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湖滨带不同植物群落对水体氮磷净化效果的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湖滨带不同植物群落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选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 Morong)、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7种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自然式(NSC)、逆序式(RSC)和芦苇(PAC)3种不同植物群落以及空白对照(CK),通过野外模拟试验进行水质净化研究,观测不同植物群落对水体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氨氮(ammonia,NH4+-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①湖滨带植物群落对水体氮磷的净化能力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净化能力与其自身的生长周期及温度密切相关.②RSC去除水体TN速率较快的时间是6—7月和11—12月,NSC是6—7月、8—9月和11—12月,PAC是8—9月和11—12月;NSC、RSC和PAC去除水体NH4+-N和TP速率较快的时间基本一致,均是6—7月.③植物群落能有效提升湖滨带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至试验结束,3种植物群落处理对水体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3.37%~61.13%、71.36%~77.67%、70.45%~74.60%,去除贡献率分别为7.47%~15.23%、12.42%~18.73%、4.90%~9.05%;不同植物群落处理去除氮磷能力依次为RSC>NSC>PAC.④RSC对水体TN、NH4+-N、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P<0.05)空白对照(CK).研究显示,多种植物群落(RSC、NSC)较单一植物(PAC)具有更强的净化能力,相同植物不同的排序方式(RSC、NSC)对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水体修复过程中可以考虑对不同类型植物搭配组合以及调整排序方式以提升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 湖滨带;植物群落;氮;磷;净化效果


申优17在上海崇明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申优17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申武1A和申繁17配组育成的BT型早熟三系杂交粳稻组合,2014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在上海崇明连续3 a的种植表现,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水分和秸秆管理减排稻田温室气体研究与展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生产过程是人为源温室气体甲烷(Methane,CH4)和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2O)的重要排放源,稻田中CH4和N2O的产生与排放受农事管理与环境因素影响,尤其是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措施,直接影响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和土壤中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对稻田CH4和N2O的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干湿交替等节水灌溉措施能显著降低CH4排放量,但同时也可能促进N2O的排放,因此如何同时减少CH4和N2O的排放量是实现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所在;另外,秸秆还田在改良土壤肥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外源性有机质的输入,促进了稻田CH4的排放.如何优化秸秆还田措施,并耦合水分管理以达到土壤改良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效益对稻田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文从水分管理、秸秆管理、以及水分和秸秆协同管理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国内外通过水分管理减排稻田温室气体的效果、水分与施肥耦合的减排效果、秸秆还田措施以及水分管理与秸秆还田耦合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对今后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 水分管理 秸秆还田 甲烷 氧化亚氮 减排措施 全球增温潜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仙米水溶性多糖含量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建立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葛仙米水溶性多糖含量的方法,对HPLC测定葛仙米水溶性多糖含量的方法学进行考察.以纯化的葛仙米多糖为标准品,应用HPLC对经过不同预处理的葛仙米水溶性多糖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表明:选择柱型为TSKgel G6000 PWXL液相色谱分析柱的效果较好,标准品的定量上、下限分别为10 mg/mL和0.078 625 mg/mL;标准溶液浓度(Y)在0.156 255 mg/mL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X)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 995 695.548X-170.597、R2=0.99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9%、1.13%、2.5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RSD为1.72%,说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试验结果可靠,适用于葛仙米水溶性多糖含量的测定.


崇明白山羊母羊繁殖性能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考察崇明白山羊母羊繁殖性能,对某崇明白山羊扩繁羊场母羊的产羔间隔、产羔月份、胎产羔数、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等指标进行统计,还分析了高产和低产母羊比例,以及不同产羔间隔的母羊比例.研究表明:崇明白山羊母羊发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有68. 6%的母羊在春秋两季发情,分别有38. 9%和29. 7%的母羊在1-4月和7-9月产羔;约65%的母羊产羔间隔在185-250 d,多数母羊2年可以繁殖3胎,更有一些优秀母羊可年产2胎;母羊胎均产羔数2. 01只以上,活羔率在93. 9%以上;各年度羔羊的初生重分别是1 891. 2 g、1 906. 4 g和2 007. 3 g,断奶重分别是9 799. 8 g、9 981. 6 g和10 007. 2 g.结果表明崇明白山羊母羊繁殖性能等种质特性保存良好,该扩繁羊场的保种选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成效.


