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草菇UBEV2蛋白同源模建筛选其小分子抑制剂

食用菌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具有典型的低温自溶特征,基于草菇低温自溶与一个泛素结合酶E2 (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UBE2)高表达及活性相关,采用虚拟筛选法获得潜在的草菇UBEV2抑制剂小分子化合物.结果 表明:在2轮虚拟筛选方法得到500个靶中化合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可与UBEV2上的Thr73、Gly77、Ile78、Phe84、Gly85、Asp86、Tyr87、Asp79形成多个氢键,以及Ile78、Leu83、Phe84、Asp86、His138、Ile141等形成较强的疏水作用,最终人工挑选得到150个小分子化合物,对接打分值区间为6.58~8.06.抗冻实验结果提示筛选的化合物能够减轻低温对草菇的伤害.

关键词: 草菇 泛素结合酶E2 虚拟筛选 抗冻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簪属品种DUS测试中数量性状的测定方法探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74份玉簪品种对19个数量性状进行筛选和分级研究,并对不同性状的测量时期和部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叶柄宽度的测试方式采取自然状态下直接测量,花序梗长度测量从基部到第1花苞片着生处的长度,苞片性状全部观测第1花苞片,花相关性状以1~3花中的完全开放花为观测对象;所有候选性状均符合DUS测试指南性状选用的条件,可分为3~9个连续的分级;植株、叶片的观测可改在开花期观测,花序相关性状则在末花期观测。

关键词: 玉簪属 数量性状 测量方法 分级 DU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菇9715液体菌种培养过程的生理变化及培养终点

微生物学通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草菇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食用菌品种之一,其消费量逐年增加,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液体菌种应用于草菇栽培是其工厂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草菇液体菌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配方和生长条件,有关草菇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菌丝活性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草菇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的生理活性变化,并确定其培养终点。【方法】对草菇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菌丝体干重、蛋白含量、培养液pH值、糖度、还原糖含量、酶活性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草菇液体菌种在培养84h后,菌丝干重增长减缓,pH值、糖度、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逐渐降低,培养96 h后,菌丝体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培养液蛋白含量则呈上升趋势。【结论】草菇9715液体菌种培养终点应控制在84-96h,研究结果可为9715液体菌种应用于草菇工厂化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草菇 液体菌种 生理变化 培养终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番红花转录组的碳氮代谢基因挖掘

植物生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红花球茎是其开花和新球茎形成的基础,促进番红花种球中营养物质积累、提高番红花繁殖效率是解决国内番红花产量供不应求的有效途径,而番红花种球生长和繁殖与生长发育期间碳氮代谢途径密切相关,深入研究番红花生长发育机理,尤其是碳氮代谢途径是番红花栽培和繁育体系优化的前提。通过对番红花已有转录组数据进行从头组装,得到62 105条unigene序列。注释结果表明,仅有55.89%序列能够注释到公共数据库,注释到GO分类和KEGG注释的unigene分别为36 661和14 185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番红花多个参与碳氮代谢的重要基因和转录因子,包含了蔗糖合成酶基因、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谷氨酸合成酶基因和碳酸酐酶基因等,以及转录因子GATA和DOF。研究结果可为番红花生长发育功能基因的发掘与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红花 转录组 碳氮代谢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株工厂化栽培的黑木耳生理特性比较

