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肺炎支原体竞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5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索一种对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培养物中的支原体进行快速检测的竞争定量PCR方法。[方法]设计一对Mhp特异性引物,检测Mhp培养物;又根据支原体种属保守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酶切缺失法构建竞争模板,其携带与目的片段相同的引物结合区。[结果]以一系列稀释的竞争模板的对数值为横坐标(X轴),竞争模板和目标模板扩增产物的光密度比值的校正值的对数值为纵坐标(Y轴)绘制标准曲线,根据Y=0所对应的竞争模板的量推算求得支原体的拷贝数。以变色单位的对数值为X轴,支原体的拷贝数为Y轴,绘制出标准曲线,两者之间高度相关。[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Mhp培养物中支原体量的竞争PCR方法。


肥育猪伪狂犬病流行新特点及发病原因分析
《养猪 》 2015
摘要:众所周知,伪狂犬病可造成种猪繁殖障碍,哺乳仔猪早期大量死亡,肥育猪生长迟滞,伪狂犬病暴发时,哺乳仔猪的死亡率高达80%。但是肥育猪的伪狂犬病常常被人们忽视,在最近一年的猪病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中发现,肥育猪的伪狂犬病并不像多数教科书和期刊上所描述的只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病症状、病死率低、病程短等,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现将近期遇到的肥育猪伪狂犬病流行新特点及发病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几种抗生素替代品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止痢草提取物、茶树油提取物、麝香草酚和香芹酚制剂、肉桂醛辣椒素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1 500羽1日龄肉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50羽。对照组基础日粮中添加杆菌肽锌,试验组分别用止痢草提取物(试验Ⅰ组)、茶树油提取物(试验Ⅱ组)、麝香草酚和香芹酚制剂(试验Ⅲ组)、肉桂醛和辣椒素制剂(试验Ⅳ组)完全替代杆菌肽锌,饲养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类药物。结果发现,各处理组平均日采食量、日增质量、料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处理21日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胰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42日龄试验Ⅰ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日龄各处理间脾脏、胸腺、法氏囊指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42日龄试验Ⅰ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试验Ⅱ组、试验Ⅲ组(P<0.05),极显著高于肉桂醛辣椒素制剂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抗生素替代品对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无不利影响,止痢草提取物优于其他各组,且饲养前期较抗生素可以更好地降低肉鸡料重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高效液相色谱搭载可变波长检测器测定桃果肉中糖组分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建立了一种无需衍生反应即可实现高效液相色谱搭载可变波长检测器(HPLC-VWD)直接检测桃果肉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对HPLC-VWD和高效液相色谱搭载示差折光检测器(HPLC-RID)测得不同桃品种中糖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建立的HPLC-VWD法测定了葡萄、苹果、粉蕉和梨果肉中糖组分。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HPLC-VWD法可对糖组分进行有效分离和检测,在相应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为0.53%~2.71%,回收率为92%~103%;HPLC-VWD和HPLC-RID法测得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食源性诺如病毒在果蔬农产品中的污染及检测研究
《病毒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在果蔬农产品中的来源和分布、在果蔬农产品中的富集情况、与果蔬农产品相关的食源性NoV暴发情况以及在农产品中的检测方法等内容。近30年来,与农产品相关的食源性NoV暴发数目持续增长。这主要与NoV的传播特性(强传染性、低感染剂量和对环境的较强抗性)以及近15年食品中NoV检测方法的显著发展有关。生鲜农产品作为高风险的食品,通常不经烹饪直接生食,在供应链中不同环节都容易被污染,如人类粪便污染的灌溉用水、肥料、食物处理用水、食物处理者的不卫生操作、交叉污染等。NoV在果蔬农产品中的结合主要与病毒颗粒的理化性质及农产品对NoV的吸附和可能的内在化途径有关。根据欧美国家与果蔬农产品有关的食源性NoV暴发的最新数据统计分析,在欧洲大规模食源性暴发主要由被NoV污染的覆盆子和生菜导致,在美国主要由被NoV污染的生菜导致。在国内,由于尚无农产品中食源性NoV检测的相关研究,缺乏与农产品相关NoV暴发的相关数据,因此无法对国内农产品中NoV的污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农产品中NoV具有含量低且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针对不同样品,需要采用合理的采样方法、病毒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提取方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方法对其进行检测。根据NoV外壳蛋白的物化特性,高pH值和高离子强度的洗脱溶液(如碱性甘氨酸缓冲液等)可提高NoV的回收率;对于酸性水果中的病毒洗脱,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HCl,Tris-HCl)可以提高回收率;莓果类中含有的果胶,可在中性条件下用果胶酶去除。本文还论述了食品中食源性NoV检测的国际标准ISO/TS 15216:2013、果蔬农产品中NoV检测方法的汇总以及检测NoV的最新方法(原位杂交RT-qPCR方法),为开展农产品中NoV检测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从而建立和发展农产品中NoV的检测方法,针对不同果蔬产品对NoV的吸附特性,配套相应NoV的提取方法,建立多种农产品中NoV常规分子检测方法,以利于对农产品安全的源头监控。


