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特征浅探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2—2018年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舆情实时监测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系数法,从问题事件发生的风险诱因、所属行业、行业环节和首发媒体4个方面分析,初步揭示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特征。结果表明:问题事件舆情的风险诱因涉及到9个风险因素,"致病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农兽渔药残留"及"动植物疫病"为主要的风险诱因;行业具有集中性,多发生在畜牧业和种植业;问题所属行业环节具有前置性,生产和初加工环节为舆情事件发生最多的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报道曝光的首发媒体主要为网站和报纸,占比分别为72.10%和23.48%。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安全 舆情风险 舆情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黄瓜杂交组合对接种白粉病菌的生理响应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华南类型黄瓜组合接种白粉病菌的生理变化,以5个华南类型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在接种白粉病菌后0、1、3、6、9 d对叶片的病情指数、叶绿素含量、防御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这些生理指标变化与黄瓜白粉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病情指数对5个黄瓜杂交组合进行抗性分级,18C-3为抗病,18C-2和18C-4为中抗,18C-1和18C-5为感病;5个黄瓜组合接种白粉病菌后,叶绿素含量下降,抗病组合18C-3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其他组合;大部分组合叶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趋势为上升-下降-再上升,抗病组合18C-3的防御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并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脯氨酸含量和较低的MDA含量,说明抗病组合比感病组合具有更强的防御能力和抗膜脂过氧化能力。本研究通过分析华南类型黄瓜组合接种后的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以及与黄瓜白粉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筛选和鉴定抗病组合,以期为黄瓜白粉病的抗性鉴定及遗传育种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瓜 杂交组合 白粉病 生理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启动子调控外源基因在斑玉蕈中的表达分析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启动子是控制基因转录的重要顺式元件,也是遗传转化实验中驱动外源基因表达的重要工具。在同一真菌中,不同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启动子是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关键。本研究分别应用花椰菜病毒35S RNA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35S RNA,CoMV35S)和斑玉蕈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Hypsizygusmarmoreus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HmGPD)基因的启动子构建了两个遗传转化质粒,在斑玉蕈中分别驱动外源的植物花青素合成基因表达,并利用来自刺芹侧耳的萎锈灵抗性基因进行转基因筛选。两个质粒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斑玉蕈单核菌株后,对具有萎锈灵抗性的转化子经PCR方法进行转基因验证,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阳性转化子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MV35S和HmGPD基因的启动子均成功驱动了植物花青素合成基因在斑玉蕈中转录,为增强基因表达而引入的内含子在转录过程中均被正确切割。其中,HmGPD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比CaMV35S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强22-36倍。

