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浙江省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风险调查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导致红火蚁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的关键因素,摸清浙江省带土苗木传带红火蚁的风险,对其快速阻截与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研究通过问询、目测踏查、诱饵诱集等监测方法,调查了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39个区或县,包括251个苗圃地、26个花卉交易市场、576个档口的红火蚁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龙血树Dracaena draco、玉兰Yulania denudata、山茶Camellia japonica、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丝葵Washingtonia robusta、木犀Osmanthus fragrans、苏铁Cycas revoluta、樟Cinnamomum camphor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等是浙江省高风险传带红火蚁的带土植物种类。建议今后应该加大对该类带土苗木的检疫,快速发现并阻截红火蚁入侵。


杨梅MrSPL4在响应干旱和低温胁迫中的作用研究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杨梅MrSPL4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对MrSPL4-OE转基因烟草T2代3个株系进行干旱与低温胁迫处理,观察其种子萌发率和植株表型,测定植株生理指标,以期明确MrSPL4在响应干旱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MrSPL4启动子区包含干旱诱导、低温响应、防御和胁迫响应等8类顺式作用元件。干旱胁迫下,与野生型烟草相比,MrSPL4-OE转基因烟草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但植株失水和萎蔫程度差异不明显,除H2O2含量显著降低外,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POD活性差异不明显;低温胁迫后转移至正常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显著升高,植株失绿和萎蔫程度降低,SOD、POD酶活性显著升高,MDA、H2O2、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表明,杨梅MrSPL4正向调控了转基因烟草低温胁迫响应过程,提高了其耐低温能力,但抑制了干旱胁迫下种子的萌发。


几种杀菌剂对元胡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
《农药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筛选出对元胡霜霉病安全高效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测定了 8种杀菌剂在试验设计剂量下对元胡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元胡的安全性.[结果]各试验小区的元胡生长正常,无明显影响;70%氟吡菌胺·霜脲氰水分散粒剂、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3种药剂对元胡霜霉病表现出较好防效,防治效果分别为83.3%、78.5%和73.6%;100 g/L氰霜唑悬浮剂、80%三乙膦酸铝水分散粒剂和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种生产中常用药剂相对表现不佳,防效分别为43.6%、50.9%和51.3%.[结论]70%氟吡菌胺·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和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元胡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在防治元胡霜霉病的过程中可推荐使用.


以甘蓝下胚轴为外植体的再生体系优化
《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甘蓝组织培养过程中再生体系难度大,培养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以白花芥蓝下胚轴为外植体,对离体培养关键影响因素——无菌苗光/暗培养时间、NaClO消毒时间、激素配比对甘蓝种子、不定芽分化及再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75%无水乙醇40 s+5%NaClO 15 min消毒后,将种子暗培养3 d,再光培养3 d,无菌苗生长最好;预培养时培养基最佳激素组合是0.05 mg L–1 NAA (α-萘乙酸)+4 mg L–1 6-BA (6-苄氨基嘌呤);筛选培养基的最佳激素组合为0.05 mg L–1 NAA+4 mg L–1 6-BA+250 mg L–1 Cb (羧苄青霉素),愈伤发生率91.1%,不定芽分化率57.3%;生根培养基MS+30 g L–1蔗糖+7 g L–1琼脂+0.1 mg L–1 NAA+0.1%活性炭,不定根产生数量多,获得植株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本研究建立的甘蓝组织培养优化体系能快速获得再生植株,有助于加速甘蓝良种的繁育与评价。


模拟干旱胁迫下大豆耐旱突变体的生理和转录组分析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大豆苗期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解析其耐旱机制,本研究以浙春3号及其突变体Gm-lpa-ZC-2(ZC-2)为材料,利用20%PEG6000胁迫处理其幼苗后,对比两品种表型差异并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再利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ZC-2的耐旱性强于浙春3号,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突变体ZC-2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亲本浙春3号,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浙春3号。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PEG6000胁迫后,浙春3号和ZC-2之间共存在7 87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有4 208个,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有3 671个;胁迫处理2和4 d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为571个。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571个基因主要富集在84条代谢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半乳糖代谢、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通路。进一步筛选到光合作用和糖代谢相关通路基因以及可能与干旱胁迫相关的基因,包括TIFY10A、ZAT10、RD22、PM19L和XTH6等。研究结果可为挖掘大豆苗期耐旱候选基因和解析大豆耐旱机制提供一定基础。


食品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与前沿探索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智能感知技术是一种利用传感器模拟人类感觉器官捕捉样品各种感官属性信息,再结合智能识别算法信号处理,实现食品等样品品质拟人化综合评价的前沿仿生技术。智能感知技术作为传统感官评价技术的现代化延伸和补充,具有检测速度快,样品无需前处理,操作简便,实时在线分析等技术特性,是深度感知食品感官品质的强有力的工具。本文综述食品领域中几种主要的智能感知技术,如模拟味觉的电子舌技术,模拟嗅觉的电子鼻技术,模拟触觉的质构分析仪和仿生视觉系统的电子眼等。另外,文章还归纳总结了智能感知技术在食品品质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智能感知技术在静态感官、动态感官和情绪感知表征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可能性。随着生物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智能感知技术有望从样品整体感官特性的区分、识别应用,提升至食品嗜好和情绪的检测表征,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关键词: 智能感知技术 电子舌 电子鼻 电子眼 质构分析仪 静态感官 动态感官


不同比例桑枝叶粉复合饲料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蚕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树是在我国广泛栽种且兼具药食两用价值的木本植物,其营养丰富产量又高。随着机械化栽培生产技术升级和应用推广,桑多元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为探究机械化收获的杂交桑枝叶粉制备复合饲料对肉鸡生产的影响,在等氮等能的基础上,按基础日粮含0%(对照组)、2%(低剂量组)、4%(中剂量组)、6%(高剂量组)的不同比例配制桑枝叶粉复合饲料,经连续8周的饲养观察,测定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分析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桑枝叶粉复合饲料组鸡生长状态、觅食表现和增重无明显变化,但肉鸡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抗氧化能力、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同时,桑枝叶粉饲养组肉鸡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尿素氮(UREA)含量和胆固醇含量降低,其中4%桑枝叶粉复合饲料组表现尤为明显。经定量PCR检测表明,内源性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可能与HMGCR、SREBP-2等蛋白基因水平的表达受到抑制,以及LDLR外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增加有关。综上所述,桑枝叶粉可改善肉鸡体内的物质代谢,提高肝肾及抗氧化和免疫保护功能,促进胆固醇脂质代谢,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