真菌中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真菌中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途径中的关键基因——酵母氨酸脱氢酶基因,详细介绍了赖氨酸从头合成途径,阐述了酵母氨酸脱氢酶的作用机理及理化性质,以期为探索赖氨酸合成途径及途径中的基因提供资料和思路。


千金子与异型莎草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经济阈值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千金子和异型莎草均是直播稻田的恶性杂草,危害水稻的生长发育,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千金子和异型莎草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经济阈值,采用添加系列试验法和模型拟合法研究不同密度千金子和异型莎草组合和与水稻不同共生时间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千金子和异型莎草组合密度增加以及与水稻共生时间延长,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逐渐下降。当千金子+异型莎草密度增加至8株·m~(-2)+8株·m~(-2),水稻产量仅2 236.37kg·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损失率为71.14%;在千金子4.67株·m~(-2)+异型莎草3.50株·m~(-2)的平均密度下,二者与水稻在整个生育期共生时,水稻产量为5 138.33 kg·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损失率为33.37%。低密度、短时间共生的两杂草组合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但从密度梯度看,在两种杂草与水稻整个生育期共生条件下,杂草复合密度达到4.14株·m~(-2)时,则必须对其进行防除;从共生时间的尺度看,在试验设置密度条件下,必须在水稻种植后的16.7 d进行杂草防除,否则将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显著影响。在对复合杂草生态经济阈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杂草防除,可避免除草剂盲目使用,对减少除草剂使用次数,降低除草剂用量、节约除草成本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直播水稻 千金子 异型莎草 杂草密度 共生时间 水稻产量 生态经济阈值


中国草本花卉DUS测试现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新品种权审查提速,尽早实现"快保护",基于DUS测试实践及来源于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分析,对我国草本花卉DUS测试现状进行总结。草本花卉的新品种权审批由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农业系统具有相对完善的测试机构,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测试队伍,采用的是官方测试为主,现场考察为辅的实质审查方式。根据我国草本花卉DUS测试机构、测试指南、品种权申请与授权情况和DUS测试基本情况,归纳DUS测试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提高DUS测试质量的建议。面对我国的丰富花卉资源保护重任,草本花卉DUS测试任重而道远。


面向规模化应用的竹荪多糖液态深层发酵工艺优化
《食品科学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规模化生产工艺提高竹荪菌丝体胞内多糖得率,通过对竹荪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组分的筛选,采用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竹荪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2.3 g/L,酵母粉4.5 g/L,磷酸二氢钾2.1 g/L,硫酸镁2.5 g/L。在此条件下竹荪胞内多糖得率的预测值为1.23 g/L,摇瓶实验验证胞内多糖得率为1.19 g/L,与预测值相当。在5、30 L和50 L发酵罐中验证胞内多糖得率分别达到1.43、1.28 g/L和1.26 g/L,分别高于预测值16.26%、4.06%和2.43%。本研究优化获得的竹荪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工艺有效促进了竹荪胞内多糖的高产,该工艺可为竹荪多糖的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较好的参考。


淹水胁迫及恢复对不同品种甜瓜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不同品种甜瓜(‘脆禧’‘XL-3’‘哈密绿’‘世纪蜜’‘秀绿’)为材料,研究了半淹水、全淹水及恢复处理对甜瓜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半淹水和全淹水处理3d后,5个品种甜瓜幼苗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地上和地下鲜重总体低于对照,其中全淹水处理更加显著,经过恢复处理的幼苗生长指标与淹水处理相比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5个品种甜瓜幼苗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在不同淹水条件下均显著提高,半淹水和全淹水恢复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维持在对照的70%-85%和61%-78%.半淹水及恢复处理使5个品种甜瓜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脆禧’‘哈密绿’和‘秀绿’中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而全淹水及恢复处理的5个品种甜瓜幼苗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下降.不同淹水胁迫及恢复处理3d时,5个品种甜瓜幼苗的MDA、H2 O2含量、O2-产生速率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O2-产生速率上升的程度最大.半淹水及恢复处理使5个甜瓜幼苗的SOD、POD、CAT、APX活性、GSH、GSSG、GSH+ GSSG含量、GSH/GSSG不同程度增加.全淹水处理后,甜瓜幼苗的SOD、POD、CAT和APX活性、GSSG含量均高于对照,而GSH、GSH+ GSSG含量和GSH/GSSG低于对照.综上所述,半淹水和全淹水处理对5个品种甜瓜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全淹水胁迫的抑制作用较强,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经过恢复处理的甜瓜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