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上海地区黄瓜茎基腐病的病原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0年5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和青浦区设施栽培黄瓜上发现一种能导致黄瓜茎基部腐烂并伴有茎秆流胶、最终整株死亡症状的病害.经病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病原菌分离物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灰白色,有很浓烈的臭味,无荧光反应,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经BLASTn比对,其16S rRNA序列和RNA聚合酶β基因(rpoB)序列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的相似性分别为99.86%和97.14%;基于16S r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其在系统发育树上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的类群聚在一族;又经特异性引物鉴定,确定该分离物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e).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病害;病原鉴定;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甜、糯玉米自交系对拟轮枝镰孢菌穗粒腐病的抗性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对鲜食甜、糯玉米穗粒腐病样品中致病菌拟轮枝镰孢菌进行分离鉴定.针对37份不同来源的鲜食甜、糯玉米自交系种质材料,采用针刺注射果穗接种法进行人工接种拟轮枝镰孢菌,并对其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鲜食玉米自交系种质的抗病性差异较大,Hw53、Hw71、Hw175、Ht219和Ht253共5份自交系对拟轮枝镰孢菌表现为高抗,而Hw61、Hw144、Hw145等10份自交系对该致病菌表现为高感.在22份糯玉米自交系种质中,对拟轮枝镰孢菌表现感病的种质有8份,占参试糯玉米自交系种质总数的36.36%;在15份甜玉米自交系种质中,对拟轮枝镰孢菌表现感病的种质有7份,占参试甜玉米自交系种质总数的46.67%,甜玉米相对糯玉米更易感染穗粒腐病.该研究结果可为鲜食甜、糯玉米穗粒腐病的综合绿色防治及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鲜食玉米;穗粒腐病;拟轮枝镰孢菌;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肉灵芝子实体和菌丝体活性成分的比较

食用菌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四川和西藏栽培的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子实体(编号分别为GLFS、GLFT)及液体发酵菌丝体(编号为GLM)中多糖、三萜、糖醇、核苷含量及多糖分子量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LFS和GLFT中多糖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87%和0.79%,GLM多糖含量相对较高,为1.54%,子实体和菌丝体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有差异,子实体含有重均分子量为9×105~2×106的多糖组分;白肉灵芝子实体和菌丝体中均含有阿拉伯糖醇和甘露醇,其中GLFS的阿拉伯糖醇含量较高,为71.91μg·mg-1,菌丝体中还含有少量赤藓糖醇;GLFS和GLFT中核苷种类相同,但GLFS中尿苷、腺嘌呤、鸟苷含量显著高于GLFT的,菌丝体GLM中核苷种类少于子实体的,但其中胞苷、鸟苷、腺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子实体的;子实体中三萜种类丰富,检测出10种已知三萜,含量为25.9~116.1μg·mg-1,菌丝体中三萜种类较少,仅检测出灵芝酮三醇和灵芝酸A两种已知三萜,含量分别为217.5和121.3μg·mg-1

关键词: 白肉灵芝 多糖 糖醇 核苷 三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预湿堆置时间对麦秸秆结构及成分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料制作过程中预湿阶段不同堆置时间对麦秸秆温度、结构、持水量及成分的影响,将麦秸秆方捆浸泡90 s至饱和,横排堆置于场地上,分别堆置0(对照)、24、48、72、96、120 h。每组随机取3捆测量温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麦秸秆的内外表面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外表面的官能团信息,并测定持水量以及可溶性糖、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麦秸秆堆置0~72 h温度由16.6℃(0 h)升高至64.5℃(72 h);堆置24~48 h蜡质晶体明显减少,堆置48 h后麦秸秆内表面结构开始打开;堆置24~120 h Si-O伸缩振动峰和多糖类的C-O伸缩振动峰强度降低,表明麦秸秆外表面蜡质层、多糖类物质变少;麦秸秆持水量由堆置0 h的565.2%增加至72 h的701.8%,在堆置24 h后可溶性糖含量迅速下降,在堆置24~72 h期间木质纤维素组分没有变化;堆置96 h时,麦秸秆方捆温度达到69.3℃,与堆置0 h相比麦秸秆中半纤维素含量降低了16.9%;堆置120 h,麦秸秆方捆的温度降低至65.5℃,麦秸秆结构破坏明显,木质纤维素骨架暴露,与堆置0 h相比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下降了11.7%和13.6%。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麦秸秆 堆置 结构 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萎期芦苇收割时间对湿地脱氮效果及根系呼吸代谢的影响

