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杨梅肉葱病发生与营养元素关联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葱病是杨梅果实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对成熟期产量及果实品质影响较大,其发病机理尚未见报道。该研究以15年树龄东魁杨梅为试材,选取2个试验点进行取样调查,系统分析杨梅肉葱病不同发病等级果实、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随着肉葱病发病等级的增加(0~3级),果实中氮、钾、镁、铁和叶片中钙、铁、硼含量逐渐增加,果实中氮、钾含量增加较为显著,在发病最为严重的3级时,其含量分别达到15.6、19.2 g·kg-1;叶片中钙、铁含量增加较为显著,在发病等级3中分别达到8 825.0、181.4 mg·kg-1,而叶片中磷含量随着发病等级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在3级时含量为0.31 g·kg-1。果肉中丙二醛含量在发病等级0时最高达到124.2μg·g-1,脯氨酸含量随着发病等级增加呈逐步增加趋势并且差异显著,在3级时含量达到119.1μg·g-1。综上,该研究通过划分东魁杨梅肉葱病发病等级,分析对应果实、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差异,初步探索其发病机理。


代森锰锌对异色瓢虫雌虫生殖毒性初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农林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成为了生物防治实施的制约因素之一.为了促进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协调应用,评估农药对天敌昆虫的影响是天敌昆虫推广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异色瓢虫 Harmonia axyridis 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捕食性天敌之一,为了确保异色瓢虫在应用中的安全性,保障其持续发挥控害作用,本文采用毒蚜饲喂法,以卵巢发育情况为指标,评价了常用杀菌剂代森锰锌对异色瓢虫雌成虫的生殖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在摄入代森锰锌后均会出现雌成虫卵巢发育受抑制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卵巢管长度下降、卵巢发育指数降低、Vg1和Vg2相对表达量降低.并且摄入代森锰锌的时间越长,对卵巢发育的抑制作用也越明显.此外,通过解剖观察未发现代森锰锌对异色瓢虫卵巢具有致畸作用.因此,推测代森锰锌对异色瓢虫具有较弱的生殖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将增强代森锰锌与捕食性天敌昆虫应用的兼容性,提高代森锰锌与天敌昆虫的使用效率.


三角鲂foxl2基因克隆和时空表达特征及EE2对其表达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foxl2基因(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 2)在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M.terminalis)性腺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该研究克隆了三角鲂foxl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分析了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检测了其在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和成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了腹腔注射性激素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inylestradiol, EE2)对foxl2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鲂foxl2基因ORF为921 bp,共编码306个氨基酸,具有保守的叉头(forkhead, FH)结构域,与斑马鱼(Danio rerio)FOXL2的同源性较高达到96%。三角鲂FOXL2蛋白与鲤科鱼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人类和小鼠相距较远。qRT-PCR结果显示,foxl2 mRNA在三角鲂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均表达,在受精后24、48、60 h表达量较高(P<0.05);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和其他组织(P<0.05),在肌肉、皮肤、脾、肾和肠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腹腔注射EE2对三角鲂foxl2 mRNA表达调控结果显示,在脑组织中,雌鱼foxl2 mRNA在注射24 h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雄鱼(P<0.05);在性腺组织中,foxl2 mRNA在注射24 h后的卵巢和精巢中表达量最高,且在36 h的卵巢中持续高表达(P<0.05),表明EE2能够明显促进三角鲂脑和卵巢foxl2 mRNA的表达。研究表明,foxl2基因在三角鲂性腺中呈性别二态性表达,推测其在卵巢发育和功能维持方面起重要作用,foxl2可能是与性类固醇激素相互作用来调节三角鲂性腺发育和功能维持。该研究可为三角鲂性腺发育及性别调控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三角鲂 foxl2 性腺发育 EE2 mRNA表达分析


