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植食性昆虫和主栽作物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机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增加生物多样性,已被众多研究证实为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方法;其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种植模式(诱集植物、间作和地面生草),是实现该途径的重要措施.通过概述这3种模式对植食性昆虫的丰度以及对植食性昆虫危害主栽作物的影响,并运用5种理论(天敌、资源集中、推-拉、屏障和保险假说),分析了植物多样性调控植食性昆虫的生态学机制,并就利用生物多样性调控植食性昆虫的研究方向与方法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好服务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主栽作物 诱集植物 间作 地面生草 天敌假说 资源集中假说


短期温度胁迫对西葫芦叶片抗坏血酸代谢系统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西葫芦叶片面对短期温度胁迫时抗坏血酸代谢系统的变化情况,以西葫芦‘德绿808’为试材,利用盆栽试验,通过光照培养箱设置低温(12℃/12℃,T1)和高温(38℃/38℃,T2)进行试验处理.结果 表明:T1和T2胁迫显著增加了西葫芦幼苗叶片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 O2含量,AsA(还原型抗坏血酸)、DHA(氧化型抗坏血酸)和AsA+ DHA含量,GSH(还原型谷胱甘肽)、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和GSH+ GSSG含量,常温恢复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T1和T2处理下AsA/DHA和GSH/GSSG呈下降趋势,常温恢复后有回升但仍低于对照.T1和T2处理导致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明显升高,温度恢复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在整个胁迫期间,T2处理的以上指标均高于T1处理的,说明高温对西葫芦的伤害高于后者.以上结果说明在温度胁迫初期,西葫芦叶片以AsA为核心的抗氧化系统对抵御高温和低温胁迫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AsA代谢系统的抗氧化功能逐渐降低.


RP-Arg和NCG对营养限饲湖羊胎盘发育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妊娠母羊进行营养限饲,在日粮中添加饲喂过瘤胃精氨酸(RP-Arg)和N-氨甲酰谷氨酸(NCG),探讨对胎盘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妊娠35 d,将32只妊娠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限饲组(RG组,50%NRC);处理组1(ARG组,50%NRC日粮基础上添加20 g·d~(-1) RP-Arg);处理组2(NCG组,50%NRC日粮基础上添加5 g·d~(-1) NCG)。在妊娠110 d时,对所有母羊进行屠宰和样品采集,分析测定胎儿脐静脉血液中代谢物浓度、胎盘中血管生长相关因子以及mTOR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表达。[结果]与限饲组相比,添加RP-Arg和NCG的胎儿体质量和胎儿质量/胎盘质量、胎儿脐静脉血和葡萄糖浓度,胎盘肉阜和子叶组织中Tie-2 mRNA表达量和p-p70S6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胎儿脐静脉血中甘油和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CG组相比,RG组中一氧化氮浓度、肉阜组织中VEGFR-2 mRNA表达量、子叶中p-4EB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肉阜中p-4EB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但与ARG和NCG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母体营养限饲影响胎盘发育,也影响肉阜和子叶组织中mTOR通路关键因子p70S6K和4EBP1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而母羊日粮中补充RP-Arg和NCG能通过调节子叶和肉阜中血管生长相关因子以及mTOR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表达,促进胎盘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湖羊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 胎盘 精氨酸(Arg) N-氨甲酰谷氨酸(NCG)


长三角地区优质食味粳稻与普通食味粳稻的抗倒力差异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42个粳稻品种(系)的米饭食味值、食味品质理化指标和RVA谱特征值,并根据米饭食味值筛选出优质食味组[13个品种(系)]和普通食味组[13个品种(系)].同时测定了42个粳稻品种(系)的倒伏指数和影响植株倒伏的相关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品种倒伏的代表性状,并对优质食味组和普通食味组粳稻品种(系)的这些代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较普通食味粳稻品种(系)的株高高、茎秆壁薄、茎秆中硅含量少、基部第1伸长节间短且第3伸长节间长,倒伏指数较大,易发生倒伏;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的直链淀粉含量(AC)较低,胶稠度(GC)较高,崩解值(BDV)较大,消减值(SBV)、最终黏度(CPV)、峰值时间(Pe T)和回复值(CSV)均较小;抗倒伏能力较强的粳稻品种(系)株高较矮、茎秆壁较厚、茎秆中硅含量较多、基部第1伸长节间较长且第3伸长节间较短.


