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CRISPR/Cas9系统在稻米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稻米品质改良已成为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稻米品质主要包括外观、加工、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由极其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决定。CRISPR/Cas9系统作为新发展的定向基因编辑系统为水稻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编辑效率高、易于多基因编辑等优点。本研究结合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及稻米品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稻米品种改良中的应用,讨论了该技术在水稻品质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旨在为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优质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CRISRP/Cas9 基因编辑 品质改良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海南三亚地区种植的甘蓝新品种筛选

中国蔬菜 202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20只400日龄的罗曼蛋鸡,根据试验开始前各栏蛋鸡产蛋率情况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108CFU/kg丁酸梭菌。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提高了试验组蛋鸡平均日产蛋重(P<0.05),并降低破蛋率(P<0.05);添加丁酸梭菌有提高产蛋率的趋势(P=0.086);添加丁酸梭菌有提高合格蛋率、降低不合格蛋率的趋势(P=0.058);但两组之间存活率、平均日采食量、蛋均重、料蛋比、软蛋率、脏蛋率和畸形蛋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有提高蛋鸡试验第21 d蛋黄颜色的趋势(P=0.069)。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提高了蛋鸡试验第42 d的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P<0.05);但对蛋壳颜色、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和蛋黄重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有提高蛋鸡试验第42 d血清中磷含量的趋势(P=0.059),但对血清中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有提高蛋鸡试验第42 d血清中球蛋白含量的趋势(P=0.095),但对血清中总蛋白含量和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0×108CFU/kg丁酸梭菌可以改善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蛋鸡 产蛋后期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IRS1基因对C2C12细胞系增殖分化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IRS1是民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存在表达差异的一个关键基因,为了深入探讨IRS1在骨骼肌细胞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首先将猪的IRS1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连入pcDNA3.1载体内,构建过表达质粒,同时人工合成IRS1的siRNA干扰序列,在C2C12细胞系内过表达或干扰IRS1基因,使用qRT-PCR技术检测生肌决定因子家族基因(MyoD、MyoG和Myf5)、决定肌纤维类型的MyHC I、MyHC IIa、MyHC IIb和MyHC IIx基因以及PI3K、Akt、FoxO1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干扰IRS1基因后,肌细胞分化受阻,MRFs表达有下降趋势,过表达IRS1后,MRFs在不同分化时间发生了显著上调,说明IRS1对MyoD、Myf5和MyoG的转录有促进作用。过表达IRS1基因后,决定肌纤维类型的MyHC IIa基因和MyHC IIx基因表达水平均在诱导分化第6天时发生显著上调,干扰IRS1基因后,MyHCI型肌纤维在第4天和第6天、MyHCIIx型在第6天时的表达量均发生了显著下调,说明IRS1可影响肌纤维类型。干扰IRS1基因后,诱导分化初期(2 d)Akt的表达量出现显著下调,到了诱导分化末期(6 d),FoxO1表达量出现显著上调,说明IRS1表达的变化可以激活IRS1/Akt/FoxO1信号通路。

关键词: IRS1基因 C2C12细胞 过表达 干扰 实时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淡化原水预处理工艺筛选评估体系

中国环境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特征形成了海水淡化原水预处理工艺(药剂)库,建立了预处理工艺筛选评估指标体系;而后利用多准则决策理论,构建了基于熵权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海水淡化原水预处理工艺筛选评估模型,并实现程序设计,用以筛选出适合的预处理工艺;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方法可行性,结果证明本体系可以有效辅助海水淡化原水预处理工艺的筛选评估,实现科学决策.