环境科学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季植物枯萎会影响湿地的脱氮效果,而收割是湿地植物最主要的管理措施之一.为探讨亚热带地区芦苇不同收割时间对冬季湿地的脱氮效果和湿地植物功能的影响,运用水平潜流湿地开展了2年[第1年(2017年7月—2018年3月)进水ρ(TN)为17.60~34.65 mg/L,第2年(2018年8月—2019年4月)进水ρ(TN)为3.16~10.03 mg/L]不同收割时间(W1为不收割、W2为枯萎前收割、W3为枯萎中期收割、W4为枯萎末期收割)试验,以研究枯萎期湿地脱氮效果和芦苇根系呼吸代谢特征对收割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1) 2年试验均表现为收割后湿地脱氮效果降低,与枯萎前和枯萎中期收割相比,枯萎末期收割对湿地TN和NH4+-N的去除率降低程度较小.(2)进水ρ(TN)较高的年份,枯萎前收割显著增强芦苇冬季的根系活力以及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湿地氮去除率的变化整体上由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和HK活性主导;进水ρ(TN)较低的年份,收割处理对根系活力以及HK、PK、PFK活性的影响不大,但HK活性对湿地氮去除率的影响最大.(3) 2年试验的收割处理均降低了根系ICDH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但枯萎末期收割对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研究显示,冬季湿地脱氮效果与根系呼吸代谢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枯萎末期收割芦苇对湿地脱氮效果和根系呼吸代谢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湿地 收割时间 脱氮 根系 呼吸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临保系和恢复系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甘蓝型油菜A8和A5染色体已知序列片段与显性核不育恢复基因BnMS5 a和临保基因BnMS5c序列比对,确定SNP位点,并设计相关引物SEF和SER,在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和临保系中扩增.结果表明:以恢复系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出现1051 bp和924 bp两条扩增带,而以临保系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只有1051 bp一条扩增带,并在测交群体3008和3012中得到验证.应用该分子标记对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交种'核杂17号'进行纯度鉴定,显示检测纯度达93.8%,准确率为100%.本研究为油菜分子育种提供了一种新标记,有助于杂交种纯度的鉴定.

关键词: 恢复系;临保系;分子标记;甘蓝型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方式制备海鲜菇物性及营养品质的灰色关联分析

核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选海鲜菇干燥的工业化生产方式,采用不加热冻干、加热冻干、热泵干燥、热风干燥4种方式进行干燥对比试验,以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脂肪、灰分、粗纤维)、活性成分(总黄酮、总多酚、粗多糖)、物性特征(色泽、硬度、咀嚼度、微观结构)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海鲜菇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脂肪、灰分、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小。不加热冻干条件下海鲜菇的多糖含量(7.04%)和多酚含量(0.60%)最高,热泵干燥条件下海鲜菇的总黄酮含量最高(0.43%),冻干处理后海鲜茹的色泽、质构特征和组织结构较好。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不加热冻干及加热冻干海鲜菇品质较好,热风干燥品质最差。综合考虑,加热冻干是海鲜菇较合适的干燥方式。本研究结果为海鲜菇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鲜菇 干燥方式 品质 灰色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附属蛋白:冠状病毒不容忽视的一类蛋白

微生物学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CoVs)是基因组最大的一类单股正链RNA病毒,多数可以跨物种传播并感染人类,是当前引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原之一。病毒基因组全长约25-31 kb,编码多个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S、E、M、N)及附属蛋白。对于大多数冠状病毒来说,附属蛋白虽然是病毒复制的非必需蛋白,但往往在病毒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冠状病毒重要的功能蛋白。该类蛋白位于病毒基因组的3′端,由位于基因起始位置的转录调控序列(Transcription Regulating Sequence,TRS)调控其m RNA的转录,而且蛋白编码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偏爱性对蛋白翻译也产生重要影响。附属蛋白具有跨膜蛋白的属性和独特的蛋白转运基序,后者对该类蛋白跨膜区的形成、拓扑学结构及蛋白的细胞内运输过程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而直接影响附属蛋白的功能。本文首先总结了冠状病毒最新的分类及基因组结构;然后从附属蛋白的种类、功能、蛋白转运基序、拓扑学结构及密码子使用偏爱性等方面系统概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更加全面地认识冠状病毒附属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冠状病毒 附属蛋白 细胞内转运 拓扑学 密码子使用偏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伏蜜'桃果实成熟期间的色泽和抗氧化活性变化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桃果实成熟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了'伏蜜'桃采收前20 d、10 d和0 d的生长指标、硬度、色泽、色素、抗氧化酶、抗氧化力和酚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伏蜜'桃果实成熟期间,果皮和果肉的L?与A?值呈上升趋势,B?与C?值呈下降趋势;果肉的L?值与A?值高于果皮,果肉的B?值与C?值低于果皮.硬度值与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活性氧、丙二醛(MDA)、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以及总抗氧化力、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说明桃果实成熟期间,果皮色泽和硬度可作为判别桃果实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硬度值与果肉B?值、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活性氧、MDA、总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LOX、SOD和总抗氧化力活性显著正相关,与果肉A?值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桃;成熟;硬度;色泽;色素;抗氧化;总酚;总类黄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AMF侵染状况及根际土壤性状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上海地区稻-麦轮作模式下稻季最佳施氮量,以8年田间定位试验点的稻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AMF侵染状况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0 kg/hm2时,增施氮肥可显著促进水稻增产,施氮水平与产量呈正相关(r=0.923),超过200 kg/hm2后,增产效应不再显著;在0—300 kg/hm2时,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水稻根际土壤pH、有效P和速效K含量降低,有机质含量增加,施氮水平与土壤pH、有效P和速效K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84、-0.979和-0.952);在氮磷钾养分配比不平衡时,土著AMF的侵染性能提高,帮助水稻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更多养分以应对逆境;增施氮肥可促进水稻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增殖,施氮水平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45和0.820);施氮200 kg/hm2处理的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种群比例(B/T)最高,真菌种群比例(F/T)最低,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A/F)和细菌与真菌数量比(B/F)均最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综合代谢能力最强,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综上,在上海地区单季粳稻种植过程中氮肥施用量以200 kg/hm2为宜,有利于减缓耕作土壤酸化,保护土壤微生态结构平衡和物种多样性.

关键词: 施氮水平;水稻产量;丛枝菌根真菌;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