热应激对八层层叠笼养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现行集约化通风降温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了高密度层叠式笼养模式下热应激对鸡舍内不同位置以及不同笼层高度的高产蛋鸡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高温环境下,蛋鸡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另外,热应激使蛋鸡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皮质醇、内毒素以及热应激蛋白70含量显著升高,尤其以鸡舍末端顶层笼位鸡群血浆生化指标变化最明显;而在适温环境下,这些指标在不同笼层鸡群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见,夏季高温环境诱发了高密度层叠式笼养蛋鸡的热应激反应,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对此类饲养模式下鸡舍夏季降温效果不理想,鸡舍末端鸡群的热应激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晚熟黄桃新品种‘锦硕’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锦硕’是从母本(‘迎庆’)、父本(‘阳桃’)的杂交群体中选育的鲜食晚熟黄桃新品种。生长势中等,可通过修剪调控树形和生长势。花为蔷薇型,无花粉,花期相近的桃或油桃都可作为授粉树。果实近圆形,果皮和果肉黄色。单果质量为226~25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3.0%~15.2%,肉质致密,黏核;品质上。在上海地区9月上中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58~164 d。萌芽率和成枝力较高,抗涝性和抗病性较强。适合上海周边地区栽培,丰产性中等。建园地以保水保肥的中性砂质土壤为佳。


桑黄菌丝体和子实体中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的比较
《菌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桑黄发酵菌丝体次级代谢产物及活性与子实体的差异性,探讨其替代子实体的可能性。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化学法比较菌丝体和子实体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4个萃取相中的成分差异,以二苯基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和Trolox当量抗氧化能力(TEAC)作为抗氧化活性的指标、HepG2和MCF-7癌细胞的抑制率作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指标,比较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菌丝体和子实体4个萃取相在化学成分上存在差异;在活性方面,菌丝体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活性高于子实体,而子实体抗肿瘤活性优于菌丝体。菌丝体醇提取的总黄酮含量高于子实体醇提物,抗氧化活性和总黄酮含量有显著相关性,发酵菌丝体在抗氧化活性方面具有替代子实体的可行性。


乡村振兴视野下上海近代以来农耕文化的流变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上海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建设主线,当代农耕文化的复兴是乡村振兴极其重要的部分.通过梳理上海近代以来农耕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不同时期农耕文化背后的经济、政治背景,归纳整理出上海地区历史上部分重要民俗节庆.研究发现:上海近代以来农耕文化的流变可分为江南农耕文化传承期、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并行与耦合期、农耕文化的式微期、农耕文化的复兴与转型期等四个阶段,其流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总体上体现为农耕社会-半农耕半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的过程.上海农耕文化的流变始终是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它既具有相对稳定的传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蚯蚓防控西瓜枯萎病的效果及其机理探索
《江苏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蚯蚓对西瓜枯萎病的影响机制,开拓西瓜枯萎病防控的新思路,本试验以西瓜连作土壤为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密度的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西瓜长势、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结合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数量、土壤微生物总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脱氢酶活性)以及土壤总酚酸的动态变化,探索蚯蚓对西瓜植株枯萎病的防控机理。结果表明,西瓜定植后45 d,试验组的西瓜蔓长、鲜质量较不投放蚯蚓对照分别增长了18.57%~67.27%、39.29%~87.24%。西瓜定植后30 d、45 d,对照的西瓜植株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62.15%、85.32%,显著高于蚯蚓试验组(P<0.05)。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蚯蚓密度能有效促进西瓜生长,减缓枯萎病发生。在蚯蚓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威廉环毛蚓的促生防病效果优于赤子爱胜蚓。0~45 d的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土壤中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数量、总酚酸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36.63%~69.39%、31.0%~77.4%,45 d时试验组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脱氢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15.10~175.71 mg/kg、1.41~2.40μg/(g·h)。蚯蚓能有效降低西瓜植株枯萎病的发病率,促进植株生长,其防控机理可能为:蚯蚓的穴居、取食等活动直接抑制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快速繁殖,同时蚯蚓通过降解土壤化感物质(总酚酸),提升微生物总量和活性等方式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从而有效防控西瓜枯萎病的发生。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蚯蚓 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 总酚酸 土壤微生物量碳 脱氢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