蔬菜产供过程农药残留污染GAP控制关键点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污染现状,并对蔬菜产供过程中影响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良好农业规范(GAP)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和发展,从蔬菜种植基地选择、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蔬菜储藏运输与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污染的GAP控制关键点。
关键词: 蔬菜 农药残留 良好农业规范(GAP) 控制关键点


TD70/Kasalath RIL群体定位水稻花药基部开裂长度QTL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花药基部开裂长度存在明显差异的粳稻品系TD70和籼稻品种Kasalath的重组自交系(包含240个系)为作图群体,对控制水稻花药基部开裂长度的QTL进行鉴定,并对水稻花药基部开裂长度和其他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Ici Mappingv3.4软件,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以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41个SSR标记进行花药基部开裂长度的QTL检测,共检测到2个QTL位点,其中q LDBT6位于第6染色体RM3和RM3628之间,LOD值3.23,贡献率6.18%,加性效应17.74%;q LDBT8位于第8染色体RM1376和RM4085之间,LOD值2.95,贡献率8.00%,加性效应20.09%,推测该区域与小穗不育有重要关系,有必要进一步研究。RIL群体的花药基部开裂长度与剑叶宽、千粒质量、粒长、粒宽、粒厚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株高、分蘖数、剑叶长、总粒数、结实率、抽穗当天最高温度、抽穗期平均温度、抽穗期间最高温度以及芒长之间不相关。


棉花诱导长柱头杂交制种及配套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旨在减少棉花杂交制种用工,提高棉花杂交制种工效,降低棉花杂交种子生产成本。采用GA3溶液诱导棉花长柱头,不去雄直接授粉;采用小型强磁高速电动机作为动力,研制小型田间快速采粉器,同时研制与采粉器配套使用的简易授粉器。通过多年的研究,研制出一种新的杂交棉制种新方法,即用100 mg/kg浓度的GA3溶液,处理8~18天母本的幼蕾,每花点滴量150~200μL,开花当天,不去雄父本花粉直接授予母本伸长的柱头上;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棉花快速采粉器和低温贮能式授粉器,操作简便,田间采粉速度快,授粉效率高,生产的杂交种子纯度在95%以上,符合国家良种要求。该研究将稳定的诱导技术与采粉器和授粉器结合应用于棉花杂交制种,可节省大量用工,综合提高制种工效30%以上。


瑞都香玉葡萄引种江苏的表现及规范化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丰富江苏省鲜食葡萄品种的结构,在南京地区引种了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培育的鲜食葡萄新品种瑞都香玉,观测了该品种在南京地区的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并对葡萄主要病害的抗性进行评价,总结了该品种的规范化栽培技术。观测结果表明瑞都香玉葡萄生长势中庸,两性花,在南京地区萌芽期3月中下旬,开花期5月上中旬,成熟期为8月中旬,平均穗质量约600 g,平均单果粒质量约6.5 g,果皮黄绿色,果肉较脆,有玫瑰香味,不裂果,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15.5%。该品种适宜采用设施避雨栽培,具丰产性、抗病性较强的特点,在江苏地区可适量发展。