HSD17B12对兔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羟基类固醇17-β脱氢酶12(17β 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2,HSD17B12)对兔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首先克隆了兔HSD17B1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离原代兔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并利用FSHR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构建HSD17B12基因过表达质粒及干扰RNA,转染GCs,利用qRT-PCR检测HSD17B12对增殖、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并利用流式细胞、CCK8等方法检测HSD17B12对GCs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1)利用FSHR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分离原代细胞是GCs,FSHR表达呈阳性。(2)克隆HSD17B12基因,发现其cDNA全长为938 bp,编码312个氨基酸。进化树显示兔与黑猩猩(Pan Troglodytes)、猕猴(Macaca Mulatta)等聚在一起,鸡(Gallus Gallus)为外支。(3)过表达HSD17B12可以提高增殖相关基因AKT1-1的表达(P<0.01),降低凋亡相关基因Bad、Fas、FasL、P53(P<0.01)以及Bcl-2(P<0.05)的表达;干扰后,对基因的调控作用相反。(4) HSD17B12可促进GCs增殖,抑制GCs凋亡(P<0.01)。因此,HSD17B12可能通过调控AKT1、Bad、Fas、FasL、P53等基因的表达,显著促进兔GCs增殖,抑制其凋亡,为其在母兔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瓜类作物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概述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来源、分类以及作用机制,总结归纳了CRISPR/Cas9技术在瓜类作物基因功能鉴定和性状改良上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在瓜类作物中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难点和解决方法,以期为基因编辑技术在瓜类作物中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葫芦科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性状改良 研究进展


基于改进Faster-RCNN网络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桃树检测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桃树精准检测定位方法可为桃园精准化管理提供支撑,该研究利用无人机遥感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对无叶期桃树进行检测,并对萌芽期桃树和花期桃树进行区分。在Faster-RCNN原始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改进:替换主干网络为融合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 CBAM)后的ResNeXt-50、感兴趣区域特征提取方法使用ROI Align代替ROI Pooling、引入不平衡交叉熵损失函数Focal Loss,并采用消融试验对这些改进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实验表明,与未改进的Faster-RCNN相比,改进后的模型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提升了8.95百分点,达到了86.46%,能够较好地区分花期桃树与萌芽期桃树。对模型提升贡献最大的改进是ResNeXt-50-CBAM主干网络替换,mAP提升5.98百分点;ROI Align的使用减少了特征量化过程中的误差,mAP提升2.33百分点。与其他主流检测模型YOLOv3、 YOLOv5x和SSD相比,该研究提出的模型检测效果更优。该研究提出的无人机遥感结合改进Faster-RCNN算法能够较好地对桃树进行检测,可以满足桃园精准化管理需求。


草鱼肠道微生物谱及其发育性变化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草鱼不同肠段微生物结构以及草鱼不同发育阶段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变化。试验分2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试验选取24月龄生理状况良好的草鱼8尾,用MS-222对其深度麻醉,收集草鱼前肠、中肠、后肠段内容物进行DNA提取和16S rRNA基因测序;第二部分: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一典型的开化清水鱼养殖基地购买不同月龄(1、7、15、24月龄)的健康草鱼各25尾,为了保证足够的样本量和最大限度降低个体差异,每5尾鱼的后肠段内容物混合为一个样本。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不同月龄草鱼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变化。结果显示:1)Alpha多样性表明,草鱼的后肠段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段(P<0.05);Beta多样性表明,后肠段的微生物群落与前肠段和中肠段存在显著差异(P<0.05)。2)热图(Heatmap)显示,罗斯氏菌属(Ralstonia)是前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砷氧化菌(Aliihoeflea)是中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纤发鞘丝蓝细菌属(Leptolyngbya)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是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3)从1到24月龄,草鱼后肠段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降低(P<0.05);Beta多样性表明,不同月龄的草鱼后肠段微生物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4)热图(Heatmap)显示,Rubellimicrobium和Synechococcus是1月龄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Aestuariimicrobium和Streptomyces是7月龄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Kineosporia和Prevotella是15月龄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Mesonia是24月龄后肠段的主要优势菌属。这表明不同肠段的草鱼微生物组成和结构存在差异,以及草鱼肠道微生物结构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呈发育性变化。