食用菌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了工厂化栽培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双二、黑单、C10、C6和C3的子实体产量、栽培培养料的酶活性,研究了木质纤维素与产量的关联性,以及子实体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结果 表明:C10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且子实体产量最高,分别为4.19 mm·d-1和(152.71±5.69)g;C10漆酶活性最高,C6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黑单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最高;C10纤维素降解量最多,产量随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量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半纤维素降解量与产量没有相关性;不同菌株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程度与其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高低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C6无论是总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是鲜味、甜味、苦味和无味氨基酸总量都较高.因此,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黑木耳C10菌株符合工厂化生产特点,可缩短采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黑木耳 产量 木质纤维素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响应缺磷信号的分子调控机制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然而许多土壤环境中的缺磷现象成为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水稻响应缺磷信号的分子机制对提高水稻产量和磷素利用效率都具有重大意义.水稻响应缺磷信号的分子机制由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调节,有大量的转录因子、microRNA和磷酸盐转运蛋白等参与其中.本综述结合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磷素信号传导途径,总结了水稻磷素信号调控网络中磷酸盐转运蛋白与转录因子的功能,并阐明水稻响应缺磷信号分子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除此之外,本综述还解析了未来对磷酸盐转运蛋白功能与作用机制的研究方向,并进一步对已知磷素平衡关键转录因子和转运蛋白在磷素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创制上的应用前景与探索方向提出展望.本综述揭示了当前研究水稻响应缺磷信号的调控网络中未知的问题,为将来开展水稻缺磷响应机制研究,以及培育高效利用磷素新品种提供科学数据.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机制 转录因子 磷酸盐转运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郊区小麦赤霉病菌多菌灵抗性群体动态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2015年采集来自上海郊区8个区(崇明、金山、奉贤、松江、宝山、嘉定、青浦、浦东)的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spp.) 233株,其中对多菌灵敏感的菌株207株,占总菌株数的88. 84%;抗药性菌株26株,占总菌株数的11. 16%,且均为超高抗药菌株.从分布上看,除奉贤区尚未出现抗药性菌株外,金山和崇明的抗性菌株出现的平均频率较低,分别为4. 55%和8. 22%;其次是浦东和青浦,频率分别为10. 91%和12. 50%;松江、宝山和嘉定抗性菌株出现的平均频率较高,分别为20%、27. 27%和28. 5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13、2014、2015年上海郊区对多菌灵敏感的小麦赤霉病菌株的平均EC50值依次为(0. 463 1±0. 033 7)μg/mL、(0. 251 6±0. 038 4)μg/mL、(0. 130 9±0. 013 8)μg/mL,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和2014年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0. 650 5±1. 413 7)μg/mL和(12. 303 4±0. 626 3)μg/mL,但2015年抗性菌株EC50平均值达到(20. 530 1±1. 823 0)μg/mL,较前两年的抗性水平有明显的升高(达到高水平抗性).2014和2015年上海郊区赤霉菌抗药性菌株出现的频率明显增高,分别达到了11. 61%和15. 38%.对来自同一病穗的不同分离菌的抗性检测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分离的抗药菌株的抗性较高且具有群体遗传的稳定性.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发生频率的增高与秸秆还田年限增加呈现出正相关性.建议加强麦类赤霉病菌抗药菌群发生动态的监测与防控力度.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 上海郊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锌水平对鹅再生羽绒品质、血清指标及毛囊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明饲粮锌水平对鹅再生羽绒品质、血清指标及毛囊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5月龄健康霍尔多巴吉鹅128只,采绒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公母各占1/2.4组试验鹅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锌水平为31.68 mg/kg)中添加0、60、120和180 mg/kg一水合硫酸锌(ZnSO4·H2O,折合成锌的添加量分别为0、21.79、43.57和65.36 mg/kg)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均可增加再生羽绒的千朵绒重以及背部、腹部、胸部绒朵长度,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再生羽绒的羽枝细度随着饲粮中锌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且锌添加量为43.57和65.36 mg/kg时显著低于锌添加量为0和21.79 mg/kg时(P<0.05).2)当饲粮中锌添加量为65. 36 mg/kg时,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最高,显著高于锌添加量为0和21.79 mg/kg时(P<0.05);当饲粮中锌添加量为43.57 mg/kg时,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锌添加量为0、21.79和65.36 mg/kg时(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对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OB)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对血清中生长激素(GH)和泌乳素(PRL)浓度产生了影响显著(P <0.05),对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浓度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锌添加量为21.79 mg/kg时,血清中GH和IGF-1浓度均最高,血清中PRL浓度则在锌添加量为43.57 mg/kg时最高.4)血清中锌含量随着饲粮中锌添加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锌添加量为43.57 mg/kg时达到最高.血清中钙和铁含量则随着饲粮中锌添加量的增加分别呈现上升和下降趋势.5)毛囊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饲粮中锌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锌添加量为43.57 mg/kg时最高,显著高于锌添加量为65.36 mg/kg时(P<0.05).毛囊中IGF-1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也随着饲粮中锌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但各添加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锌水平为31.68 mg/kg的基础饲粮中添加21.79~43.57 mg/kg锌(使饲粮锌水平达到53.47~75.25 mg/kg)可提高鹅血清中AKP活性以及GH、PRL和IGF-1浓度,影响血清钙和铁含量,提高再生羽绒的千朵绒重与绒朵长度,降低羽枝细度,还可以调节毛囊发育相关基因EGF和IGF-1的表达,从而促进羽绒再生.

关键词: 羽绒品质 血清指标 毛囊发育相关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条件对灵芝子实体的三萜组成及其活性的影响

菌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灵芝品种、不同栽培基质、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生长时期获得的灵芝子实体为原料,用95%乙醇超声提取,对提取物进行了含量测定、三萜组成分析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子实体醇提物中三萜和甾醇类物质的含量在4.60–6.20mg/g之间;高效液相分析发现10种三萜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在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所有灵芝子实体醇提物对肿瘤细胞L1210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开伞期的灵芝子实体醇提物抑制肿瘤增殖的活性优于其他生长时期。

关键词: 药用真菌 栽培方式 成分测定 抗肿瘤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酿酒酵母发酵降解灵芝胞外多糖组分分析及活性研究

菌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酿酒酵母发酵的方法对灵芝胞外多糖进行了降解,并对其产物在表观粘度、分子量、多糖得率和含量及单糖组成和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灵芝发酵胞外液经酿酒酵母培养后,所得胞外液的表观粘度明显降低,其中多糖的分子量也随酵母培养时间的延长出现下降趋势,大分子多糖的分子量从3.55×10~6g/mol下降到1.93×10~6g/mol,低分子多糖的分子量从6.18×10~4g/mol下降到3.11×10~4g/mol。多糖得率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经酵母培养后,灵芝胞外液中20%乙醇沉淀所得20E组分得率明显降低,从2.43g/L下降到0.98g/L,但该组分多糖含量均较高,达到70%以上;而70%乙醇沉淀所得70E组分得率明显增加,达到1.87g/L。单糖组成分析表明,20E组分主要由葡萄糖组成,70E组分主要由甘露糖组成。各组分均表现出较好的与Dectin-1受体结合激活NF-κB增强免疫的活性,且经酿酒酵母发酵24h所得70E组分的活性最好。

关键词: 降解 分子量 单糖组成 表观粘度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