关键词: 海水淡化预处理 筛选评估 多准则决策 指标体系 工艺(药剂)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冰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评价3种冰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试验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的方法进行NaCl和Na2SO4复盐溶液胁迫,比较分析3种冰草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根长、简化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耐盐指数的变化,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种冰草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盐胁迫加剧,3种冰草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根长、简化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耐盐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当盐浓度低于1.0%时,蒙农杂种冰草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简化活力指数、耐盐指数高于中间冰草和扁穗冰草;而高于该浓度时,中间冰草的上述指标高于蒙农杂种冰草和扁穗冰草。3种冰草种子萌发期耐盐能力强弱顺序为中间冰草>蒙农杂种冰草>扁穗冰草。说明中间冰草的耐盐性最强。

关键词: 冰草 种子 萌发期 耐盐性 评价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时期增温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已成为威胁寒地水稻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之一。利用六角形开口玻璃房模拟日间增温,并用耐热高产品种龙稻21和热敏感优质品种龙稻1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增温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增温设施能够实现日间平均1.2~2.6℃的增温效果。全生育期增温使龙稻21和龙稻18的产量分别提高7.4和4.5 t·hm-2,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生物量、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的。进一步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增温对产量的影响发现,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增温使龙稻21的产量分别增加1.2、3.9、0.8和1.1 t·hm-2。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增温能使龙稻18的产量分别增加1.5、2.5和1.8 t·hm-2。孕穗期增温导致龙稻21和龙稻18的产量分别减少0.2和1.2 t·hm-2。各生育时期增产主要通过增加生物量、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不同耐热品种对增温的响应不同,主要受结实率的影响。同时也发现,增温对千粒重存在负向作用。分蘖期和拔节期增温能够增加糙米率和精米率,而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增温导致糙米率、精米率下降以及垩白米率、垩白度升高。增温对稻米食味值、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小。未来如果高温出现在寒地水稻生育前期危害较弱,而且还有部分有利作用。但如果高温发生在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对寒地优质稻谷的生产危害较大,应进一步加强对寒地水稻生育后期高温的研究和耐高温品种的选育。

关键词: 寒地 水稻 生育时期 模拟增温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棘果醋发酵工艺对其食用品质影响的研究

中国调味品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沙棘果醋的发酵工艺对其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总酸含量和感官评分为主要指标,将总酸和感官评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给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通过计算综合分数进行食用品质评价。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模式,得出各因素对综合评分影响程度的主次关系为:x1>x3>x4>x2,即酒精含量>起始pH值>发酵温度>接种量,通过二次回归设计优化沙棘果醋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酒精含量7.5%,接种量8%,起始pH值4.5,发酵温度33℃。

关键词: 沙棘果醋 发酵工艺 产酸量 感官评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麦35'与寒地多年生麦草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手段,对‘龙麦35’与6份寒地多年生麦草杂交后代F1进行选育和分析。结果表明,寒地多年生麦草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构成一致,具有出色的抗寒性;寒地多年生麦草1-1-4和7-31花期同‘龙麦35’同步,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合。杂种F1为两亲中间型,植株成活率低,减数分裂时期寒地多年生麦草的染色体可同‘龙麦35’染色体发生配对,但染色体组配对不完全,单价体数量多于二价体,导致植株不育。F1植株虽不具有抗寒性,但具有割后再生性。8个F1株系,仅株系F118731结实,GISH检测结果表明,F218731染色体组带有27条‘龙麦35’染色体,14条麦草染色体和1条小麦-麦草易位染色体,染色体数为42条。本研究可为寒地多年生麦草染色体组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寒地多年生麦草 杂交 分子细胞遗传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制品中丙二醛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是开发一种准确、快速的方法来测定肉和肉制品中丙二醛的含量.以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萃取、2-硫代巴比妥酸(2-thiobarbituric acid,TBA)反应作为基础,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luorescence detector,UPLC-FLD)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UPLC-DAD)进行肉及肉制品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定量分析.通过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可知,除了煮熟火腿和法兰克福香肠外,两种UPLC方法测定的大多数肉制品中的MDA含量相近.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分光光度法检测的MDA含量比实际含量偏高.因此,采用这两种色谱方法,特别是UPLC-FLD法比传统的TBARS方法更准确,可避免检测的肉制品中MDA含量偏高.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肉制品;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