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2017-2021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近5 a来河南省小麦品质变化,对2017—2021年河南省729个区域试验小麦品种(系)的籽粒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容重均值较高,能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均值均能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稳定时间、能量、最大拉伸阻力均值均能达到中筋小麦标准。随着年份的推移,容重、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和最大拉伸阻力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均值较高,绝大部分能达到中强筋及以上水平,说明河南省参试小麦籽粒的蛋白质质量在逐渐提高。参试小麦品种(系)中,达到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的小麦品种(系)分别占2.9%、8.2%、88.6%、0.3%,说明河南省小麦品种(系)仍以中筋为主。综上,稳定时间、能量和最大拉伸阻力是制约强筋和中强筋小麦育种的关键因素,蛋白质质量仍是目前河南省小麦有待突破的关键品质指标。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品质性状 品种分类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临界水制备芝麻ACE抑制肽的分离纯化、构效、分子对接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亚临界水降解高温芝麻饼粕蛋白水解液为研究对象,通过纳滤、超滤及液相层析系统对水解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结构鉴定,合成相应寡肽验证ACE抑制活性.预测寡肽的吸收代谢特性,建立三维定量构效关系(three 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3D-QSAR)模型,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显示:分子质量<3 kDa组分具有最强的ACE抑制作用,进一步纯化后从峰1组分中共鉴定到9 个ACE抑制肽,这些肽不会干涉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基于比较分子场分析法成功建立LFRAF的3D-QSAR模型.ACE抑制肽的C端处带正电荷氨基酸残基与侧链处引入大基团能够提高ACE抑制能力.LFRAF通过占据ACE的S2、S1′活性口袋,并与Zn2+结合从而抑制ACE活性.该结果表明采用亚临界水技术降解高温芝麻粕中蛋白制备ACE抑制肽可行.

关键词: 芝麻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分离纯化 构效关系 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趋光性研究的回顾

环境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开展农林卫生害虫诱杀,一直是害虫绿色防控的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昆虫的多种趋光性行为,昆虫趋光性机制—罗盘理论、马赫带效应理论和开放空间理论,对在物理、生物环境条件、光和光源属性条件下昆虫趋光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对昆虫抵达光源的位置和移动轨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昆虫趋光性 趋光性理论 生态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和花生同垄间作对作物光合特性和间作优势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玉米和花生同垄间作提高间作优势的光合机理,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以玉米和花生平作间作(FIC)为对照,分别在0(P0)和180 kg P2O5·hm-2(P180)两个磷水平下,分析了玉米和花生同垄间作(RIC)与玉米和花生沟垄间作(GIC)对作物叶面积指数(LAI)、SPAD值、CO2羧化能力、光系统间协调性和间作产量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IC和GIC相比,RIC显著提高了间作玉米吐丝期SPAD值及吐丝期、乳熟期功能叶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最大羧化效率(Vc, max)、CO2饱和时的净光合速率(Amax)和光系统间协调性(ΦPSⅠ/PSⅡ),降低了乳熟期功能叶K相可变荧光Fk占Fj-Fo振幅的比例(Wk)和J相可变荧光Fj占Fp-Fo振幅的比例(Vj),各指标在FIC与GIC间差异不显著。与FIC相比,RIC和GIC能够提高间作花生生育后期LAI和结荚期SPAD值,显著提高了Vc, max、Amax和ΦPSⅠ/PSⅡ,降低荚果膨大期功能叶Wk和Vj值,各指标在RIC与GIC间差异不显著。RIC的土地当量比和间作产量优势均高于FIC和GIC;施磷能进一步促进间作玉米、花生功能叶的Vc, max、Jmax、Amax和ΦPSⅠ/PSⅡ,提高间作产量优势。表明同垄间作可通过改善间作玉米、花生功能叶的光合电子传递及光系统间协调性,增强CO2羧化固定能力,提高光合速率,进而增加作物产量和间作优势。