关键词: 启动子 遗传转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能耗分析的真空冷冻干燥食用菌汤块制备中试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降低冷冻干燥过程中能耗、推动冻干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该研究应用在线调控预冻-冷冻干燥一体化设备进行食用菌汤块制备中试研究.对实际生产中冻结阶段(预冻温度、装盘物料厚度)、升华阶段(干燥仓压强、加热板温度)、解析阶段(水分转换点、升温工艺)等工艺进行了试验分析及优化,得出了适宜食用菌汤块冻干的节能工艺条件.提出了解析阶段的分步阶段升温法,并对解析阶段冻干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预冻温度设定为-35℃,装盘物料厚度为15 mm,干燥仓压强为25 Pa,汤块含水率为83.1%;升华阶段加热板温度为-10℃,解析阶段起始点为1148 min,汤块含水率为9.2%,解析阶段采用分步阶段升温工艺(-10℃→2.5℃(70 min)→15℃(70 min)→27.5℃(70 min)→40℃(144 min))为较优选择,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汤块成品率为99.2%,感官品质指标综合分值为8.37,能耗为1.75 kW·h/kg,汤块含水率为4.3%.Boltzmann模型能较好表征解析阶段的冻干过程.该研究为冻干过程参数优化和能耗分析提供参考,为冻干技术应用于方便食品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 干燥;能耗;食用菌汤块;冻干工艺;中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桃表面污染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桃生长发育过程易遭受多种霉菌的污染,影响其食用性和商品性,部分霉菌还可能产生真菌毒素,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明确黄桃中污染真菌的种类,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黄桃表面真菌,依据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上海地区黄桃表面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并鉴定出59株真菌,分属于12个属,其中链格孢属和镰刀菌属为主要污染真菌,分离比例分别为40.7%和20.3%,其他分离到的真菌有拟茎点霉属、枝孢属、曲霉属、青霉属、葡柄霉属、地霉属、拟青霉属、丝核菌属、小丛壳属、拟暗球腔菌属.样品来源分析显示,镰刀菌为试验地采集样品的主要污染真菌,而链格孢菌为市场中采集样品的主要污染真菌.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黄桃中真菌的污染情况,为黄桃病害防治及潜在真菌毒素的污染筛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黄桃;污染真菌;形态观察;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UPLC-MS/MS定量检测法优化灵芝三萜热回流提取工艺的研究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UPLC-MS/MS)定量检测法优化出一种灵芝三萜热回流提取的工艺。通过本实验建立的灵芝三萜UPLC-MS/MS精确方法检测不同来源的7个栽培品种灵芝子实体中19个三萜化合物的含量,筛选出三萜含量较高的sd-2灵芝子实体作为提取原料,以三萜含量和提取物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灵芝三萜的热回流工艺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2.5h、液料比14:1、提取次数2次。对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中试实验,灵芝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得率为6.10%,三萜含量为11.8591mg/g。研究结果可为灵芝三萜的工业大规模提取提供理论依据,为灵芝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三萜类化合物 液质联用分析 中试提取 响应面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萎锈灵抗性分子标记及其在食用真菌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食用菌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萎锈灵是一种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真菌杀菌剂。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同亚基的编码基因突变导致其与萎锈灵的亲和性降低,从而使真菌具有萎锈灵抗性表型。笔者综述萎锈灵抗性分子标记的开发历史、作用机制以及在食用真菌遗传转化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食用真菌 萎锈灵抗性 筛选标记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饲料中抗生素耐药菌和耐药基因污染初探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2份饲料样品中80种抗生素的残留情况,用抗性培养基筛选法对6类耐药细菌进行分离、计数,并用荧光定量PCR法对17个耐药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仅食槽样品中发现磺胺氯吡嗪、强力霉素、氟苯尼考3种抗生素的残留,残留量分别为0.082 mg/kg、0.005 mg/kg、0.014 mg/kg.多数饲料样品中均检出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 Salt,Ctx)、盐酸强力霉素(Doxycycline hyclate,Dox)、四环素(Tetracycline,Tet)、红霉素(Erythromycin,Erm)、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ul)的耐药菌,浓度在103—107 CFU/g.样品中耐药基因总数在105—108 copies/g,其中tet类和sul2基因在食槽饲料样品中的含量较高,且与其他几类饲料样品具有显著性差异.推测鸡饲料中的抗生素耐药菌是禽源耐药菌的潜在来源之一.

关键词: 鸡饲料;抗生素;耐药菌;耐药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i-Fi的农业环境数据远程监控系统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目前设施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温室环境监控中,实现对传统温室大棚环境参数的远程监测与控制.在监控设备与互联网连接的方式上,综合分析了GPRS、4G、以太网等接入方式的优劣,选取具有较大优势的Wi-Fi技术实现设备的联网,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完成了温室环境监控设备及相应的手机APP.用户可以在控制设备没有按键和显示屏的条件下通过手机APP配置Wi-Fi模块接入云平台,继而使用APP随时随地对其关注的温室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与无延时控制.

关键词: Wi-Fi;温室环境;远程监测;远程控制;物联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MKKs基因在发育过程中对非生物胁迫处理的表达特征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MKKs基因的功能,基于CREP数据库芯片数据,分析了MKK家族基因在水稻发育过程中及其对植物激素响应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除OsMKK10-3基因无生物芯片探针外,其他基因的表达均能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检测到.其中,OsMKK3、OsMKK5和OsMKK10-1基因在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OsMKK1、OsMKK4、OsMKK6和OsMKK10-2基因在营养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大部分MKKs基因的表达在干旱、盐、高温和冷处理下均上调,且100μmol/L ABA处理能诱导OsMKK1、OsMKK3和OsMKK5基因表达.不同的表达模式说明MKK家族基因在水稻发育过程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关键词: MKK;水稻;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