101.96和5.54 mg·mL-1。动物实验证明莲藕解酒功能软糖可以显著提高(P<0.05)饮酒后小鼠肝脏ADH活性并显著降低(P<0.05)小鼠饮酒后血液中乙醇的含量,同时延长小鼠平均醉酒潜伏时间并缩短醉酒后翻正反射恢复时间。表明莲藕解酒软糖具有一定的解酒效果。本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解酒护肝功效的功能性食品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杨梅复合果汁
《化学工程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沙棘酸涩,采用杨梅复配技术可改善感官,形成一款消费者喜爱的复合果汁.以沙棘原浆和杨梅汁为主要原料,白砂糖等为辅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沙棘杨梅复合果汁的最佳原辅料配比.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低酯果胶、高酯果胶、黄原胶、卡拉胶、魔芋胶和柚皮果胶为复合果汁稳定剂,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稳定剂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沙棘杨梅复合果汁的最佳原料复配比为沙棘原浆∶糖∶杨梅汁质量比=30∶15∶31.113,此时感官分最高为34.83,总酚质量浓度为432.66 mg/L,DPPH(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清除率为39.29%.沙棘杨梅复合果汁稳定剂最佳配比为低酯果胶0.15%、魔芋胶0.095%、柚皮果胶0.093%.杨梅汁复配可以提高沙棘汁感官特性,经响应面优化复配的果汁具有沙棘和杨梅独特的香气,色泽呈橘黄色,组织状态均匀,口感酸甜适口.


不同种植方式大米中碳氮同位素比率与矿质元素特征及加工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大米稳定同位素特征指标与矿质元素差异,该研究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研究有机、绿色和常规种植方式下糙米与精米δ13C、δ15N与11种矿质元素变化.结果表明,精米δ13C、δ15N分布分别为-27.7‰~-26.9‰和3.7‰~4.9‰,糙米δ13C、δ15N分布分别为-27.8‰~-26.9‰和3.4‰~4.7‰.精米δ13C在有机和绿色栽培下差异显著,δ15N在绿色与常规栽培下差异显著,Na、Mg、K、Mo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糙米δ13C和δ15N在各栽培条件下均无显著差异,K、Mn元素存在显著性差异.糙米加工成精米后,有机大米中矿质元素减少42%,绿色大米矿质元素损失40%,常规大米矿质元素下降54%.精米比糙米可以更好地反映稳定同位素特征,常规栽培下糙米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绿色栽培下精米矿质元素含量最高.不同种植方式和加工制备影响大米中δ13C、δ15N、矿质元素含量,该研究为科学评价大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和指导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