关键词: 玉米和花生间作 同垄间作 CO2羧化能力 光系统间协调性 间作产量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稳定表达猪δ冠状病毒S1蛋白CHO细胞系的构建与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稳定表达猪δ冠状病毒(PDCoV)S1蛋白的CHO细胞系,利用电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pCGS3-S1转染至CHO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表达重组S1蛋白的单克隆细胞系。利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方法对重组S1蛋白进行纯化,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重组S1蛋白活性。将纯化的重组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病毒中和试验对重组S1蛋白免疫原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稳定表达PDCoV S1蛋白的CHO细胞系成功建立,并获得了纯度高于90%、产量为28.5 mg/L的重组S1蛋白;且重组S1蛋白与PDCoV阳性血清反应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中和效价为1∶128。综上,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PDCoV S1蛋白的CHO细胞系,且纯化获得的重组S1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关键词: 猪δ冠状病毒 S1蛋白 CHO细胞 稳定表达 蛋白质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农业领域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分析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23

摘要:科技是农业进步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农业科技创新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农业领域也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科技奖励。文章对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领域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明确了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科技奖励 农业 科技创新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土壤封闭除草剂砜吡草唑在花生和向日葵田的应用及安全性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新型土壤封闭除草剂砜吡草唑对花生和向日葵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2种作物的安全性,设置该药剂4个用量及对照药剂、人工除草、空白对照处理,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砜吡草唑有效成分在120~180 g/hm~2时对花生和向日葵田1年生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在花生和向日葵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均匀喷雾,药后45 d总草株防效和总草鲜质量防效均能达到90%以上,能够有效控制杂草的危害,并且对2种作物较为安全,相比空白对照增产效果明显,可以作为花生和向日葵田的备选除草剂。

关键词: 砜吡草唑 花生 向日葵 土壤封闭 防效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外包装方式对油麦菜贮藏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2023

摘要:为探究不同外包装方式对油麦菜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油麦菜为试材,经过挑选后装入包装袋并分别置于纸箱、泡沫箱和温控箱中于4℃冷库贮藏,分析不同外包装方式对油麦菜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生理指标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控箱箱体内部温度波动范围在0.1℃以内,与纸箱组相比,温控箱的外包装处理能够有效地抑制色差值ΔE的变化,更好地维持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有效地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延缓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维持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升高。因此,温控箱包装方式下贮藏品质最好,可有效地维持油麦菜的营养品质和商品特性。

关键词: 油麦菜 温控箱 保鲜效果 生理指标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用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病粒制备接种体的简易方法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制备接种体是玉米穗腐病抗性鉴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用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病粒制备接种体的简易方法,即将上年的拟轮枝镰孢穗腐病带菌病粒按一定重量加入无菌水洗脱制成接种体.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简易制备的接种体接种后可获得与常规制备接种体相当的接种效果,且在-18℃冻存15 d仍可达到新鲜的常规制备接种体接种后的水平.使用简易制备接种体对33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穗腐病抗性鉴定,21个品种表现为感病或高感.与实验室常规培养制备接种体的方法相比,本制备方法简便易操作,用时短,成本低,无需专业仪器设备,能够一次制备大量接种体,可广泛用于玉米种质材料和新品种的拟轮枝镰孢穗腐病田间抗性鉴定及抗性材料筛选等.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拟轮枝镰孢 接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进YOLOv4的夏玉米主要害虫检测方法研究

山东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为提高夏玉米主要害虫的检测精度,实现害虫的自动化测报,本研究基于性诱测报原理,设计玉米主要害虫诱集装置,并利用该装置自动采集黏虫、棉铃虫、玉米螟、甜菜夜蛾等玉米害虫图像,制作VOC数据集.以YOLOv4 模型为基础,引入SENet模块和Soft-NMS算法,构建YOLOv4-Corn模型,解决玉米害虫体积小、虫体易重叠等造成的不易识别问题.结果表明,YOLOv4-Corn模型对黏虫、棉铃虫、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平均检测精度分别为 95.89%、96.59%、93.34%和 99.07%;与Faster R-CNN、YOLOv3、YOLOv4 等模型相比,YOLOv4-Corn的F1 值、召回率、精确率、平均精度均最优.可见,YOLOv4-Corn对黏虫、棉铃虫、玉米螟和甜菜夜蛾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可用于田间夏玉米害虫种群监测预警.

关键词: 玉米害虫 诱集装置 YOLOv4-Corn 目标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