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节水抗旱稻水种旱管栽培技术初探
《杂交水稻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节水抗旱稻是结合了水稻的高产优质和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育成的一种新型水稻品种类型,栽培上采用水种旱管种植方式,具有节约成本、管理简单的特点.介绍了节水抗旱稻水种旱管在各地的示范表现,同时探讨了水种旱管栽培技术,以期为节水抗旱稻种植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水稻种质的筛选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是一类广谱高效除草剂,其作用靶标是乙酰乳酸合成酶(ALS,acetolactate synthase).培育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水稻品种是防治直播稻田杂草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喷施咪唑啉酮类除草剂,从30570份水稻种质资源中,获得1份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水稻新种质,该材料抗性性状稳定、抗性效应明显,序列分析表明其ALS基因编码区第1880位的G/A突变导致第627位氨基酸由丝氨酸改变为天冬酰胺,从而产生抗性.本研究发现的抗除草剂新材料,为选育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奠定了种质基础.


上海郊区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养分状况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采用ASI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分析上海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的养分特征和差异,以期为桃园中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中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浦东区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区.在土壤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方面,则是金山区普遍高于其他种植区.根据ASI法养分分级标准,上海各种植区桃园的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处于高或极高水平,各桃园应根据当前养分状况适当降低施肥量、调整有机肥施用比例,从而实现土壤养分的平衡供给与高效利用.采用ASI法进行土壤营养诊断并进行按需施肥是实现桃园养分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


电子束辐照杀菌对罗非鱼片冷藏期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罗非鱼片冷藏期间相关生物学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为冰鲜罗非鱼片物理冷杀菌保鲜提供参考.[方法]鲜活宰杀的罗非鱼片经0,2,4,8 kGy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后于4℃冷藏18 d,于0,4,11,18 d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泽、鱼肉硬度、嗅感、pH值.同时对10 kGy电子束辐照灭菌的罗非鱼肉糜接种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检测0,0.4,0.8,1.2,1.6,2 kGy电子束辐照后病原菌的存活率,确定电子束辐照D10值.[结果]鲜活宰杀的罗非鱼片带菌量较高,菌落总数达1.6*106 CFU/g,且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都有检出.电子束辐照杀灭病原菌效果良好,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的D10值均小于0.5 kGy.电子束辐照可显著抑制鱼片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增幅,减缓鱼肉硬度降幅.综合考虑感官品质因素,以4 kGy辐照保鲜罗非鱼片效果最佳.4 kGy辐照结合4℃冷藏,11 d时罗非鱼片无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TVBN含量为20.91 mg/hg,嗅感显著优于未辐照处理和8 kGy辐照处理.[结论]用4 kGy电子束辐照可有效延长罗非鱼片冷藏时间,提高冷藏品质,4℃下可保鲜11 d.


电子束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电子束对番茄种子及幼苗的影响,本试验采用200、300、400、500和600 Gy 5个剂量的电子束分别辐照两个番茄品种黄盆栽和1479的干种子,以未辐照种子为对照,分析电子束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子束辐照剂量的增加,黄盆栽和1479种子的发芽率逐渐降低;当电子束剂量达到600 Gy时,黄盆栽和1479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对照的97.2%和77.2%。此外,随着电子束辐照剂量的增加,番茄幼苗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如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其中Pro含量增加最为明显;抗氧化酶活性也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无明显规律性。总之,不同剂量电子束对番茄种子的影响不同,相同剂量的电子束对不同品种番茄种子的影响也有显著差异,黄盆栽抗辐射能力较1479强。本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番茄诱变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种无孢灵芝菌丝体的活性成分
《菌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凝胶层析、制备型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无孢灵芝龙芝2号的固体发酵菌丝体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灵芝酸P(1),灵芝酸T1(2),灵芝酸Mk(3),灵芝酸S(4),灵芝酸T(5),ganodermanondiol(6),灵芝酸Me(7),5α, 8α-epidioxyergosta-6, 22-dien-3β-ol(8),灵芝酸R(9),lanosta-7,9(11),24-trien-3α-hydroxy-26-oicacid(10),ganodermenonol(11)。其中灵芝酸T1为首次发现的天然产物。体外细胞实验证实,11种化合物对肿瘤细胞L1210的增殖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增殖抑制的IC_(50)值均在39.69μmol/L以下。


氟节胺抑制枇杷嫁接成苗砧木萌蘖相关机理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 2020 CSCD
摘要:为寻找更长效、无害的化学控蘖剂以减轻田间管理劳动强度,以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嫁接成苗为材料,喷施有效成分浓度为0.050%,0.071%和0.125%的氟节胺,于不同时期取样观察控蘖效果,并尝试探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氟节胺减少了叶片单位面积光能的吸收量、抑制了光化学转换,但叶片的热耗散量并无明显变化.进一步测定植株氧化还原状态发现,氟节胺能够快速促进细胞内超氧阴离子(O2·-)积累并延缓或抑制H2O2的转化,从而诱发氧化胁迫.由此可见,氟节胺可能通过抑制叶片光化学转换和热耗散来破坏新生萌蘖的光合性能,进而抑制其萌发生长,而成熟叶片则通过提升自身抗氧化系统活性耐受氟节胺造成的轻度胁迫.在本试验中,各浓度的氟节胺对控制砧木萌蘖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其中浓度为0.125%的氟节胺控蘖效果相对最佳,且基本不会对砧木和嫁接成苗造成持续伤害,其作为化学控蘖剂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氟节胺 枇杷 砧木萌蘖抑制 叶绿素荧光参数 氧化猝发 抗氧化酶


"静态保种"在中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配子(精子和卵母细胞)、胚胎和体细胞等遗传物质的冷冻保存(即"静态保种")对地方猪种进行遗传资源备份,可大幅度地降低传统活体保种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通过对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现状、"静态保种"涉及技术和国内外畜禽"基因库"进展等方面展开综述,指出在目前非洲猪瘟形势仍十分严峻的背景下,整合科研单位、养猪企业和专门保种场力量,利用精液、体细胞和胚胎等冷冻保存技术对我国现有地方猪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显得尤为紧迫和意义重大.


钾肥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钾素施入量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成熟期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旨在为阐明钾素营养对水稻淀粉品质形成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灌浆过程中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GBSS1、AGPL2、SSSⅠ、SBEⅡb、ISA1和GS1:3转录表达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转录因子Os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呈先降后升趋势;随钾素施入量增加,灌浆期间籽粒GBSS1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下调,对其衰减率影响小;籽粒AGPL2、SSSⅠ、SBEⅡb、ISAⅠ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上调,而AGPL2衰减率先升后降,SSSⅠ衰减率降低,SBEⅡb衰减率升高,对ISAⅠ衰减率无明显影响;使籽粒转录因子RSR1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下调,而上升率升高;使籽粒GS1:3基因转录表达量逐渐上调,衰减率先升后降.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是外源钾素对生物性状调控作用分子基础,外源钾素营养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影响通过籽粒碳氮代谢相关酶基因转录表达量调控实现.


甜、糯玉米自交系耐热性鉴定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夏季高温是长三角地区鲜食甜、糯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以485份甜、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温对甜、糯玉米自交系空秆率、产量、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以及雌雄穗开花间隔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不同自交系间的耐热性存在显著差异.以空秆率小、穗位系数大、单株籽粒重量高和雌雄穗开花间隔(ASI)时间短作为筛选耐高温种质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比较不同甜、糯玉米自交系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选出了综合表现好的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可以为耐高温甜、糯玉米品种育种提供抗性种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