不同因素对咸鸭蛋"黑黄"产生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影响盐腌鸭蛋中“黑黄”产生的因素,本实验通过色度值和金属离子含量测定以及蛋白质组学分析,对比“黑黄”咸蛋和正常咸蛋不同部位的差异,初步确定与“黑黄”形成有关的因素,再通过单因素试验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对黑黄形成程度和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Cu含量越高,蛋黄色度值越小,“黑黄”越黑,推测卵黄高磷蛋白中Fe2+与S2-结合形成的硫化物是使蛋黄变黑的原因,半胱氨酸的降解脱硫是蛋黄产硫的主要原因。微生物浓度、温度、p H值是影响黑黄产生的主要因素,鸭蛋载菌量和腌制温度越高,黑黄率越高;p H 7.0~8.0范围内均可产生H2S,其中p H 7.5时产气速率最快。综上,可以推测“黑黄”是由蛋黄内硫元素与铁元素之间的变色反应造成,腌制过程中的温度、p H值以及鸭蛋本身的载菌量对“黑黄”现象均有较大影响。


胡颓子科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与演化趋势推断
《西北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胡颓子科叶绿体基因组演化趋势,为胡颓子科植物物种鉴定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从头组装并注释了沙棘属和野牛果属共4个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结合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较了胡颓子科各类群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构成、重复序列和结构特征,建立了系统发育树,并通过高分化区定位了该科叶绿体基因组的潜在DNA条形码区域。【结果】胡颓子科各属叶绿体基因组在四分体结构、基因数量和排列上高度相似;沙棘属和野牛果属的反向重复区(IR)和整个基因组重复序列数目较胡颓子属有扩张和增加的趋势。胡颓子科18个类群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胡颓子属个体聚为一支,最先分化出来,沙棘属和野牛果属各自聚为一支,具有最近的共同祖先;从长单拷贝区(LSC)和短单拷贝区(SSC)筛选出3个DNA条形码候选区,其中ycf1基因的鉴定效果最佳。【结论】胡颓子科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保守,但其非编码区序列在各属间存在明显差异,且IR区序列与重复序列在演化过程中分别有扩张和增多的趋势。研究选定的DNA条形码序列能很好区分胡颓子科各属之间以及胡颓子属内物种间关系。


四个蛋鸭品种产蛋性能及抗逆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比绍兴鸭、攸县麻鸭、山麻鸭及缙云麻鸭4个蛋鸭品种产蛋及抗逆性能差异,进一步优化地方特色蛋鸭育种目标,该研究对我国4个品种蛋鸭的产蛋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攸县麻鸭开产(116.71 d)最早,且极显著早于绍兴鸭(P<0.01);山麻鸭43周龄产蛋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66周龄产蛋数从多到少排序依次是山麻鸭、绍兴鸭、缙云麻鸭和攸县麻鸭。从4个品种的产蛋曲线可以看出,第24周所有鸭的产蛋率逐渐进入高峰期,第49周开始,4个品种鸭可能由于天气变化引起的应激导致产蛋率都有一段时间的集中下降,其中攸县麻鸭降幅最明显,缙云麻鸭降幅最小。在第57周,绍兴鸭和山麻鸭的产蛋率重新恢复至90.7%和91.7%。综合表明,绍兴鸭、缙云麻鸭和山麻鸭的抗逆性较好,攸县麻鸭的抗逆性最差。缙云麻鸭、山麻鸭、绍兴鸭、攸县麻鸭4个品种蛋鸭16周至69周平均的产蛋率分别为70.7%,71.9%,72.7%,69.0%。综上可知,山麻鸭在开产日龄、产蛋量、抗逆性均属于优秀水平;绍兴鸭开产日龄晚,后期产蛋率高;攸县麻鸭开产最早但抗逆水平最差;缙云麻鸭在开产日龄、总体产蛋量方面均属于中等水平,抗逆水平优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